吉他起源
現代吉他的起源,便不可不提西班牙這個國家。在十六世紀,西班牙已出現兩種彈撥樂器,就是吉他和維烏埃拉(VIHUELA),兩者的名稱常被混淆使用。據記載,吉他有四組弦線(三組復弦和一組單弦),而維烏埃拉則有六組,體型亦較大,它們皆用有音格的柄,用羊腸線發聲。後來,有人發明了五弦吉他,並且逐漸普及,而維烏埃拉卻在十七世紀衰落,西班牙吉他(GUITAR EAPANGOLA)的名字也再這時得到確立(今天稱為巴洛克吉他)
到了十八世紀,制琴師有在低聲部加用了 一根弦線和全部使
用單弦的樣式,從而產生了今日六弦吉他的調弦法。也就是現在的木吉他。大多介紹吉他的書籍上只記錄著它大約起源於公元前 2500 年的彈撥樂器。在出現了各種民族樂器之後,以魯特琴為主流的彈撥樂器在歐洲盛行起來,其中一種被稱為吉他拉的樂器慢慢演變成為吉他,但演變的明確時間並未詳細記載。
魯特琴一般為 20 或 22 弦,而吉他卻變成了 6 弦,琴身也變為了 8 字型。Guitar 這個詞是由阿拉伯語的 Guit(表示數字 4)和古代印度語的 Tar(弦)構成,當然也同它的前19 世紀初葉,吉他的弦數總是 5 弦,6 弦的變換不定,直致 1850 年,一位名叫安東尼的西班牙人製成了弦長 850mm,與現代吉他無異的樂器,這才是吉他真正的起源。之後,在西班牙和德國湧現出一批製作吉他的名家。
吉他分類
原聲吉他類
①鋼弦吉他(民謠)
木吉他
②十二弦吉他
③共鳴箱吉他
電吉他類
①普通電吉他
②實體型吉他
③匹克型吉他
電貝斯
①普通電貝斯
②無品電貝斯
③斯坦伯格電貝斯
製作材料
1.面板----雲杉(在中國很多的人都叫白松,實際這是非常的俗稱。)
雪杉(或稱紅杉、雪松)
2.背側板----印度玫瑰木
3.琴頸----宏都拉斯桃花心木
4.指板----非洲黑檀、玫瑰木(也有類似黑檀但比它遜色的帶用木---烏木)不少吉他都是使用的是帶用木,卻說成是非洲黑檀。
5.琴碼----巴西玫瑰木
6.琴頭飾片----巴西玫瑰木
7.音孔飾圈----高密度木片段預告飾或鑲貝
8.琴邊細飾線----木線
9.琴邊寬邊飾線----玫瑰木
10.品絲----標準尺寸規格的白銅材料
11.弦軸----鏇轉輕鬆的不會卡軸的。有開口式,和包軸式。
12.弦枕橋----獸骨
標準的木吉他有6根弦
吉他弦
一般常見木吉他弦材質分為以下幾種:
1. 80/20 BRONZE —— BRONZE 是指“青銅”, 80/20的成分則是80%銅與20%錫。
特色:最為常見的琴弦材料,音色最為清脆明亮。
2. 80/15 BRONZE —— 同上,80/15的成分則是80%銅與15%錫。
特色:與80/20差不多,但音色更為溫暖些。
3. BRASS —— BRASS是黃銅,銅與鋅的合金。
特色:黃銅的聲音溫暖、均一且延音長。
4. PHOSPHOR BRONZE —— PHOSPHOR 是“磷”而 BRONZE 是“青銅”,故稱為磷銅(紅銅),而青銅本身是銅和錫的合金,在此基礎上又混入少量的磷,就合成了磷銅,所以使用磷銅的吉他弦一般會比較貴些,正是由於它的原料和複雜的製作。
特色:手感較硬,但音色較為溫潤
5. STAINLESS STEEL —— 一些低檔琴弦使用此材料,可以理解為“不鏽鋼”
特色:雖然不容易生鏽,但音色卻像“彈棉花”般不敢恭維。
6. COMPOSITE(SILK & STEEL) —— 翻譯過來就是“組合弦(絲和鋼)”,也就是說內部是鋼絲包尼龍。
特色:Martan M130 款琴弦就是此材料,張力小所以按起來非常輕鬆,音色也相當柔和(是我目前所用過音色最為柔和的弦)
7.NICKEL —— 鎳 達達里奧某些型號的琴弦就用此材質。
特色:音色較為嘹亮。
8. 尼龍弦——有610種之多,但吉他用的弦幾乎都是無色透明、引張強度為l平方毫米約36公斤的尼龍弦。
木吉他作品列表
01
拚宵夜
木吉他
Trap
02
散場電影
木吉他
用你的溫柔帶我去流浪
03
橋
木吉他
04
雲霧
木吉他
