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美論

花兒美論

《花兒美論》,記錄了著名花兒學家屈文焜先生30餘年尋覓和探索的歷程,是一部文化美學視野下闡釋原生態花兒的經典之作。

內容簡介

內容提要

你可能從未聽到過那樣如哭似唱、那樣披肝瀝膽的靈魂的絕唱;你可能從未感受過那樣充滿憂傷、那樣無法遏止的亢奮與痛苦之情。這便是中國西部土地上目不識丁的民間藝術家的天才創造——花兒:阿哥的肉!在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今天,把性愛主題表露到如此赤裸裸的程度,這在世界各地的民歌中都是罕見的。
《花兒美論》(增訂本)記錄了著名花兒學家屈文焜先生30餘年尋覓和探索的歷程,集學術性、知識性、可讀性於一體,融收藏性、史料性、權威性於一身,是一部文化美學視野下闡釋原生態花兒的經典之作。它會告訴你:在那遠離塵世、春情勃發的“文化線路”上,到底發生著怎樣的狂歡與浪漫……出 版 前 言

《花兒美論》是1989年8月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該社文藝室副主任、著名花兒學家魏宏澤(雪犁)副編審擔任責任編輯,蘭州大學中文系主任、著名花兒學家柯楊教授作序。包括九個專題:“詞與花兒的流變之比較研究”、“花兒的襯字及其書寫形式”、“花兒的節奏”、“花兒交錯韻的美學意義”、“花兒的悲劇精神”、“花兒與愛情”、“花兒的語言藝術”、“花兒的修辭”、“寧夏花兒的流變形態”。這是花兒學史上最早出版的專著之一,儘管尚顯單薄,但它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開拓性進展,有發前人所未發的獨到見解,得到了花兒學家和讀者的肯定。
《花兒美論》出版後二十年間,作者堅持不懈致力於非物質文化保護工作,對這一命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開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花兒美論》(增訂本)就是在此基礎上的全方位推陳出新和再創作。
《花兒美論》(增訂本)刪去了“花兒與愛情”、“花兒的語言藝術”兩部分,增加了“花兒的空間系統”、“回族傳播花兒的歷史過程及其特點”、“花兒與伊斯蘭文化的關係”、“花兒的性愛主題及其文化淵源”、“構建花兒流域文化生態系統一體化保護框架問題”五個章節和英漢雙語目錄,並對全書結構進行了調整。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王正偉博士應邀作序,給予熱情肯定和推薦;作者用一篇記述田野作業的散文作為代後記,為讀者感受民俗文化研究過程提供了真實而生動的畫面。此外,在版式設計上採用了“雙屏”顯示模式,不僅插入大量珍貴圖片,還附錄了百餘首經典花兒歌詞,這也是本書的一大亮點和特色。
花兒已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花兒美論》(增訂本)的出版,不僅是對花兒學這一新學科的理論建樹,也是對大西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的一個貢獻。
《花兒美論》(增訂本)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得到了許多朋友的支持和協助。在此,謹向他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編者
2009年4月6日

