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中,鳳凰是一個將誕生與消逝結合在了一起的神獸——在自己的灰燼中,鳳凰獲得新生。
與其說“鳳凰涅磐”是神話,還不如說那正是人類社會的真實寫照。就像在中國,過去的幾千年中,曾經存在著不知多少古國。它們先後消逝,然後,在它們的廢墟上,新的國家誕生。歷史的車輪碾過,當所有古國化為塵埃,在這片廢墟之上,華夏民族破而後立,開創了今日之中國。
華夏民族,炎黃子孫,這不是一個狹隘的稱呼。觀那些失落了的古國的歷史,我們才會真切地感受到,今天中華大地上的56個民族,都可稱為是華夏民族,炎黃子孫。我們已經血脈相連,不可分割,這從那些零落的古國歷史中能夠找到證明。
歷史是門奇怪的學問。這門學問似乎並不關係到我們的生活,但是,幾乎每個人都有了解歷史的願望。這就是人類的天性——越是消逝了的,人越想弄清真相。我們想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就像十幾年前的電視劇《小龍人》中的小龍人那樣,想方設法也要解開有關自己的一切謎團。我們之所以要了解那些失落了的古國的歷史,也正是源於這個天性。
在前一本書中,我們為讀者介紹了18個已經失落的古國。在歷史上,那18個古國都是赫赫有名的。在這一本書中,我們同樣介紹了18個失落的古國,這些古國卻大多是籍籍無名的。不管是赫赫有名還是籍籍無名,這些古國都與今天的我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用“蝴蝶效應”的理論來講,沒有這些古國,可能就沒有今天的我們。所以說,任何一個曾經存在與中華大地上的古國,對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著重要意義。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越是不為人知的歷史,越有巨大的價值。當我們知道嫘祖來自於西陵國的時候,就知道黃帝與嫘祖的結合併非偶然;當我們知道徐國是東夷集團執牛耳者時,才知道徐姓的起源;當我們了解了庸國滅亡的那一幕時,才知道“庸人自擾”的來歷;當我們解讀了巴國神話時,才看到神女與性背後可能隱藏的歷史真相……
當然,因為多是籍籍無名且已經失落了的古國,要了解其歷史就成了更加困難的事。很少有人有遍覽群書的機會,也很少有人有上下求索、反覆查證的時間。在歷代史書上,對一些古國的記載可能只有幾句話,甚至全無記載。
為了給讀者提供一個更全面地了解歷史的機會,編者竭盡全力尋找這些古國的歷史,並將其奉獻給讀者。雖然不能完全還原這些古國的風貌,但我們仍可以從歷史的碎片中“管中窺豹”。編者當然希望將神秘消失的古國的一切詳細地介紹給讀者。然而,史海鉤沉並不簡單,許多遺憾已經發生,我們只能在碎片中推測全局。
也正是由於史料的支離破碎以及編者的才疏學淺,雖然經過精心求證,但本書仍難免有漏誤出現。如讀者發現漏誤,還望不吝賜教。
昔日的文明已成明日黃花,古國的遺蹟已經殘缺不全。現在,就讓我們沏一杯香茗,在茶香中翻開那段被遺忘的歷史吧。
嫘祖的娘家——西陵國
西陵國,一個傳說中的古老國度。許多人並不知道它的存在。以炎黃子孫自稱的我們,應該了解它的過去,因為,它也是華夏民族血脈的一個源頭。
西陵國,作為本書開篇第一古國,是當之無愧的。