05
Trap
傘
木吉他
06
雨戀
木吉他
07
生命的陽光
木吉他
08
嘿!夥伴們
木吉他
09
掛彩燈
木吉他
10
鄉村、牧野
木吉他
11
與我歡唱
木吉他
12
南下列車
木吉他
13
趕路
木吉他
14
一如陽光的你
木吉他
吉他歷史
木吉他就是我們這裡的原聲吉他,可以說是相對電吉他和貝斯而言,沒有通過效果器而純粹地震動發聲。20世紀80年代是木吉他的黃金時代。
早期,隨著流行音樂的興起,人們從台灣校園歌曲、鄧麗君的情歌以及羅大佑的配器中領略到吉他伴奏的魅力,木吉他開始走進中國;而後巴西電影《生活之路》加速了木吉他的普及,影片中邊走邊唱“行吟詩人”般的歌者形象,成為一代青年追逐的時尚;與此同時,塞戈維亞的古典吉他獨奏,丹佛的鄉村音樂,張行的彈唱風靡中國,《愛的羅曼斯》、《故鄉之路》和《恰似你的溫柔》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這對吉他的風行無疑具備了某種象徵意義。鼎盛時期,吉他彈唱比賽層出不窮,國家電視台也舉辦古典吉他講座推波助瀾,世界級吉他大師則頻頻造訪上海、北京。
那個時候,誰也說不清中國到底有多少把吉他,城市街頭到底有多少路邊吉他手(這種現象,還導致了電影《路邊吉他隊》/《邊走邊唱》的誕生)。對當時的年輕人來說,沒有吉他的生活就像如今沒有電腦一樣,是無法相象的。
可惜的是,進入90年代,木吉他逐漸式微了。如今,我們已經難見到懷抱吉他的馬路歌者;即便在高校,木吉他的數量也少得可憐;古典吉他的獨奏音樂會則簡直無處可尋。那令人迷醉的金屬弦的脆響已隨風飄去,這不能不使像我這樣的吉他愛好者深深地感傷。
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一種樂器的興衰實在算不了什麼。畢竟,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流音樂。更何況,木吉他的由盛而衰還有著其深刻的內在原因。
比如,就伴奏而言,電子琴已可以取代它相當一部分功能;而其和聲的豐富程度,則又不及提琴和鋼琴。從外在的氛圍來講,生存的激烈競爭、娛樂形式的多樣化,大眾傳媒的無孔不入,占據了人們太多的時間,能夠靜下心來學習一種樂器的人已經是越來越少了。
可是,我們是否意識到,木吉他的消失,其象徵意義不僅僅在於它的本身,相當程度上,它還代表著一種屬於我們自己的音樂——民間音樂的式微甚至終結。
實際上,當我們在極度疲憊後去唱卡拉OK的時候,我們已經感覺到手中缺了點什麼;即便在有機會去欣賞國際一流的交響樂演出時,我們在內心深處也有過這樣的苦悶:這些音樂“生活在別處”,屬於我們自己的音樂在哪裡?
木吉他曾經代表的,正是這樣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自我宣洩的、徹底平民化的音樂。懷抱吉他,這起初就使得樂器與人有了一種無比的親近感;從音樂的元素來說,民謠吉他分解和弦的純淨、抒情和感傷,最適合於表達內心涌動的情感,諸如浪漫的愛情、孤獨和抑鬱;即便是高雅的古典吉他作品(那好像是來自遙遠天堂的迴響),也從不曾有過歌劇或鋼琴協奏曲的奢華,它往往以一種音樂小品的形式溫柔地傾訴。正是因為這些,木吉他才既屬於你,也屬於我,屬於大眾和民間。
收藏價值
2015年6月25日,英國搖滾樂團酷玩樂團(Coldplay)主唱克里斯·馬丁(ChrisMartin)的第一把木吉他在倫敦拍賣。
這把木吉他陪伴克里斯從家鄉進入大學生活。在大學裡,克里斯遇到了強尼·巴克蘭(JonnyBuckland),兩人一拍即合,成立了最初的酷玩樂團。所以,酷玩樂團首張專輯的許多歌曲都是由這把吉他錄製的。
和吉他一同拍賣的還有吉他的黑色琴盒。儘管由於年代久遠,盒子已經略顯破舊,但盒子上面克里斯的簽名以及白漆寫上的樂團名字還是大大增加了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