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資訊
作 者: (德)帕普羅特尼 著,劉煒 譯出 版 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1
字 數: 120000
頁 數: 146開 本: 16開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61762790
定價:¥24.80
內容簡介
古代西方世界第一位為我們所知的哲學家是泰勒斯。他在觀測星象時,因不時仰望天空掉進了一個蓄水池。女僕看到後嘲笑道,泰勒斯費那么大勁去了解星體的運行,卻搞不清楚腳下的情況。包括柏拉圖在內的許多古代兩方哲學家都講過這個故事,為什麼呢?也許他們時至今日都想告訴我們,不僅研究人類的重大問題和了解大自然很重要,關注具體的日常生活也同樣重要。如果人能將二者有機地聯繫起來,那么哲學就會融入到人類的生活之中。
帕普羅特尼(Thorsten Paprotny)清楚地告訴我們,這正是西方古典哲學研究在今天依然有吸引力的地方。因為這項研究涉及到那些重要且不受時代限制的人類生存問題:人應如何生活?真正的幸福在哪裡?什麼是適度?人能認識什麼是真嗎?什麼是愛,什麼是友誼?如何得到心靈的平靜?如何平靜地面對死亡?
目錄
致謝
第一章 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
西方哲學的開始
畢達哥拉斯和畢達哥拉斯學派
愛利亞的哲學家們
赫拉克利特
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薩戈拉
德謨克利特
詭辯術
普羅泰戈拉
高爾吉亞
第二章 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
蘇格拉底的生平
蘇格拉底對人的塑造和詭辯術對人的教育
人應如何生活?
柏拉圖的生平
與柏拉圖探討哲學
柏拉圖的理念論
柏拉圖學園中的哲學探討
洞穴比喻和善之理念
哲學家的任務
無序與有序
第三章 亞里士多德和古希臘文化
亞里士多德的生平
亞里士多德與科學
自然哲學的觀點
形上學
人怎樣才能幸福地生活?
論友誼
亞里士多德的國家哲學
泰奧弗拉斯特
犬儒主義
錫諾普的第歐根尼
伊壁鳩魯
斯多噶派哲學的初創者
第四章 古羅馬的哲學
西塞羅
賀拉斯
塞內卡
從普魯塔赫到馬克·奧雷爾
普羅提諾和西方古典哲學的絕唱
文獻目錄
1. 原始文獻
2. 參考文獻
譯後記
後記
《西方古典哲學簡史》一書屬於赫爾德叢書(Herder)系列,此系列圖書選題情準且內容翔實,向來受到大學生讀者群的喜愛。本書作者是漢諾瓦大學的托斯頓·帕普羅特尼博士。作為一本簡史,書中內容深入淺出,語言通俗易懂,絲毫沒有哲學類書籍的晦澀,無論是作為入門讀物還是普通讀物,都值得向各個層次的讀者推薦。
這本譯作之所以能和讀者見面,首先要感謝於力平編輯以及其他六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同事,是他們的細心關照,才促成本書的出版。另外需指出,家人在翻譯工作中所給予的鼓勵和支持,也是本人能完成工作的唯一動力和保證。
一本書最需要讀者的批評指正。作為譯者,期待讀者不吝賜教。
書摘
第一章 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
古希臘哲學從其開始到公元前400年,即從伊奧尼亞的自然哲學家到後來授業於整個古希臘的詭辯家的這一時期,在近一百年來才被稱為前蘇格拉底時代。西方世界最初的哲學家留給我們今天的多是些隻言片語,人們花費了不少精力,才將這些思想家的哲學體系重新整理出來。“前蘇格拉底時代”這一稱謂也包括了解決哲學基本難點和疑問的諸多入門方法。前蘇格拉底時代哲學家的共同之處可能僅表現在他們對古希臘神話所持的批判態度上。
西方哲學的開始
據推測,在今天屬於土耳其小亞細亞的伊奧尼亞沿岸地區,以及其他許多不大的古希臘城邦中,於公元前6世紀形成了一個由學者組成的圈子,圈內的思想家被稱為“七賢”。按柏拉圖所說,他們是米利都的泰勒斯(Thales),雅典的梭倫(Solon),林多斯的克萊布羅斯(Klebulos),斯巴達的喀隆(Chilon),米提利尼的庇塔庫斯(Pittakos),普里耶涅的彼亞斯(Bias)和參恩的密松(Myson)。“七賢”有時會面,探討關於世界的看法並交換自己的認識。其中較有名望並在今天仍被提及的是梭倫和泰勒斯。
我們對這些人的生平和著作所知甚少,他們的思想理念在當時被口頭傳承,而且版本也不盡相同。據說,喀隆推崇自製、守紀、簡樸和禁慾的生活方式。他參與政治,並按自己的哲學理念改革了斯巴達人的國家。喀隆害怕任何形式的動盪,當他於大約公元前560年去世時,他的國家可說已武裝到牙齒,足以對付任何可能的敵人。直到今天,人們還有“斯巴達式”的生活一說,指的就是一種無奢無求的禁慾生活,這種表達方式即源於喀隆。而當時的斯巴達人自己,則對其文化和生活方式感到十分滿意。
和喀隆同時代的另一位思想家庇塔庫斯也有過從政的經歷。他在米提利尼曾長期從事立法工作,在他身上體現出宿命論的特點。他教導人們要尊重所有的人,無論這些人心地善良與否。