那么,這個西陵國在哪裡呢?據專家學者考證,四川綿陽市鹽亭縣就是當年西陵國的所在。
鹽亭縣始因為與產鹽的鹽井比鄰而得名。近現代,人們在鹽亭發現了大量的出土蠶桑文物、化石、嫘祖文化遺蹟、唐代《嫘祖聖地》碑,還發現了許多關於嫘祖發現天蟲、養蠶制絲的傳說。人們因此相信,鹽亭縣應該就是當年嫘祖的出生地,也是西陵國的所在。在鹽亭縣城南60公里還有一座嫘祖山,上面有個嫘祖穴,據說是嫘祖出生地。上個世紀末,人們又在當地祖家灣古墓群中發現兩幅石刻 ,分別是《軒轅酋長禮天祈年圖》和《蚩尤風后歸墟扶桑值夜圖》。如今,鹽亭每個與絲織有關的地名都有一個嫘祖蠶桑織業的故事在流傳,老百姓仍保留有每年祭祀嫘祖的民俗。
當然,鹽亭只是西陵國管轄境內的一個區域。西陵國的勢力範圍到底有多大,詳細數據無從考證,今人也只能做一下猜測。鹽亭境內有一條河叫做潺水,上古時稱西陵河。當時生活在附近的上古各小部落,就是沿西陵河建起了西陵諸侯國,選後來出生了嫘祖的部落的領袖為酋長,其勢力大約北達今天四川的梓潼、劍閣、昭化、廣元,西至四川的三台、中江、廣漢,南抵四川的射洪、蓬溪,東止四川的閬中、南部、儀隴、巴中。
西陵國是上古巴蜀地域裡的一個非同一般的古老王國。人們曾經在西陵國境內發掘出過高60厘米的青銅跪俑,其年代比三星堆更古遠。還有一座上古界碑,上面刻有50多行類似文字的符號,與西安半坡彩陶刻劃符號相似,是屬於公元前四五千年前的文化遺存,就時間來計算,比兩河文明、埃及文明時期的文字古遠得多。
那么,西陵國人為什麼在這裡聚集、定居呢?這與鹽亭一帶的地理條件是由密切關係的。
巴蜀之地自古被稱為“天府之國”,有著非常適合居住的環境條件,境內有山、有水、有丘陵,屬亞熱帶氣候,四季溫差不大,特別適合各類植物和農作物生長。鹽亭一代為長江開口之地,處荊山之西南,巫山以東,方圓數百里。當地人的種類,按照被廣泛認同的人類起源學說,應該是從非洲抵達中國南方的晚期智人的後裔,與中原地區生活的原始人類在開始時接觸不多,但生理特徵應該沒有太大區別。他們以地名做族名,吃有一個個小部落聯合在一起,就好像炎帝、黃帝先後領導的部落聯盟一樣。當時,長江尚未疏導,四川西陵一帶游水患嚴重,洪水動輒淹沒數月乃至經年,氏族群落不可沿江而居,只有鹽亭一帶利於人類居住。鹽亭附近有做雷丘(即雷公山),在那裡曾經居住者西陵國部落聯盟中的雷氏部落。這支部落以狩獵種植為生,兼營養蠶繅織,也徐這個雷氏部落就是西陵國的統治者所在的部落,而嫘祖的名字也可能與雷氏部落的“雷”字有關。
在黃帝世代到來後,西陵國因嫘祖與黃帝聯姻而與中原統一,應該也經歷了一個相當繁榮的時期。
在前一本書中,我們曾經介紹過神秘的古蜀國。古蜀國是在西陵國之後若干年出現在四川盆地的,它與西陵國也徐存在著一種神秘的關係。是不是正是西陵國人創建了古蜀國?或者西陵國被建立古蜀國的部落滅亡了?西陵國人是在古蜀國的統治下生存下來,還是遭到驅逐甚至被全部消滅?歷史沒有告訴我們謎底,沒有人知道正確答案。
西陵走出華夏第一後
嫘祖,民間又叫“蠶母娘娘”。她是黃帝的妻子,是遠古神州大地的第一夫人。她與黃帝生有兩個兒子:玄囂和昌意。據《史記》記載,夏、商、周三世帝王,春秋十二諸侯以及戰國七雄的祖先,均來源於於黃帝與嫘祖的血系,跟他們一脈相承。
大約4500年前,黃帝到成都平原迎娶了嫘祖。黃帝是炎帝之後的中國共主。他本是有熊國的君主,稱軒轅氏,活動在今天的河南、山西一帶;嫘祖則是西陵國國王的女兒。黃帝為何千里迢迢從中原跑到遠在西南的成都平原迎娶嫘祖?或許,這跟古蜀人先進的文明有關——嫘祖嫁給黃帝後,她把先進的蠶桑文明帶到了中原地區,中原文明的進程由此發生改變。
