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讀四書大全說》是中國明清之際思想家王夫之中年時期的重要哲學著作,在其47歲時完成,晚年或有訂補,共10卷。本書收入金陵本《船山遺書》中,1975年中華書局 出版了校點本。
內容基礎
《四書大全》 是明永樂間胡廣等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為基礎,廣 收宋元以來程朱派學者對《四書》的解釋而彙編成的一 部書。王夫之通過評判此書,深入研究了宋明理學,考 辨各家異同,圍繞理氣關係、道器關係、心物關係、知 行關係以及理欲關係、理勢關係等宋明時期長期爭論的 問題,闡述了自己的哲學思想。
關於理氣關係,書中反對程朱將理氣割裂為二,強調“理與氣元不可分作兩截”,“理即是氣之理”,只能“於氣上見理”,“氣外更無虛託孤立之理”,強調 “天人之蘊,一氣而已”,堅持了理依存於氣的氣本論。
關於知行關係,書中批評朱熹的“知先行後”之說 是把知和行“分為兩節”。指出在認識過程中“知行終 始不相離”,總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並進而 有功”;但二者又並非平列,行是基礎,居於主導地位,“知有不統行,而行必統知”。
關於理欲關係,書中一反宋明道學“存天理、滅人慾”的說教,明確提出天理寓於人慾的觀點,認為“人 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人們物質生活欲望各如其分地得到滿足即是天理的實現,“終不離欲而別有理”。力駁朱熹等“人慾淨盡,天理流行”的學說,而贊同胡 宏“天理人慾,同行異情”的主張,啟戴震“理者存乎 欲”的先聲。
此外,在歷史觀、人性論等方面,書中也有一些可 取的論述。但同時,由於訓解《四書》,崇信《集注》,在不少問題上仍未擺脫程朱理學的影響。
評價
王夫之重視歷史文化傳統,具有深沉的文化信念,試圖在全面總結文化遺產的基礎上使中國文化煥發新的生機,而伊藤則簡明直截,不作高深玄遠的哲學論證。
《論語》及孔子研究書目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