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

論美

《論美》,弗蘭西斯 培根的著名議論文。主要論述了至上之美是由內在美和外在美結合而成的——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作者簡介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後者收入58篇隨筆,從各個角度論述廣泛的人生問題,精妙、有哲理,擁有很多讀者。他是英國唯物主義和現代實驗科學的始祖。

代表作品

著有《學術的進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培根尖銳地批判了中世紀經院哲學,認為經院哲學和神學嚴重地阻礙了科學的進步,主張要全面改造人類的知識,使整個學術文化從經院哲學中解放出來,實現偉大的復興。他認為,科學必須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規律。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以感官經驗為依據。他提出了唯物主義經驗論的原則,認為知識和觀念起源於感性世界,感覺經驗是一切知識的源泉。要獲得自然的科學知識,就必須把認識建築在感覺經驗的基礎上。他還提出了經驗歸納法,主張以實驗和觀察材料為基礎,經過分析、比較、選擇、排斥,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培根看來,人是自然的主人,可以駕馭自然。但“要命令自然,就必須服從自然”,即認識自然規律,掌握科學知識。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培根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論斷,至今影響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文章欣賞

原文

論美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並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為造物主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許多容顏俊秀的人卻一無作為,他們過於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但這話也不全對,因為奧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愛德華四世、阿爾西巴底斯、伊斯梅爾 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細考究起來,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最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的,因為它是難於直觀的。這是一種奇妙的美。曾經有兩位畫家——阿皮雷斯 和丟勒 滑稽地認為,可以按照幾何比例,或者通過攝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點,作畫合成一張最完美的人像。其實像這樣畫出來的美人,恐怕只有畫家本人喜歡。美是不能制訂規範的,創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有許多臉型,就它的部分看並不優美,但作為整體卻非常動人。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拉丁諺語說過:“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儘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世上有許多美人,他們有過放蕩的青春,卻迎受著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注釋

(1)選自《培根人生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何新譯)。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英國唯物主義和現代實驗科學的始祖。

(2)奧古斯……伊斯梅爾:奧古斯都和菲斯帕斯都是古羅馬著名皇帝。腓力普王,法國皇帝,1285—1314年在位。愛德華四世,英國國王,1461—1483年在位。阿爾西巴底斯,古希臘美男子。伊斯梅爾,波斯國王,1499年即位,有武功。

(3)阿皮雷斯:古希臘畫家。

(4)丟勒(1471—1528):德國畫家、雕刻家。

名詞解釋

華麗:豪華美麗

肅然起敬:形容由於受感動而產生的恭敬和欽佩。

吝嗇:小氣,當用而捨不得用,過分愛惜自己的錢財。

直觀:用感官直接接受的。

滑稽:形容一個人語言、動作等的幽默詼諧,引人發笑。

放蕩:任意妄為,淫樂放縱。

愧悔:慚愧懊悔。

作者名句

· 知識就是力量。 --- 培根

· 奇蹟總是在不畏中閃現。 --- 培根

· 安逸和滿足易成為腐敗與墮落的溫床。 --- 培根

· 成功和美德是衡量人生事業的兩種尺度。 --- 培根

· 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們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 --- 培根

· 毫無理想而又優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心理。 --- 培根

· 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 培根

· 才德有如寶石,最好用素淨的東西鑲嵌。 --- 《培根論說文集》

· 人們的舉止應當象他們的衣服,不可太緊或過於講究,應當寬舒一點,以便於工作和運動。 --- 《培根論說文集》

·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就是關於進言的信任。 --- 《培根論說文集》

· 過於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險之一。 --- 《培根論說文集》

· 幸運並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厄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 --- 《培根論說文集》

·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 培根

· 在美方面,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體形之美。 --- 培根:《論美》

·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令人肅然起敬的。 --- 培根

·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而儘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 --- 培根

· 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輕視的,愚蠢之人所艷羨的,諂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時他們也是自己所誇耀的言語的奴隸。 --- 《培根論說文集》

· 饒舌的人多虛妄。 --- 培根

名句分析

1.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

分析: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或喻證法),形象生動地說明了美德的重要性,表明了樸素不會給其帶來影響,反而使它更可貴。

2.美貌的人並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但這話也不全對。

分析:“並不都有”、“不全對”看出作者的用詞準確,思維嚴密,語言嚴謹,沒有餘地無懈可擊。說明了外在美與內在美往往不能兼得,不要因為外在美而放棄內在美。

3.因為造物主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

分析:這是幽默的說法,表明既要有外在美,又有內在美是不容易的。

4.仔細考究起來,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

分析:這裡的形體指的是整體形象,顏色指的是美貌的臉蛋,是局部的,行為指的是舉手投足和神態的優雅,是可以後天養成的。在這裡作者點明了三者的等級關係。

5.最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的,因為它是難於直觀的。

分析:為什麼畫家無法表現呢?因為畫家所能表現的僅是外在美,而內在的豐富內涵和修養則是無法表現的,不是直觀的。

6.美是不能制訂規範的,創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

分析:美是沒有統一的標準的,它與機遇、環境相適應。整體和諧就是種美。(這裡要點到“和諧美”)

7.拉丁諺語說過:“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分析:晚秋在這裡指的是成熟的美。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有些老人因為具有豐富的內涵(或修養)而顯出了不同尋常的成熟美。

8.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

分析: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將外在美比做了水果,表明了其短暫易失的特性。這裡的“美”指外在美,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沒有內在美,空有外表的魅力,是難以持久的。表現了作者對某些虛有其表者的蔑視。

中心論點

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這裡說明了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結合是至上之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