普里耶涅的彼亞斯是一位賢達的政治家和聰明的法官。他舉止從容,認為人們在生活中應該敬畏神靈,相信財產不過是過眼煙雲,只有智慧方能長久。早期思想史中的哲學家往往都是政治生活中的人物,像庇塔庫斯和彼亞斯這樣具有領袖魅力的人之所以能在當時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往往不是因其充滿睿智的文字,而是因其在公眾中的影響。後世則把他們看成幾近神話式的傳奇人物。
林多斯的克萊布羅斯也是七賢之一。他認為正確的生活方式就是始終遵循事物本質而動。他要求同時代的人,不要喋喋不休,而要深思熟慮;不要做自己情感的奴隸,而要做情感的主人,要在生活的千變萬化之中保持心靈的平靜。
參恩的密松終其一生都履行了這種行為準則。他生活得相當低調,有個陌生人聽聞了密松的智慧,決定前去拜訪,卻看他正在造一副犁。於是便對密松說:“密松,現在可不是耕地的季節。”他卻回答道:“但現在卻是準備犁具的時候。”
早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為到底哪幾個人才是七賢而爭論不休,以至於被提及的人名多達十七個。不過人們倒是一致認為,梭倫和泰勒斯兩人當屬其中。許多名言警句究竟出自哪位賢人之口,歷史上已無從考查,何況人們對此也是莫衷一是。來自克熱納的古代史家達蒙就譏笑並輕視這幾個人。自然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曾稱“七賢”為詩人的團體。亞里士多德的弟子狄凱阿爾希則把屬於這個團體的學者只看作受人尊敬的立法者,認為他們從來不曾是哲學家。不過,達蒙、阿那克西美尼和狄凱阿爾希都錯了。既便我們今天對這些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所知甚少,卻仍認為他們是西方最早的哲學家,至少是可以叫出姓名的哲學家。之所以肯定是哲學家,是因為他們對人生的現象提出了疑問,並對此進行思考。這種思考很可能並不系統,但他們作為生活於現實中的人卻知道,無論是在政治還是在日常生活之中,運用自己的理智並按其行事乃是明智之舉。這一點尤其體現在雅典法律的制定者梭倫身上。
梭倫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柏拉圖後來稱其為埃斯庫羅斯之前阿提卡最偉大,而且也是唯一的詩人。在梭倫五千多首輓歌、短長格諷刺詩和敘事詩中,只有不到三百行詩作流傳於後世。從歷史學家阿波羅多記錄並保留下來的格言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梭倫對於人性的深刻認識。這位詩人對人文主義持審慎的認同態度,他是一位世事更迭的細心觀察者,也是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者。政治既是他命運的一部分,也是他的偏愛。梭倫認為,人之所以遭遇煩心惱人之事,應該歸咎於自身,並非因為自己的惡行激怒了神靈,需要平息神靈的怒火。當梭倫被任命為雅典最高執政官時,雅典充斥著爭吵和妒忌。梭倫試圖整頓動盪中的國家,重新確立法律的地位,賦予法律以尊嚴。於是,他以立法者的身份給雅典人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措施,並實施了那項被稱之為“擺脫債務”的措施。許多貧困的公民因借債而淪為債主的奴隸,不得不支付巨額利息。梭倫免除了其債務人的經濟負擔,隨後許多雅典公民都爭相效仿。執政不久,他就享有了很高聲譽並受到尊敬。作為政治領袖和擲地有聲的演說家,梭倫的講話頗能吸引人。有人問他怎么才能讓雅典人過上遵紀守法的生活,梭倫回答說:“當人們把對他人的不公當作對自己的不公來看待時,才能做到這一點。”梭倫知道,單靠宣傳法律的尊嚴是不夠的。他意識到,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對待不公,他們也許能按現行法律的字面意思去做,而非出於對法律的尊重。這些人只想著自己的既得利益,因而會在自認為必要的情況下違反法律。梭倫認為,法律就像蜘蛛網,能將輕罪小惡繩之以法;而面對重罪大惡和強權意志時,則最終無能為力。梭倫致力於雅典人的和平,他覺得自己有時候像“黨派間的界樁,又像一頭落人獵犬群中被激怒的狼”。沒有人能像他那樣了解雅典城邦的弱點。梭倫堅決反對獨裁、暴君及其寵臣。當民眾想推舉他為最高執政官時,他拒絕了。他教育大家,如果一個人沒有學會服從於城邦法令和自身理性,那么這個人就不能成為統治者,因為此二者引領著每一個人的正確生活方式。梭倫曾要雅典人宣誓,十年之內不得更改他所制定的憲法,之後便離開了那裡。城邦內部的爭鬥卻持續不斷,城邦參議會監督著法律的執行。窮人和富人變得不滿起來,他們無休止地提出新的過分要求。於是,希望找到一位能夠帶來秩序與公正的強者的呼聲日益高漲。遠行在外的梭倫以懷疑和憂慮的心情關注著事態發展。在多年的遊歷生活之後,他在基利家建立了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索里。裴西斯特拉托斯的暴政統治時期,索里成為許多流亡者的棲身之地。梭倫曾徒勞地警告雅典人要小心那位政治野心家。後來,他再也沒能看到家鄉。直到死,梭倫都生活在異鄉並從事著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