黃帝迎娶嫘祖的故事在《世本》《大戴禮記》《史記》中都可以找到記載,不過卻都是一些隻言片語,民間傳說則要具體生動一些。
傳說,水土豐茂的成都平原上,西陵國國王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女兒。她每天不辭勞累,外出採摘野果,附近的野果采完了,便跋山涉水到遠處去採摘。可沒過多久,遠處的野果也采完了。姑娘一想到族中的老幼要挨餓,不由失聲痛哭起來。
玉帝聽見了,很感動,就把天庭中的罪仙“馬頭娘”打下凡間,變成吃桑葉吐絲的蠶。蠶把桑樹上的桑果送到姑娘的嘴邊,姑娘吃了,覺得又酸又甜,就采了許多帶回去給族人吃。到了夏天,蠶開始吐絲做繭。姑娘看到蠶絲既有韌性,又很輕巧,便編成衣服給族人穿。蠶絲織成的衣服熱天涼爽、冬天溫暖,穿著很是愜意。受到啟發,姑娘將蠶捉回家餵養,逐漸掌握了養蠶的技巧和繅絲織綢的技藝,並將這些記述教給族人,西陵國的子民從此不用再穿樹皮、獸皮,而是穿上了美麗輕巧的絲綢。人們因此稱國王的女兒為“嫘祖”。
嫘祖發明養蠶織絲的訊息很快傳遍了神州大地,東邊的夷人、南邊的越人全都來到西陵國,向嫘祖求婚,不過都遭到婉拒。最後,黃帝也來西陵國求婚。兩人一見傾心,結為秦晉之好,黃帝便成了西陵國國王的女婿。
跟黃帝完婚後,嫘祖可能還和黃帝在成都平原上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史記》說,他們的兩個兒子,大兒子玄囂生在“江水”邊,也就是現在的青衣江(今樂山一帶);二兒子昌意,生在“若水”邊,在今四川西部的雅壟江畔。
嫘祖與黃帝的結合,並不是一場單純的婚禮,西陵國與黃帝部落,在婚姻關係的前提下,兩個大部落聯盟逐漸走在了一起。中原地區的黃帝部落,原本是不知蠶桑的,嫘祖把成都平原先進的養蠶繅絲技術帶到了中原,而這個時間,大抵也就是中原文明出現蠶桑的時間。從西陵國學到養蠶繅絲技術,從炎帝那裡學到耕作技術,黃帝部落逐漸強大起來,並逐漸向東遷徙,此時的黃帝部落,早已不是以前那個落後的遊牧民族了。
此時,中原地區並不安定,南方的九黎部落聯盟在首領蚩尤的帶領下向中原進攻。
九黎部落是一個大聯盟,由不少部落聯合組成,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領,而其中最強大的部落首領就是九黎部落共同的首領,這就是“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傳說的來歷。他們原本和炎帝部落一樣,在今渭水流域一帶偏西南一點。炎帝神農氏傳到帝榆罔這一代,國勢逐漸衰弱,原來臣服的部落紛起爭奪,其中最強悍好鬥的,就是九黎族。由於和炎帝雜居,有的記載還說他們也是炎帝之後。
九黎族的文化並不落後,據說他們是最早使用銅器的部落。當時,山洪暴發,銅礦順流而下,九黎族將這些銅礦收集起來,煉製青銅,製造鋒利的兵器。這個時候,還是新石器時期,其他部落的武器還是一些石刀和骨刀,九黎部落的戰鬥力對其他部落來說是驚人的,人們對九黎又恨又怕,以致後來把蚩尤描繪成一個可怕的怪物。
