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號九點半,台灣政治大學的竺家寧 教授在古代文學教研室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講座。其目的是試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研究文學語言,拓寬語言學的研究領域,擴展文學的研究視野。
竺家寧教授指出任何作家的作品都可拿來做語言分析,把語言學的知識擴展到文學的領域裡。語言和文學結合起來形成語言風格學,它是利用語言學的概念與方法來分析文學作品的一條新途徑。它的研究範圍涉及口頭文學、書面語言、文學作品和非文學作品。而“風格”包含了體裁風格、時代風格、地域風格、個人風格等諸方面。現在我們討論的語言風格學與傳統風格研究是不同的。傳統風格研究談“神韻”,於是只能導致傳統風格研究走上“鏡花水月”、“空中之象”的地步。而語言風格學首先承認文學是一個符號系統。
文學符號的所指包括:情節、內容、情感、象徵、人物塑造、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詩的意象、寫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文學符號的所指包括:格律、用韻、平仄、辭彙、句法、韻律。所以語言和文學可以做到交會。但是語言風格學不評價作品,它如實地反映作品的語言面貌,不談美、藝術的問題,只談客觀的描寫。由此他用語言學的知識對余光中《逍遙遊》的“你遂閉目雕刻自己的沉默”和杜甫的“香稻啄余鸚鵡粒”進行了客觀分析,讓我們有了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接下來,竺教授講到語言風格的研究方法即行文、聲文、情文。
現代語言風格學包括三方面:辭彙風格、句法風格、韻律風格。他著重講了韻律風格。他對王粲的《登樓賦》、項羽的《垓下歌》進行了詳細的韻律分析,以表達陰陽韻和不同聲音、內容的搭配,會產生不同的感情效果;分析了蘇東坡的“塔上一鈴獨自語,明日顛風當斷渡”和杜甫的“瞿塘峽口曲江頭”押頭韻的獨特的詩律效果。最後,他講到語言風格學著手的方法:描寫法、比較法、統計法。語言風格學的研究步驟:分析、描寫、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