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鄉[雲南省洱源縣]

西山鄉[雲南省洱源縣]

西山鄉位於雲南省大理洱源縣境內,鄉政府所在地距芒市64公里,距320國道18公里。東南面與潞西市遮放鎮相接,西與隴川隔江相望;北與五岔路相接,東與三台山相接。

基本信息

地區簡介

(圖)西山鄉西山鄉
(圖)西山鄉第十屆目瑙縱歌盛會 西山鄉第十屆目瑙縱歌盛會

西山鄉下轄6個村委會,48個村民小組(40個自然村),國土面積257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鄉共有居民2648戶,人口11384人,居住有景頗族德昂族漢族,其中景頗族占總人口的87%,是國內景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鄉鎮,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也是我國民族“直過區”政策的發源地,全鄉均屬山區,最高海拔1741米,最低海拔820米。土地資源豐富,並且立體式氣候明顯,適宜多種不同氣候帶作物生長,無工業污染。是得天獨厚的綠色食口生產地。

現在,甘蔗是全鄉唯一的支柱產業,全鄉現有耕地42862畝,其中:水田9993畝,旱地32869畝,人均耕地3.8畝。農村經濟總收入3528.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10元,大小春糧食總產338.6萬公斤,人均占有糧食309公斤。

人文地理

(圖)景頗婦女織筒帕景頗婦女織筒帕

西山鄉西南部接正在建設中的德宏州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龍江水利樞紐工程,沿水線有46公里,東北部臨芒里電站,即將動工新建的大瑞鐵路,昆瑞高速公路沿東部邊緣南行。西山鄉兩面臨水,一面臨交通要道,具有較理想的旅遊位置。

高黎貢山的支脈江東梁子南延,到西山鄉崩強村一帶折頭北行,成為西山的弄丙梁子,在遮放壩與紅丘壩之間,平均海拔1200m,大部分屬潞西的壩緣丘陵。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森林復蓋率65%。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但冬季有逆溫層,冬季氣溫比壩區高2—3℃。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冬暖夏涼的好環境。

是全國景頗族人口最多的鄉鎮,也是國內景頗族民間傳統文化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區之一;景頗族載瓦語語音是以西山鄉的龍準方言為標準音;西山鄉是德宏州法定的民族節日“目腦縱歌”節的主會場之一,建有永久性目腦縱歌場,現有的目腦縱歌標誌是國內首建的固定型標誌,自1982年恢復民風民俗以來,已成功舉辦了包括全州第一屆“目瑙縱歌”節在內的數屆規模宏大的縱歌盛會,每年的參與人數都在3萬人以上。西山鄉是景頗族居住最集中,民族特色最突出的鄉鎮,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民風古樸、濃郁。

農村經濟

(圖)茶葉初加工茶葉初加工

2006年末,西山鄉實有耕地41599畝,其中水田9991畝,人均耕地3.8畝,大小春糧食總產318.87萬公斤,人均占有糧食292公斤。 農村經濟總收入2719.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77元。其中:農業收入1552.29萬元;林業收入291.79萬元;牧業收入512.31萬元;漁業收入1.58萬元;工業收入2.57萬元;建築業收入0.8萬元;運輸業收入8.49萬元;商飲業收入4.42萬元;服務業收入30.1萬元;其他收入315.5萬元。

甘蔗是西山鄉的支柱產業,是全鄉農民生產生活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依託。鄉黨委、政府抓住國際、國內糖業市場回升的難得機遇和州、市出台的甘蔗發展政策,抽調大量精幹工作人員開展秋甘蔗種植工作,並爭取到了270萬元的扶持貸款,完成秋蔗種植1450畝。另外,鄉黨委、政府採取措施,聯繫糖廠兌付蔗款和發展扶持資金,兌現好秋種直補資金。在努力確保甘蔗產業平穩發展的同時,我們也努力探索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路子。根據我鄉的自然氣候條件,著重圍繞全鄉經濟發展思路和“三個一萬畝”的產業發展規劃(即茶葉、八角、竹子),大力推進建立新產業步伐。

畜牧業已成為該鄉新的經濟成長點,農民增收的來源之一。2006年全鄉畜牧業總收入512.31萬元,鄉政府十分重視特色養殖,通過近三年的探索,目前該鄉的小耳朵豬養殖已初具規模,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為使該鄉經濟社會健康、快速、有序的發展,2006年,鄉政府對農業、交通、衛生教育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調研,進一步修改完善發展思路,明確了發展方向,確定了未來2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細化發展步驟,編制了西山鄉經濟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畫。西山鄉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潞西市民族特色鄉;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優質用材林生產基地;民族風情鄉間休閒旅遊區。“

