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西方修辭學簡史作者:姚喜明 著
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1
開本:大32開
ISBN:9787811185102
定價:¥21.00
作者簡介
姚喜明,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博士。現受國家漢辦及上海大學委派,擔任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長期從事高校英語專業教學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修辭學、社會語言學及英語詞典學。參與“伯克修辭思想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主持“英語教學詞典研究”、“英語閱讀學研究”等研究項目,先後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曾參與完成《花岡事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美國人的反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渡火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等翻譯作品;出版了《當代高級英語閱讀》(上海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閱讀的修辭性研究》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外語教學與文化》(外文出版社2006年版)、《英語詞典學導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等十多部專著和教材。序言
從2000年投身到著名學者胡曙中教授門下,開始比較系統地學習西方修辭學起,幾乎快要10年了。不斷地學習,卻發現修辭學越來越繁雜,頭緒越來越多,似乎無邊無際,其間曾產生過想要編寫一本西方修辭學簡史的念頭,但因資料匱乏,也感覺時間和精力有限,便一直沒有動筆。2008年1月到5月,在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資助下,曾有幸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傳播系進行短期的訪問研究,該校豐富的專業藏書、知名的修辭學教授、良好的學術氛圍等都令人印象深刻。在和Johnlyne、JohnPoulakos等教授及該專業在讀博士生的交流中,曾有一種只見樹木難見森林的感覺。這種感覺促使編者決定要把早已出現的編書念頭付諸行動。回國後,在殷寧、李艷芳、周健華和王惠敏等人的協助下,把資料進行了梳理,並進行了編寫分工。本書的整體結構安排、第1章緒論、全書的通稿及潤色由姚喜明負責;第2章、第3章由殷寧負責;第4章、第5章由李艷芳負責;第6章的大部分由周健華負責,其中的6.2、6.4.13、6.4.14、6.4.15等由王惠敏負責;第7章由王惠敏負責。喻亮和呂寧參與了書稿的部分校對工作。
目錄
第1章緒論1.1人與語言
1.2語言與修辭
1.3修辭與倫理
1.4修辭手段與暴力手段
1.5修辭與政治
1.6小結
第2章古希臘:修辭學的誕生
2.1孕育修辭學的早期民主制度
2.2古希臘早期修辭實踐和修辭理論
2.2.1古代法庭中的修辭實踐
2.2.2科拉克斯和蒂西雅斯的修辭理論
2.3詭辯派的興起
2.3.1詭辯派修辭活動概述
2.3.2詭辯派的教育活動
2.3.3詭辯派產生的社會根源
2.3.4詭辯派的特徵
2.4詭辯派的代表人物
2.4.1普羅泰戈拉
2.4.2高爾吉亞
2.4.3安梯豐
2.4.4呂西亞斯
2.4.5伊索克拉底
2.5詭辯派的歷史貢獻與局限性
2.6古典修辭理論的反思與升華
2.6.1柏拉圖:正派的修辭與邪惡的修辭
2.6.2亞里士多德與古典修辭理論的集大成之作——《修辭學》
2.7小結
第3章古羅馬:古典修辭學的鼎盛時期
3.1“希臘化時期”的修辭學
3.2狄奧弗拉斯特與赫爾瑪格拉斯
3.3最早的拉丁語修辭學著作——《論覓材取材》與《古羅馬修辭術》
3.4古羅馬最偉大的演說家、修辭學家——西塞羅
3.5古羅馬最成功的修辭教育家——昆提利安
第4章中世紀的西方修辭學
4.1歐洲的動盪與大學的興起
4.1.1社會動盪的中世紀
4.1.2大學的興起與發展
4.2修辭學的式微與轉向
4.2.1中世紀的三種修辭傳統
4.2.2布道修辭
4.2.3書信修辭
4.2.4詩學修辭
4.3中世紀主要修辭學家
4.3.1奧古斯丁
4.3.2馬蒂納斯·卡佩拉
4.3.3波愛修斯
4.4小結
