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古墓葬

西藏高原發現的最早古代墓葬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先秦時期,主要分布於西藏高原南部和東南部。墓葬種類有石棺墓、土坑墓兩類。其中,豎穴土坑墓為局部地區流行的葬俗,林芝尼洋河沿岸一級台地上有5處土坑墓。

遺存

石棺墓遺存有:隆子縣的瑪尼當石棺墓群、秋俄石棺墓,錯那縣的秋拉石棺墓,日喀則地區仁布縣讓君村石棺墓,昌都小恩達遺址石棺墓等,這些墓葬均具有墓葬地表無封土、墓室結構簡單的特點。墓室多為沿墓坑四壁立石板築成的棺室,無頭箱、邊箱、側室、耳室等墓葬附屬設施。入葬方式以屈肢葬和二次葬為主,僅少數仰身直肢葬。隨葬器物包括生產工具、生活用具、隨身佩戴的飾品等實物,及專為隨葬入墓而製作的冥器。

1~6世紀的墓葬

分布於雅魯藏布江流域及其支流沿岸。其種類有石丘墓與石棺墓兩類,而早期豎穴土坑墓已絕跡。其中石棺墓主要分布於昌都地區,如貢覺縣香貝石棺墓和貢覺城北石棺墓等。石丘墓分布於拉薩河谷、藏北、阿里等地區,如拉薩曲貢村石丘墓、阿里日土縣阿壟溝石丘墓。這一時期墓葬地面均有封土墳丘,墓室出現了頭箱。入葬方式以屈肢葬、二次葬為主。由於地域不同,屈肢葬葬法又有區別,如藏東地區的昌都地區貢縣覺香貝石棺墓為仰身屈肢葬,西部阿里日土縣的阿壟溝石丘墓為側身屈肢葬。隨葬物品包括陶器和金屬器。此時期出現了火葬,水葬,天葬和墓地祭祀、殉葬的習俗,如殉馬習俗。

7~9世紀的墓葬

該時期是西藏高原古代墓葬制度發展成熟的頂峰階段。墓葬類型為石棺墓、洞穴墓、封土石室墓3種,其中以封土石室墓為主流。吐蕃王朝時期,封土石室墓總計萬餘座,包括日喀則66處、拉薩63處、山南46處、林芝13處。封土石室墓又分直穴式石室墓和穹隆頂式石室墓兩種,前者有山南乃東縣普努溝墓群、薩迦縣吉隆堆墓地、朗縣列山墓地等;後者有朗縣列山墓地、扎囊縣斯空村墓地、薩迦縣給白山墓地等。墓丘封土平面呈梯形或方形,四面逐層向內收,地表有塋域界石,有石獅、石碑等與墓葬品級相關的標誌物。墓區建有祭奠場所等附屬建築,隨葬物品包括金屬器、陶器、木器、石器,以及竹、木簡殘片等,其中金屬器以兵器、小件工具和裝飾品為主。

意義

西藏古代墓葬的發現,表明在西藏高原的中部腹心地區有遠古人類的生存。不僅如此,根據墓葬的發現以及一批具有很高的製作水平的器物的出土,還表明人們在此已有長期的定居生活的歷史,他們無疑是這塊土地上早期的土著居民。

推薦書目:《西藏古代墓葬制度史》,霍巍著,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9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