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食道口線蟲病

豬食道口線蟲病

豬食道口線蟲病是由於豬機體內寄生有食道口屬線蟲寄生而引起的一種寄生蟲性疾病,蟲體多在病豬的腸道內寄生,會引起病豬的消化系統炎症,可以使用多種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

基本信息

概 述

從結腸漿黏膜剝下的幼蟲從結腸漿黏膜剝下的幼蟲

豬食道口線蟲病(Oesophagostomosis)是由食道口屬線蟲寄生於豬結腸內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本蟲的幼蟲能在腸壁上形成結節,故又稱結節蟲病。本病分布於全世界和中國各地,一般致病力不強,嚴重感染時可引起結腸炎,從而影響腸衣的製作而蒙受經濟損失。

病 原

在結腸黏膜表面可見有小豆大隆起的結節在結腸黏膜表面可見有小豆大隆起的結節

食道口屬線蟲(Oesophagostomum),口囊呈小而淺的圓筒形,其外周為一顯著的口領。前部的表皮常膨大形成頭囊。雄蟲交合傘發達,有1對等長的交合刺。雌蟲陰門位於肛門前方附近,排卵器發達,呈形。蟲卵大。豬的食道口線蟲有下列3種:(1)有齒食道口線蟲;(2)長尾食道口線蟲;(3)短尾食道口線蟲。

成蟲在大腸中產卵,卵隨糞便排出體外,經24~48h孵出幼蟲,再經3~6天發育為第三期幼蟲(感染性幼蟲),豬在吃食或飲水時吞進感染性幼蟲後,幼蟲即在大腸黏膜下形成結節並蛻皮,經6~10天后,第四期幼蟲返迴腸腔,再蛻一次皮即發育為成蟲,感染後1~2個月發育為成蟲。

流行病學

結腸表面有黃色結節結腸表面有黃色結節

感染性幼蟲可以越冬。蟲卵和幼蟲對乾燥和高溫的耐受性較差,在60℃高溫下蟲卵迅速死亡。潮濕的環境有利於蟲卵和幼蟲的發育和存活。放牧豬在清晨、雨後或多霧時易遭受感染;潮濕和不勤換墊草的舍飼豬,感染也較多。

臨床症狀

結腸表面有黃色結節結腸表面有黃色結節

幼蟲對大腸壁的機械刺激和毒素作用,造成腸壁上形成粟粒狀的結節。初次感染很少發生結節,但經3~4次感染後,由於宿主產生了組織的免疫反應,腸壁上產生大量結節。結節破裂後形成潰瘍,造成頑固性的腸炎。如結節在漿膜面破裂,可引起腹膜炎。患豬表現腹部疼痛、不食、拉稀、日見消瘦和貧血。

成蟲致病只有在高度感染時才會出現。由於蟲體對腸壁的機械損傷和毒素作用,引起漸進性貧血和虛弱,嚴重時可引起死亡。

病理變化

結腸壁上有多量結節,腸壁增厚結腸壁上有多量結節,腸壁增厚

幼蟲在大腸黏膜下形成結節,結節周圍有炎症。有齒食道口線蟲引起的結節較小,直徑約1毫米,長尾食道口線蟲所致的結節直徑可達6毫米以上,高出黏膜表面,有時迴腸也有結節;局部腸壁增厚,黏膜充血,腸系膜腫脹,肉眼可見黏膜上的黃色小結節,破裂形成潰瘍。如結節向漿膜破裂,則形成腹膜炎。也有幼蟲進入肝臟,形成包囊。幼蟲死亡,可見壞死組織。

診斷鑑別

臨床症狀診斷

豬只表現腹痛、腹瀉或下痢,高度消瘦,發育障礙。繼發細菌感染時,則發生化膿性結節性大腸炎。

糞便檢測

直腸黏膜上有透明樣結節直腸黏膜上有透明樣結節

用漂浮法檢查有無蟲卵。蟲卵呈橢圓形,卵殼薄,內有胚細胞,但常與紅色豬圓線蟲卵混淆,須採用糞便培養至第3期幼蟲才可鑑別。食道口線蟲幼蟲短而粗,尾鞘長;而紅色豬圓線蟲幼蟲長而細,尾鞘短。

綜合診斷

應根據豬場的生產和用藥記錄、流行病學、臨床症狀和糞便檢查,結合剖檢結果綜合判斷。幼蟲在大腸黏膜下形成結節所致的危害性最大,形成結節的機制是幼蟲周圍發生局部性炎症,繼之由成纖維細胞在病變周圍形成包囊。結節因蟲而異,長尾食道口線蟲的結節,高出於腸黏膜表面,具有壞死性炎性反應性質,至感染35天后開始消失;有齒食道口線蟲的結節較小,消失較快。大量感染時,大腸壁普遍增厚,發生卡他性腸炎。除大腸外,小腸(特別是迴腸)也有結節發生 。

類症鑑別

豬薑片吸蟲病相似處:體溫不高,消瘦,貧血,下痢,糞中有蟲卵等。不同處:多以採食水生植物而感染。剖檢可見小腸黏膜脫落呈糜爛狀,並可發現蟲體。 

豬華枝睪吸蟲病相似處:食欲不振,消瘦,貧血,下痢等。不同處:多因吃生魚蝦而感染。有輕度黃疽。剖檢可見膽囊腫大,膽管變粗,膽管和膽囊內有很多蟲體和蟲卵。
豬大棘頭蟲病(鉤頭蟲病)相似處:食慾減退,消瘦,貧血,下痢,生長遲緩等。不同處:腹痛、有時有血便、蟲頭穿透腸壁則體溫可升至41℃。剖檢可發現蟲體呈乳白或淡紅色,長圓柱形,前部稍粗,後部較細,體表有橫紋,雄蟲長7-15厘米,雌蟲長30—68厘米。
豬球首線蟲病(鉤蟲病)相似處:貧血,消瘦,下痢,發衣不良等。不同處:有時服瀉藥時即可排出蟲體,蟲體較小 。

防治措施

治療

豬食道口線蟲病豬食道口線蟲病

可用下列藥物驅蟲:

(1)敵百蟲每千克體重0.1g,拌入飼料中餵服。

(2)丙硫咪唑每千克體重l0mg,拌人飼料中餵服。

(3)左咪唑每千克體重8mg,拌人飼料中餵服。

(4)噻嘧啶每千克體重30~40mg,拌入飼料中餵服。

(5)氟苯咪唑每千克體重5mg,拌入飼料中餵服,或以每噸飼料30g混飼,連用5天。

(6)阿維菌素每千克體重0.3mg,皮下注射或餵服。

(7)伊維菌素每千克體重0.3mg,皮下注射或餵服。

(8)多拉菌素每千克體重0.3mg,皮下或肌肉注射。

預防

每年春、秋兩季各作一次預防性驅蟲,保持豬圈清潔衛生,豬糞應堆積發酵消滅蟲卵,保持飼料、飲水清潔,防止被幼蟲污染。不在低洼潮濕牧場放牧,發現病豬迅速治療。主要靠預防性驅蟲及糞便發酵處理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