第5章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修辭學
5.1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
5.2文藝復興修辭學概覽
5.2.1修辭學與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
5.2.2本土修辭學的蓬勃發展
5.2.3婦女與文藝復興時期的修辭學
5.3修辭學與義大利人文主義
5.3.1人文主義的興起
5.3.2人文主義者與修辭學
5.3.3古典修辭學的重新發現
5.4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大修辭學流派
5.4.1傳統派
5.4.2拉米斯派
5.4.3辭格手段派
5.5文藝復興時期的修辭學家
5.5.1弗蘭西斯科·彼得拉克
5.5.2羅倫佐·瓦拉
5.5.3魯道爾菲斯·阿格里科拉
5.5.4朱安·路易斯·維夫斯
5.5.5彼得·拉米斯
5.5.6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
5.5.7巴爾達薩雷·卡斯蒂利奧內
5.5.8托馬斯·威爾遜
5.6小結
第6章啟蒙時期的修辭學
6.1科學和哲學的發展與修辭學
6.1.1啟蒙思想與沉悶的修辭
6.1.2哲學家的修辭學思想
6.1.3哲學思想促動下的修辭學的繼承與發展
6.219世紀的修辭學
6.3啟蒙時期的修辭流派
6.3.1新古典主義修辭學
6.3.2美文學修辭學
6.3.3朗誦修辭學
6.3.4認知修辭學
6.4啟蒙時期的修辭學家
6.4.1約瑟夫·艾迪生
6.4.2埃德蒙·伯克
6.4.3亞歷山大·傑勒德
6.4.4查爾斯·羅林
6.4.5亞當·斯密
6.4.6休·布萊爾
6.4.7弗朗西斯·培根
6.4.8勒內·笛卡爾
6.4.9約翰·洛克
6.4.10詹巴蒂斯塔·維科
6.4.11大衛·休謨
6.4.12喬治·坎貝爾
6.4.13理察·惠特利
6.4.14亞歷山大·貝恩
6.4.15弗里德里希·尼采
第7章20世紀西方修辭學的嬗變:從復興到繁榮
7.1西方社會的現實與修辭學的蛻變
7.2文化的困境和修辭的覺醒
7.320世紀西方修辭學的發展概況
7.3.1文學批評和修辭學的復興
7.3.2新修辭學運動
7.3.3修辭學的批判性轉向
7.420世紀西方修辭學的總體特徵——跨學科性
7.4.1修辭學和語言學
7.4.2修辭學和哲學
7.4.3修辭學和文學
7.5修辭批評
7.5.1修辭批評的性質、目的和步驟
7.5.2修辭批評的範式
7.620世紀主要修辭學家
7.6.1理查茲
7.6.2肯尼斯·伯克
7.6.3錢姆·佩雷爾曼
7.6.4史蒂芬·圖爾明
7.6.5理察·韋弗
7.6.6恩內斯托·格拉斯
7.6.7雅克·德希達
7.6.8米歇爾·福柯
7.6.9尤爾根·哈貝馬斯
參考書目
書摘
1.3修辭與倫理在修辭學的發展中,修辭實踐和修辭理論是基本上平行發展的兩條支流。從起源上說,修辭實踐要早於修辭理論。古希臘時期的詭辯派首先從事的是論辯、演講,然後才開始進行修辭技巧的傳授和修辭理論的總結。西方古典修辭實踐主要是運用語言手段,通過刻意的謀劃、組織和呈現,輔以非語言手段強化效果,達到說服聽眾的目的。柏拉圖注意到了詭辯派在修辭活動中為達到說服目的而不擇手段的現象,因而試圖區分詭辯者所踐行的偽修辭(falserhetoric)和根植於哲學的理想修辭(idealrhetoric)或真修辭(truerhetoric)。修辭技巧或修辭理論無所謂真假,有“真”“假”之分的應該是修辭活動的主體,或者說,是參與修辭活動的人的動機在起作用。修辭就像一把刀,可以用來作為抵禦侵略、保護自己的工具,也可以成為強盜的殺人兇器。因此,到了20世紀,理察·韋弗(RichardWeaver)把倫理引入了修辭理論中。由此,我們可以區分出兩種修辭實踐:一種是以求真為善為動機的修辭,一種是以利益為驅動的修辭。
在這兩種修辭中,以求真為善為目的的修辭活動就是柏拉圖所說的根植於哲學的真修辭。實際上,由於語言已經把人從自然中擢拔出來,成為人與自然之間的一條通道,同時也成為人接觸真實自然的屏障。因此,絕對的“真實”只是一種追求的理想,我們只可能無限接近,卻不可能得到絕對的“真實”。因為意義是主觀的產物,“傳達給我們的事實和事件是選擇的結果,而選擇是由信息源決定的”(Vatz,1999:228)。“對於可及的信息,人們只能夠使用極小的一部分。因而,關鍵問題是,……參與者選擇什麼、忽視什麼以構建意義結構。”(Edelman,1971:33)對相關事實和事件的選擇完全是任意的;意義不是從某個情景中發現的,而是說話者創造的;只要人們描述一個事件或情景;他就會使用誘導性語言。對客群而言,只有通過語言描述,事件才有意義,而“事件主要是通過描述它們的語言創造的”(同上: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