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廟

解放軍廟

解放軍廟位於惠安崇武鎮西沙灣,建於1993年,創建人曾恨女士,用來供奉在敵機轟炸中為保護民眾犧牲的廿七位解放軍烈士。

基本信息

建築背景

解放軍廟解放軍廟
此地本為荒郊曠野亂冢露骸甚多。有一石壘小廟,即為和寮宮。據傳,清末民初,霞西前因海灘歸屬引發械鬥,恭請四大總巡調解,紛爭乃得平息。里人感四大總巡厚德,尊為“和寮公”。1949年9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10兵團28軍84師251團的官兵來到崇武西沙灣,準備參加解放廈門、金門的戰役。上午九時許,幾架蔣機飛來,正訓練的戰士當即疏散隱蔽,蔣機沒發現目標即向城區飛去,解放軍為保護崇武城區,當即對空射擊,吸引敵機。敵機掉頭飛回轟炸。當時有一小女孩剛從新加坡回國不久,正在沙灘上玩,對險情全然不覺。一蔣機俯衝對她掃射,五位解放軍戰士從隱蔽處衝出,撲在她身上。她得救了,但五位解放軍戰士倒在血泊中這一天共有廿四位解放軍戰士在西沙灣畔為民捐軀。這位小女孩即曾恨女士。

建廟過程

解放軍塑像解放軍塑像
1949年9月17日,共有24名解放軍戰士在西沙灣畔為民捐軀,在遭遇敵襲的傍晚,崇武支前辦派員前去處理遺體,老百姓也紛紛湧向那裡,流著眼淚為烈士整理遺容,並就地將他們隆重安葬。民眾在”和寮宮“旁的沙冢邊蓋了一間12平米的房子為廟,在房子裡擺上24位烈士的牌位,上書“廿四君靈位”,用來祭典。以供長期紀念。從此,民間尊奉他們為“廿四大人”

後來1996年建好“解放軍烈士廟”時,又將三位並不在西沙灣犧牲的解放軍也“請”來,原本供奉的“廿四大人”變成了匾額黑底金字上書“英烈廿七君”,下面是廿七個身穿綠軍裝、頭戴軍帽的解放軍形象塑像,像不甚高,分兩排,排列整齊,均為坐姿。

紀念意義

當時小廟修好的第二天早上,母親就帶著小曾恨來上香。從此,曾恨天天來祭拜恩人,每年除夕,曾恨還要和母親來為這些烈士守歲。後來便是曾恨帶著子女來。

曾恨長大後,念念不忘救命恩人,乃克服種種困難,傾畢生之所積,又得諸善信贊助,於西沙灣畔建宮供奉解紛爭,平息械鬥的和寮公和當年在飛機轟炸中為保護民眾犧牲的廿七位解放軍戰士。

地理環境

天下第一奇廟天下第一奇廟
宮宇背山面海,氣勢恢宏。宮前建有三亭,中亭曰“觀潮亭”,亭額“海天幽雅”,柱聯“蜂峰靈麓碧波朝聖廟,龜蛇雄踞藍舸成奇觀。”蓋宮宇背依蜂峰山,前臨大海,左有龜,其狀若龜;右有白崎,其形似蛇。柱聯概括了宮宇所處地理形勝。左亭曰“望海亭”,柱聯“望海峽思江山一統,登古城盼同胞團圓”。右亭曰“烈士亭”,柱聯“海韻千秋回壯曲,心香一瓣謁忠魂。”和寮宮內有泉州名士王愛琛先生所書額匾多方:“威鎮海疆”、“湖寮勝景”、“西山古蹟”、“保境安民”等。廿七君宮內塑有廿七位解放軍坐像,綠軍裝紅帽徽,形象輝明。額匾“天下第一奇廟”,乃解放軍某部所贈,宮內匾額碑銘多方,“千秋浩氣”,“萬古英靈”,“海天一絕”等。旁建有烈士紀念館,館前築烈士紀念碑。宮宇獨特,又地處濱海,風景秀麗,故遊客眾多,香火旺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