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入雞林

詩入雞林

原指雞林國的宰相因喜歡白居易的詩,而通過商人以高價收買,以後人們就用“詩入雞林、詩在雞林、雞林詩價”等稱讚作品的流傳廣泛,價值的高貴。

釋義:

白居易的詩為廣大讀者所喜愛,廣泛流傳,雞林國的宰相通過商人以高價收買,其中贗品自能辨別。後遂用“詩入雞林、詩在雞林、雞林詩價”等稱讚作品的流傳廣泛,價值的高貴。如“雞林賈”指傳送作品者。唐長慶四年(公元824)白居易的摯友元稹為其編《白氏長慶集》五十卷,凡二千一百九十一首,並制序。元稹在序中寫道:“余嘗於平水市中,見村校諸童競習詩,召而問之,皆對曰:先生教我樂天、微之詩。固亦不知予之為微之也。又雲雞林賈人求市頗切,自云:本國宰相每以百金換一篇,其甚偽者,宰相輒能辨別之。自篇章以來未有如是流傳之廣者。”開成三年(公元838)那波道圓在《白氏文集後序》中也有記載:“詩文之稱於後世,不知其數千萬家也。至稱於當時,則幾希矣,況稱於外國呼?……在雞林,則宰相以百金換一篇,所謂傳於日本、新羅諸國。”新、舊唐書《白居易傳》亦有類似記載。自元稹《白氏長慶集序》後,“詩入雞林”便成為家喻戶曉的典故流傳至今。【典源】在“詩入雞林”詞條下解釋:白居易的詩為廣大讀者所喜愛,廣泛流傳,雞林國的宰相通過商人以高價收買,其中贗品,自能辨別。(唐元稹《白氏長慶集序》)後遂用“詩入雞林、詩在雞林、雞林詩價”等稱讚作品流傳的廣泛,價值的高貴。

解讀以上的記載和解釋難免給人以疑惑:

一、作為新羅國的宰相為什麼如此喜歡、欣賞白居易的詩,並不惜“百金換一篇”?

二、新羅商人帶回去的白居易詩歌,宰相又何以能夠“輒能辨別之”真偽?

我們查閱了大量有關這方面的資料,想從中找到蛛絲馬跡或給予一個合理的解釋,其結果令人失望。歷朝歷代的文獻資料記載基本大同小異,均載其然而未解其所以然。這無疑又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

1997年4月,韓國白氏代表團一行30餘人來洛陽尋根問祖,拜謁了龍門東山琵琶峰上的白居易墓,同時他們還帶來了一本《水原白氏大同譜》(韓國水原白氏家譜)作為珍貴的禮物送給洛陽的白氏後裔。翻閱譜上的記載令白氏後人大為震驚!譜上《始祖松溪公神道碑銘》中記載:“白公,諱宇經,字擎天,號松溪是也。公唐蘇州人。唐德宗元年避宵人杜以奇、裴玄墨之讒,自遜於我國,時即新羅宣德王元年。……自唐累徵不返而輔佐羅朝。……羅朝之治,竟成中興之業績。公位至左僕射、司空兼大司徒。致全後,退去於雞林紫玉山下玉泉洞,終焉餘生,享年七十三歲,葬於龍湫之南麓。”查閱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92)《白氏宗譜》(春秋—唐)上的記載:“三十八世:諱宇經,字擎天,號松溪。生於唐玄宗天寶八年(749),任僉議事、吏部尚書。唐德宗年間至新羅,任僕射、司空、司徒。卒於唐穆宗長慶元年(821),葬新羅,子孫因家焉。”與其韓國《水原白氏家譜》中的記載完全吻合。難怪新羅國宰相如此喜愛白居易的詩,原來他們竟是堂兄弟,一家人。從《白氏宗譜》上可以看出白溫之子白鍠生有五子:長白季庚,次白季般,次白季軫,次白季寧,五白季平。其祖輩關係列表於下(其他略):

白 鏻—白季康—白敏中(公元792—861)

白 溫—│ 白季庚—白居易(公元772—846)—白景受

白 鍠—│

白季般—白宇經(公元749—821)

從中韓兩國白氏家譜上可以看出:白居易堂兄白宇經於唐德宗元年(公元780)遭宵人杜以奇、裴玄墨陷害,避難於新羅(時即新羅宣德王元年)。後因輔佐羅朝功勳顯赫被提拔為左僕射(左丞相)、司空兼大司徒。退休後安居於雞林紫玉山下玉泉洞,終焉餘生,享年七十三歲。白宇經長年生活在異國他鄉,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長期與家鄉親人往來隔絕,音信杳無,所以他倍感孤獨和寂寞。為了了卻其思鄉之情、思親之苦,因此不惜重金通過來往於兩國的商人購買白居易的作品,從中能夠多了解一點家鄉和親人的情況,釋放一下自己悲涼悽苦的情懷,正所謂“家書抵萬金”。至於“其甚偽者,宰相輒能辨別之”也就迎刃而解了。

有詩云:

元稹長慶序前言,詩入雞林典故傳。

大相新羅何又是?重金賞購樂天篇。

水原來洛宇經裔,敬獻家譜釋謎團。

居易宇經同祖父,天涯能不系情牽。

白居易五十二代孫白坤堂

白居易五十三代孫白靈坤

出處

唐元稹《白氏就長慶集序》白居易的詩“廿年間,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無不道。又雞林賈人求詩頗切,自云:本國宰相每以一金換一道,其甚偽者,宰相輒能辨別之,自篇章以來,未有如是流傳之廣者。”

[ 雞林賈 ]孔尚任《桃花扇。本末》“每宴必命家姬奏《桃花扇》,亦復旖旎可賞,蓋不知何人傳入。或有雞林之賈耶?”

《新唐書·白居易傳》:“(白)居易於文章精切,……雞林(古國名)行賈售其國相,率篇易一金。”指詩名遠揚。宋黃庭堅《自鹹平至太康得十小詩》之一:“詩入雞林市,書邀道士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