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梁帶村兩周諸侯大墓發掘現場速記 |
昨天的梁帶村,無疑是歷史文化愛好者注目的焦點,起伏跌宕、激動人心的梁帶村考古現場被中央電視台整整直播了4個小時。4個小時的直播中,睿智從容的我省考古工作者僅僅向下挖掘了兩公分,但已經獲得眾多西周時期的珍寶。 兩個大墓都是諸侯君王墓 直播發掘的是梁帶村28號大墓和502號大墓,不出所料,兩座大墓都保存得相當好。負責現場考古發掘工作的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孫秉君說,兩座大墓都出土了5個青銅鼎,按照兩周時期的禮制,可以確定兩座大墓都是諸侯王級的。而在此之前的發掘中,三個規模較大的墓室也全發現了五鼎。專家推測,梁帶村共有7個諸侯級的大墓室。如此多的諸侯王埋葬在一起,對於今人理清他們的輩分關係非常有幫助。據28號大墓中已發現眾多的青銅禮器、兵器,專家推測墓主可能為男性,從規模看墓主應是一代國君,從墓地布局和出土器物的初步觀察,M28可能晚於先前的諸侯墓M27,即前者可能是後者的兒子,這對芮國墓地是否有昭穆制度(周王排序制度)的存在,提供了寶貴的研究線索。502號墓中發現有10個車輪子痕跡,這應是5輛車的規格,這種人車合葬的情形實在少見,考古人員推測墓主可能為諸侯夫人墓。諸侯王的世系關係理所當然昭示著兩周時期在韓城一帶一個諸侯國的興盛衰亡史。諸侯王的墓葬中,當然不僅僅有青銅鼎,兩座大墓中還出土了編鐘、玉器等文物。 中國最早的俑橫空出世 諸侯王的墓葬里,不知埋藏著多少奇蹟。考古人員昨在502號墓穴的角落發現了4具人形木俑。由於年代實在是太久遠了,木俑已經完全腐朽成為泥俑,文物保護專家通過石膏和試劑澆灌的辦法,硬是對這些木俑進行了科學復原定型。普通人也許認為這不算什麼,但學者的眼裡,這個發現對研究中國禮葬制度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省考古研究院商周研究室主任張天恩博士說,用俑陪葬是中國古代墓葬制度改革的一項重大變革,殷商時期普遍流行使用活人殉葬,到了西周時期殉人現象逐步減少,春秋以後基本絕跡。取而代之的是以俑代替活人,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之前,我國發現最早的木俑出自春秋晚期的楚國,最早的陶俑出現在戰國早期的秦國。昨天發現的這4件木俑是截至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俑,比秦始皇兵馬俑早了600年。 諸侯骨骸化粉末平民骨骸卻完整 歷史常常與人在開玩笑,包括尊貴之極的君王在內。昨天的考古發掘中,人們發現了一個很特別的現象,28號諸侯墓中的骨骸已經化成粉末,之前考古人員發掘的19號、26號、27號等貴族或諸侯墓地中的狀況也是如此,同時發掘出來的粗糙下葬的15座小墓的骨骸卻都保存完整下來,這真是一個奇怪的現象。考古工作者們給出的解釋是,周代諸侯們雖然多在棺內施撒硃砂,希望用硃砂來防腐,可實際上這些東西沒起任何作用。而那些絲毫沒有能力“防腐”的奴隸或者平民,其墓葬卻起到了防腐的作用。難怪現場有媒體人士感嘆:“這對於當時那些希望永生的君王們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
韓城梁帶村兩周墓地考古發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