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誠拙周樗(1744~1820年,日本)周樗和尚,愛媛人,早入佛門,為佛海寺收養。十六歲侍隨東岩,參於荊林,又參於月船,嗣其法。
簡介
住正續院,宣揚正法。開悟作記云:‘我的同志,慕縱香岩,掃塵於塔下者相謀,泄石搬土,築一僧堂,雖未如古規,但漸備了。’題“因事下山”云:‘十年風雨一時閒,七尺烏藤四海間。今日不知明日事,亮公未必枉西山。’請住相國寺、天龍寺,從事於僧教育,題“歸庵”云:‘上途三十日,歷覽幾山川,無事歸山夕,夢回更欲眠。’七十歲喜於無事,題“忘路即時”云:‘山亭一望夕陽前,白鷺亂飛落水田。忘路主人彈舌笑,村村無處不煙煙。’七十一歲為圓覺開堂,七十五歲創建長,圓覺兩僧堂。退居忘路亭,偈云:‘春晚山中無客過,飛花啼鳥附蹉跎。老僧終日梵香坐,佛法興衰果如何?’又嘆云:‘邪師蜂起南方競,蕩蕩業風豈易當。只要腳跟親地點,從來持杖不爭長。自像贊云:‘野僧終日無為,讀詩解而愛詩。若謂剃頭俗漢,半肩斜著伽梨。’遺偈云:‘時來人未來,興來人將行;閻羅大王令嚴,明日為君打行。’人未來:還有壽命。人將行:壽命將盡。明日為大王到冥府去。七十六歲。
備註
1·鎌倉圓覺寺的誠拙和尚,江知時代的高僧,於其修建三門時,求眾徒廣結善緣。江戶商人梅津,前來訪問誠拙云:‘老和尚!這是輕少,掌來五百兩,為修建三門之用。’口說輕少,心裡夸重。誠拙只看其金包,沒有什麼感覺的樣子云:‘是,是的么?’梅津不滿意,雖說輕少,其實是五百兩的大金,即云:‘呀!雖是輕少,寄進五百金。’‘僅僅五百兩…………。’重稱金額。誠拙:‘是的么?’梅津更不高興的說:‘老和尚,五百金在當山可能不值,在我們是過分的奉獻,應有相當的答話。’誠拙:‘要我道謝的么??呀!說了無理的人,你做了善根,何必我來說禮?’梅津感激的拜下去。
2·晦岩道廓-號萬休,初參仙崖,後參於誠拙、清陰、淡海,受淡海印記。住愛媛金剛山,升住妙心寺,提倡文字禪。伊豫的春山侯,文武雙全,得力於晦岩的指導。晦岩是銳機俊發的人,春山極敬晦岩,講和尚住其別室而請教,侍臣們稱為‘晦岩室’。笑談之中,春山指院子裡的大名竹而問:‘和尚,那株竹,何謂大名竹?’晦岩:‘是的,徒然長大而無用之竹,所以叫做大名竹。’春山:‘和尚,說話太利害。’互相快笑。其後會談中,春山又問:‘經云:一佛頭上出化身佛,今日宗師中,有具如此神通力的么?’晦岩:‘哈!盲者不見,非日月之過,真是可憐。山僧二六時中,頭上出百千億化身佛,只因台端侯爵盲目,不能感見。’春山默然沉思。
城外有斷頭場、夜間鬼憐出沒,驚倒行人,晦岩即命隨身僧五、六人,深更以後,到該場坐禪,數夜以後,怪談絕跡了。晦岩於青年時,參於博多聖福寺仙崖,看經論,學習教乘。歸鄉受西江寺,杭州海誠,令其到鎌倉圓覺寺,參於誠拙,晦岩問杭州:‘誠拙是那樣偉大的和尚么?有獨特的長處么?’杭州:‘老僧曾在某處看到誠拙的達摩贊,聽吧!九年面壁,宿世業因。偷得一臂,失卻半身,可見是非凡的大宗師。你直向圓覺寺去,參徹後,再回來。’晦岩遵從杭州之命,即參於誠拙,又受誠拙的弟子清蔭的指導,又參於清蔭的法嗣,了畢大事,受其印證。
3·清蔭音竺-山口人。遊方侍隨誠拙多年,受其印記。主持圓覺寺僧堂,淡海亦久參於誠拙,嗣承清蔭之法。主持圓覺僧堂,機鋒峭峻,棒喝賓士,大振宗風。可見誠拙的機鋒峻烈,其嗣清蔭亦臨機不讓師,是大宗師。過了七十歲某日眾僧將托缽去,入室告清蔭而禮拜時,清蔭:‘阿!是么?辛苦,辛苦。’好像靠椅盹睡的樣子,傍晚歸來的某僧入室云:‘只今回來了。’清蔭沒有回答,其姿態依然與早晨一樣,近前一看,知其早已坐亡。清蔭平時告眾,高唱‘生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