基礎設施

(圖)西山鄉農貿市場 西山鄉農貿市場

在西山鄉歷屆黨委政府的努力下,大大改善了全鄉基礎設施建設,全鄉初步實現了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有廣播電視覆蓋。通鄉道路為彈石路,距320國道18公里,有1個村委會通彈石路,2個村委會通砂石路,有1個村委會正在修建彈石路。全鄉40個然村經已通電;35個自然村已通水,還有5個自然村飲水困難;鄉、村、組三級文化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全鄉共有1個鄉文化站,33個村組文化活動室(其中2005-2007年新建11個)。正在籌備建設新的宣傳文化中心綜合大樓。全鄉共有農用運輸車36輛;拖拉機396輛;機車670輛。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0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72戶。該鄉的醫療衛生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醫療設備得到配備,醫療隊伍業務得到加強。教育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加大,教學硬體設施建設明顯改善2006-2007年新建國小1所(明德國小),投資120萬元,現正地建蓋國小1所(崩強國小)。

資源環境

高黎貢山的支脈江東梁子南延,到西山鄉崩強村一帶折頭北行,成為西山的弄丙梁子,在遮放壩與紅丘壩之間,平均海拔1200m,大部分屬潞西的壩緣丘陵。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森林復蓋率65%。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但冬季有逆溫層,冬季氣溫比壩區高2—3℃。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冬暖夏涼的好環境,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非常優越的自然條件。西山鄉兩面臨水,一面臨交通要道。西南部有正在建設中的德宏州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龍江水利樞紐工程庫區,沿水線有46公里;東北部有芒里電站;大瑞鐵路、昆瑞高速公路、320國道等交通要道沿東部邊緣南行;遮隴二級公路從中穿過,具有較理想的旅遊位置。

西山鄉是國內景頗族人口最多、民間傳統文化保存最為完整、民族特色最突出、民族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山區鄉鎮;是德宏州法定的民族節日“目腦縱歌”節的主會場之一,建有永久性目腦縱歌場,現有的目腦縱歌標誌是國內首建的固定型標誌,自1982年恢復民風民俗以來,已成功舉辦了包括全州第一屆“目腦縱歌”節在內的數屆規模宏大的縱歌盛會,每年的參與人數都在3萬人以上,景頗族載瓦語語音以西山鄉的龍準方言為標準音;是我國民族直過區政策的發源地。

國土資源。全鄉現有耕地41599畝,其中:水田9991畝,旱地31608畝,人均耕地3.8畝;林地總面積166664畝。

人口衛生

西山鄉下轄6個村委會,48個村民小組,國土面積257平方公里。2006年末全鄉共有居民2612戶,人口11362人,居住有景頗族、德昂族、漢族,其中景頗族占總人口的87%,是國內景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鄉鎮,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也是我國民族“直過區”政策的發源地。

全鄉現有衛生院1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7人,會計1人,工人2人;村級衛生室5個,村醫11人(其中女村醫3人);鄉級計畫生育服務所1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人。鄉衛生院、村衛生室的建立為西山民眾提供了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小病在村衛生所,大病進鄉衛生院。已基本形成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畫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體系。

文化教育

(圖)學校學校

教育是國家的一項大政方針,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社會系統工程,關係著全鄉未來國民素質的提高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鄉黨委、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教育事業,針對西山鄉的實際,學校堅持“普及提高、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和“依靠全體教職工、管理到位、教育到位、教學到位、服務到位”的“一靠四到位”的管理理念。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確保了我鎮入學率、升學率有了明顯的提高。2006年全鄉共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186人,入學率98%,鞏固率99%,輟學率1.43%;國小6所(其中完小4所,教學點2個),在校學生1123人,入學率99.5%,鞏固率99.73%。為進一步最佳化校點布置,不斷改善教學環境,在上級各部門的關心幫助下,爭取項目資金120萬元,新建明德國小校舍。

為努力搞好陣地宣傳欄的宣傳工作,堅持每月一期黑板報宣傳。利用黑板報、宣傳欄這一特殊的形式,廣泛向農民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律法規、農業科技、禁毒防艾知識、實用養殖技術、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藝術、衛生、教育、計生等內容的宣傳活動5次,參與民眾3000餘人次。向有關部門聘請老師,開展科技種田、養殖、掃盲、衛生、計生等面向農村的陣地培訓活動5次,參加2000人次。利用各種節日,大力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活動,積極開展文藝輔導工作,深入村社輔導文藝表演隊,組織文藝演出。

新疆哈密地區的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