面對九黎部落的進攻,炎帝部落傾全力抵禦。起初,炎帝採取和好政策,但九黎部落仍不罷休,到處征伐,其他部落怨聲載道,等炎帝醒悟過來時,九黎部落已經異常強大了。最終,兩大集團在今天河北一帶的涿鹿發生了“涿鹿之戰”,炎帝部落被打得落花流水,獲勝的蚩尤到處侵略兼併,整箇中國群龍無首,一片混亂。戰敗的炎帝只好向黃帝求援助。
此時,黃帝已經帶著嫘祖和兒子回到有熊國。通過這次西陵國之行,黃帝已經聯絡了一些長期遭蚩尤壓迫的部族,包括西陵國。這些部落的加盟,是黃帝戰勝蚩尤的前提。
黃帝下定決心要誅滅蚩尤,但也不想走炎帝的覆轍。為了對付九黎部落的青銅兵器,他命人訓練猛獸,以用來作戰;此外,黃帝部落有一種厲害武器,就是弓箭。在冷兵器時代,弓箭絕對是一種可怕而又有效的武器。黃帝手下還有幾員大將,最著名的是風后和力牧。風后可能是伏羲氏的子孫,居住在海邊;力牧則可能是一個遊牧民族。他們用兵如神,後來的兵法家都把他們奉為祖師。
黃帝跟蚩尤的對決也是在涿鹿展開的,在此之前,傳說他們已經大戰了七十一場,卻依舊難分勝負。黃帝把蚩尤圍在涿鹿山上,圍了三年也沒有攻下來。
黃帝打了多年的仗,總結了不少經驗,制定了一套兵法。有了兵法後,黃帝的軍隊進退有序,攻守有方,已經有王者之師的風範了。為鼓舞士氣,黃帝還令人將東海流波山上的怪獸“夔”捉回來,把它的皮剝下來做鼓;又派人將森林中的雷獸捉來,從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頭當鼓槌。一敲這面鼓,方圓500里都聽得到。響亮的鼓聲不但可以鼓舞士氣,還能聯絡遠處的士兵,傳遞戰爭訊息。另外,為了在大霧的天氣中辨別方向,據說皇帝還發明了指南車。
有了這些發明,黃帝自然添了幾分勝算,經過一番血戰,終於在涿鹿大敗蚩尤,結束了戰爭。
戰勝蚩尤後,黃帝理所當然地代替炎帝,成為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以武力奪取了天下,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治理國家了。這個時候,嫘祖也充當起了賢內助的角色。她經常對自己的子民們說:“農桑才是國家的根本。”據說,她經常帶領婦女上山剝樹皮,織麻網,還把男人們獵獲的各種野獸的皮毛剝下來做衣服。很快,各部落的大小首領都穿上了衣服和鞋,戴上了帽子,徹底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時代。
嫘祖覺得,男女之間的婚嫁都應該遵循一定的風俗;為了部族的發展,所有人都應該尊敬老人、愛護小孩,有一定的禮制,於是,她就制定出這些風俗和禮制,整箇中國人人相互禮讓,人們穿著得體,社會一片安定祥和。
當時,不論是中原地區的部族,還是周邊的少數民族,沒有人不稱道嫘祖功勞的,都說她協助黃帝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嫘祖晚年隨黃帝到南方巡視途中,不幸辭世。臨死前,她想起了自己的故鄉,一定要讓自己的屍骨在故鄉鹽亭下葬,黃帝悲痛不已,將嫘祖安葬在鹽亭青龍山。
嫘祖以發明絲帛而在西陵享有盛譽,與黃帝聯盟聯姻後,巡行天下,教人們養蠶,普及蠶桑絲綢文化,輔佐黃帝統一中原,奠立國基,更是功不可沒。她是當之無愧的華夏第一後,炎黃第一母。
西陵國大事記
大約4500年前,黃帝到成都平原的西陵國迎娶了嫘祖。嫘祖將養蠶繅絲技術傳入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