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瓷特點
早在明代,人們就發現,將金銀、珍珠、瑪瑙摻入瓷胎,可以燒制出流光溢彩、美輪美奐的瓷器。貝瓷也正因為其原料貝殼中富含珍珠成分,而顯現出普通瓷器所沒有的風采和神韻。貝殼中的鈣可以增加瓷器的硬度和透光度,在燒制過程中與高嶺土中的雜質發生作用,起到消除雜質的效果。貝瓷用料十分考究,工藝複雜,成型 難、燒成溫度範圍窄,所以成品非常珍貴。無棣貝瓷質地細膩、壁薄輕柔、釉面滋潤、玲瓏剔透,與骨質瓷和普通陶瓷相比,具有白度高、透明度高、熱穩定性好、機械強度高、重量輕等特點。尤其可貴的是無棣貝瓷產品釉料中重金屬鉛的含量低,鎘幾乎為零,其中富含天然珍珠成分,對人體有保健作用,堪稱“綠色健康瓷”。另外,釉料中採用納米技術,能夠起到抗菌活化水的作用,經檢測抗菌率達97%,活化水率達88%。
貝瓷白度好、透明度好、光澤度好,優於其它瓷器,檔次高,為世界高檔瓷種之一。
貝瓷主原料貝殼中含珍珠成份,長期使用有助於美容養顏,有助於身體健康。
貝瓷強度高於其它瓷器,不易破碎,適合於洗碗機洗滌。強度高的原因:a、以貝殼為原料;b、產品質地緻密,粗中細顆粒結構合理,如混凝土。
貝瓷瓷質細膩,不沾髒,不掛垢,易於洗滌。熱穩定性好,耐急冷急熱。
貝瓷不含鎘,鉛含量低(基本檢測不到),符合美國FDA檢測標準,對人體無危害,為綠色健康陶瓷。
貝瓷歷史
濱州無棣縣燒制貝瓷的活動古已有之。據《無棣縣地名文化調查材料》記載,上世紀50年代,考古學者在無棣縣無棣鎮韓家窯遺址上發現了一口古井,從中發掘出石夯、石磨、陶瓷殘片,還有一隻較為完整的瓷盤。陶瓷的瓷質細膩,白度很高,半透明度較好。之後又在古井的北部1公里處發掘出一座臥式半橢圓形古窯,窯內四壁紅燒土層及青磚痕跡明晰,經考證這裡就是古時的燒制貝瓷的窯址。
建國初期,濱州無棣縣有零星的民窯生產貝瓷,但是生產技術、工藝非常落後,品種單一,產品合格率極低。之後,這些民窯相繼關閉停產,無棣貝瓷幾乎消失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無棣縣委、縣政府提出利用當地資源優勢貝殼砂燒制高檔日用細瓷,並於1991年成立無棣縣貝殼資源開發總公司,在吸取民間生產工藝的基礎上,“集各地名窯之大成,匯聚制瓷技藝之精華”,與清華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和科研院所合作,經過3年的潛心研究,上百次的反覆試驗,終於獲得成功。1994年,無棣貝瓷實現工業化生產,1999年獲國家發明專利,2000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5年達到年產量1300餘萬件高檔日用貝瓷的生產規模。如今,無棣貝瓷被選定為中央領導專機用瓷和國家禮品瓷,產品出口到韓國、德國、澳大利亞、南非等地。
產地優勢
濱州無棣縣具有生產貝瓷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無棣縣位於山東省最北端,東北瀕臨渤海灣,是黃河入海口的交匯處,屬泥沙質淺海灘,非常適宜貝類產品的繁殖與生長,特別是文蛤產品。貝類產品在該區域繁殖率高,生長快,隨著潮汐的運動,不斷推向海岸,形成貝殼灘。無棣境內渤海岸線有兩列平行的貝殼堤。第一列在南端,長40公里,埋深0.5米~1米,貝殼層厚3米~5米,距今有5000多年歷史;第二列在北端,長22公里,貝殼層厚3米~5米,屬裸露開敞型,距今有2000年歷史,貝殼含量100%。距統計,無棣貝殼總儲量達3.6億噸,而且隨著潮汐作用每年增加10萬噸以上,號稱世界三大貝殼堤島之一,因此,無棣貝瓷的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自然資源條件。
濱州無棣貝瓷的生產與自然條件也具有相當密切的關係。無棣縣地質土壤為鹽鹼地,受海洋氣候影響,終年空氣濕潤,一年中空氣濕度平均在65%RH以上有300天,並且一日內溫差和空氣濕度變化不大,在貝瓷生產的脫模、乾燥過程中可以減少黏膜、開裂、變形問題出現,這些成為貝瓷大規模生產的必要條件,即使在氣溫較低的冬季和濕度較高的夏季,無棣的空氣濕度條件都適合貝瓷的大規模生產。由於在生產中充分利用當地的氣候條件,貝瓷的成型合格率達90%以上。
專利保護
濱州“無棣貝瓷”已被正式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並開始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此次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不僅意味著“無棣貝瓷”擁有了更高層次的知識品牌和唯一的身份標誌,而且非經特定生產工藝、未經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生產銷售“無棣貝瓷”產品,不得擅自使用“無棣貝瓷”專用名詞。這對於更好地保護“無棣貝瓷”這一品牌,防止和打擊假冒侵權行為,加快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步伐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