作者/About the author 屈文焜qu wenkun目 錄Content

王正偉
PrefaceWang Zhengwei
原序
Foreword of original editionKe Yang
一、花兒的空間系統/The Spatial Systems of Hua’er
(一)縱橫交錯: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crisscross pattern: Profound and everlasting historical culture
——關於彩陶和宗教/A retrospective view of color potteries and religions
(二)相互依存:多位一體的組合模式/Interdependency: A model of multidimensional integrity
——大山大河與半農半牧以及大雜居小聚居問題/Issues of mountains, rivers, half-agronomic-half-nomadic and scattered mixedinhabitations and compact communities
(三)走南闖北:聚散離合的空間流向/Spreading in all quarters: Gatherings, scatterings and spatial flowing
——從回族行商活動談起/A discussion on the traveling salesmanship of the Hui nationality
二、回族傳播花兒的歷史過程及其特點/Historical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reading of the Hui Hua’er
(一)回族與花兒的關係/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is and hua'er
(二)回族傳播花兒的途徑/Ways of hua’er spreading by the Huis
(三)回族傳播花兒的特點和意義/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s
三、花兒與伊斯蘭文化的關係/Relationship between Hua’er and Islamic Cultures
(一)兩則傳說的意義/The importance of two legends
(二)血緣融合與文化交流/Kinship and culture exchanging
(三)“波斯化”與“阿拉伯歌曲”/“Persianization”and “Arabic Songs”
(四)女奴的“歌聲和風姿”及其影響/“The Sound of Singing and Charm” of woman slave(s) and its influence
(五)從“回回曲”到“花兒”/From the “Hui-hui Tunes” to “hua’er”
(六)“有趣的習慣”與“語言底層成分”/“Interesting Habits” and “Elementary Component of Language”
四、花兒的性愛主題及其文化淵源/The Theme of Sex in Hua’er and Its Cultural Traditions
(一)人與自然的達成/Mutuality between nature and man
(二)性愛的文化過程/The cultural process of sexuality
(三)歌唱與偷情方式/Singings and ways of carrying on clandestine love affairs
(四)花兒:阿哥的肉/Hua’er: Oh my dearest babe
五、花兒的悲劇精神/Tragic Spirit of Hua’er
(一)時代的悲劇性情緒/Tragic mood of times
(二)愛情的悲劇性主題/Tragic theme of love
(三)音樂的悲劇性旋律/Tragic melody of music
六、花兒的襯字及其書寫形式/interjection of Hua’er and Its Writing Style
(一)花兒為什麼要有襯字/Why do hua’er have interjections
(二)花兒的文學書寫形式/Literature forms of hua’er
(三)花兒運用襯字的規律/Patterns of using interjections in hua’er
(四)花兒襯字的意義/Significance of interjections
七、花兒的節奏/Rhythm of Hua’er
(一)花兒的形式節奏/Formal rhythm
(二)花兒的內在節奏/Internal rhythm
(三)花兒節奏的性質/Property of rhythm
八、花兒交錯韻的美學意義/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Interweaving Rhyming of Hua’er
(一)花兒交錯韻與節奏的關係/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weaving rhyming of hua’er and rhythmic stanzas
(二)花兒交錯韻與音樂的關係/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weaving rhyming of hua’er and musical tunes
(三)花兒交錯韻的反作用/The counteraction of interweaving rhyming
九、花兒的修辭/Rhetoric Device of Hua’er
(一)花兒之賦/Ode of hua’er
(二)花兒的比喻/simile
(三)花兒的起興/Image
(四)花兒的借代/metonymy
(五)花兒的用典/allusion
(六)花兒的摹擬/onomatopoeia
(七)花兒的誇飾/hyperbole
(八)花兒的通感/synesthesia
十、寧夏花兒的流變形態/The Changing Patterns and Forms of Ningxian Hua’er
(一)商徵型花兒/Hua’er with “Re” and “Sol” notations
1.徵調式河州令型花兒/Hezhou-ling style hua’er with notation “Sol”
2.商調式下四川令型花兒/Xia-Sichuan-ling style hua’er with notation “Re”
(二)角羽型花兒/Hua’er with “Mi” and “La” notations
1.羽調式花兒/Hua’er with notation “La”
2.角調式花兒/Hua’er with notation “Mi”
(三)應該明確的幾個問題/Questions that need to be clarified
1.寧夏花兒的範疇/Categories of Ningxian hua’er
2.寧夏花兒的源流/The origins of Ningxian hua’er
3.河湟花兒與六盤山花兒/Hua’ers of He-Huang and Mt. Liu-pan
十一、詞與花兒的流變之比較研究/A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n the Changing of Poems and Hua’er
(一)引 言/Introduction
(二)詞與花兒的流變/Changing of poems and hua’er
(三)唱和形式及其他/The antiphonal forms and others
(四)關於結構形式/About the structural forms
(五)韻與韻式/Rhyming and forms
(六)詞牌與令名/Names of tunes and lings (ditties)
(七)並非結論/Tentative summary
十二 構建花兒流域文化生態系統一體化保護框架問題/Establishing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Ecological System in the Hua’er Community
(一)問題的提出與文化動因/The raising of the question and its cultural causes
(二)形成花兒流域空間一體化的共識/The consensus on forming a spatial integration of hua’er in the community
(三)建立花兒流域“文化線路”與核心保護區/Establishing a “cultural route” and a reservation center of hua’er community
(四)保護重點:花兒的和諧環境與性愛文化/Key sections of protection: Harmonious environment and sex culture of hua’er
原後記/Postscript of the original edition
疼痛—代後記/Postscript of a painful generation

序/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刻不容緩王正偉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並批准了第32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這標誌著我國正式成為第六個加入該公約的國家。2005年3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就進一步加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目標、方針、原則和措施作出明確指示。同年12月22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2006年7月,自治區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使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也步入了法制軌道。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刻不容緩。要從對國家和歷史負責的高度,從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認識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建設,加快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
流傳於甘、青、寧、新各地涉及8個民族的“花兒”體民歌,是中國大西北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色彩斑斕的精神創造的傑出代表,已入選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花兒美論·增訂本》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產物,代表了當代“花兒”學研究的前沿水平和最新成果,它的出版不僅對西北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也必將為推動“花兒”文化的創新和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花兒美論》是“花兒”學史上最早出版的專著之一,(《花兒美論·增訂本》是在原版本基礎上的全方位推陳出新和再創作,凝聚了作者多年的心血,綜合套用了多學科和跨學科交叉研究的新視角、新方法、新材料和新概念,承載著口頭與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文精神與美的信息,值得肯定和推薦。
20年前,由於一起參加民間文藝活動,共同切磋交流,我和本書作者屈文焜熟識。此後,在我的一些作品發表乃至結集出版過程中,他作為責編反覆審讀、精心編輯、認真修訂,下了很大功夫。可以說,我們的交往都是與民族民俗文化開發研究、探討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聯繫在一起的。文焜的真誠為人和鍥而不捨的治學精神,難能可貴。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他先後在宣傳文化戰線的多個崗位辛勤耕耘,特別是作為南部山區文學活動的帶頭人和《六盤山》文學期刊的創辦者,為培養西海固作家和繁榮鄉土文學做出過重要貢獻。他創作出版了多部詩集,主持完成了國家藝術科學重點研究項目和自治區社科規劃課題,在《中國文化研究》《民族文學研究》《民間文學論壇》等核心期刊發表了不少論文,有的被收入鍾敬文先生為學術總監的《20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史詩歌謠卷》等文集,多次獲得國家和自治區級的獎勵,在國內外“花兒”學界產生了較大影響。
我們生活在民族地區,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我們有責任發揚光大。而且,構建民族地區和諧社會,不僅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注重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還必須要充分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弘揚民族特色文化,在構建民族地區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國務院和國辦檔案精神,早規劃、長安排,切實加強領導,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各項工作,儘快建立起我們自治區完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和保護制度;要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和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懂專業、會管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人才隊伍,重視調查和理論研究工作,發揮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從這個角度看,或許能更清楚地認識(《花兒美論·增訂本》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當今世界,科學發展日新月異,思想文化交流相互激盪。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又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影響人的精神和靈魂,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必須鼓勵創新,與時俱進,加快發展,趕上潮流。希望文焜在這方面取得更多更有影響的成果。
2007年3月26日於塞上湖城銀川
(序文作者為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民族經濟學博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