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麗園街道辦事處成立於2002年7月。轄區面積10.57平方千米,下設麗園、建設路、七一路、八一路、前進西路5個社區居委會及新西村和西郊農場。總戶數14 216戶,人口45 455人,其中流動人口2 501人。由漢、維吾爾、回等11個民族組成。轄區內駐有各類單位73個。麗園街道辦事處有工作人員138名,其中行政編制人員31名,事業編制15名,機關公益型崗位2名,社區居委會人員90名。
基本情況
麗園街道建設路社區,成立於2002年11月,轄區位於哈密市天山北路以西,前進西路以南,建設路以北,八一路以東,是一個交通便利、商業繁華、居民區集中的生活小區。總面積2.114平方公里,居民總數3566戶,11025人,居住著漢、維、回、蒙、苗、哈薩克族等7個民族,轄區共有13個單位,商業網點262個。社區黨總支部下設三個黨支部,現有黨員205名,其中離退休黨員132名,下崗失業黨員54名,部隊轉業黨員17名,在職黨員2名,漢族黨員199名,少數民族黨員6名。
建設路社區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居一特”的工作要求根據社區的老年人多、青少年人多、弱勢群體多的情況,定位於服務型社區。近年來,我們不斷創新服務機制,拓寬服務領域豐富服務載體,切實為民服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主要做法
(一)求真務實,積極探索服務民眾的有效途徑
1、成立便民服務站,為居民提供便捷、全面的服務。社區於2005年3月成立了包含托老托幼、家政服務、婚姻介紹、職業介紹、勞務派遣、喪葬服務、服裝加工與銷售、中老年娛樂等服務項目的社區便民服務站。社區黨組織號召轄區個體工商戶積極投身到社區建設中,共同參與開發社區便民服務項目,讓他們由“局外人”變成“局內人”。為解決六中學生離家遠、食宿不便的實際困難,社區居民在中天花苑成立了陽光午托中心,在社區黨組織的幫助下,5名下崗失業人員也在自家辦起午托、全托服務,既為雙職工家庭消除了後顧之憂,解決了學生食宿難的問題,又解決了一些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問題,並根據社區家政市場的需求開闢就業渠道,幫助安置部分下崗失業人員、困難人員臨時就業。
同時,社區黨總支成立了老年活動中心,為老年人文化、娛樂提供了活動場所;成立了喪葬理事會,為居民提供喪葬服務;幫助下崗失業人員自辦家政服務所,為居民提供清潔房屋、疏通管道等服務。
2、成立黨員接待站,發揮黨員模範作用,為居民提供深入、長效服務。社區黨總支積極開展社區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結合老黨員“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需求,發揮老黨員熟悉黨的政策的特長,成立“黨員接待站”。接待站全部由社區黨員志願者組成,並制定了接待站工作職責,輪流坐班接待民眾來訪。“接待站”剛剛成立,就有居民反映留守處“三不管”地帶的垃圾,多年來無人過問,給居民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接待站及時將問題反映到街道和政府有關部門,經過積極協調,城建部門為居民區免費放置了垃圾箱,大大改善了居民區的環境。
興業小區101棟的住戶反映,其所居住的住宅樓下面是底商,做生意的自然也就五花八門,每日不停的吆喝,叫賣聲以及油煙,已經對住戶的正常生活和休息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最近,在樓下商鋪門前的空地上,又形成了檯球場,每日吵鬧不休,101棟有70多戶居民,其中大部分是老人和學生,這種無休止的吵鬧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及學生的學習,使居民實在不堪忍受,“接待站”接到反映後,立即向社區反映,經社區調查情況屬實後,及時向城管部門反映,目前,城管部門正在處理之中。通過接待處理居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拉近了社區和居民的距離,增強了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黨員還經常到居民家中進行走訪,與居民談心,及時發現並解決婚姻、鄰里關係、民事糾紛等方面的矛盾,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矛盾化解在基層,消除了諸多不穩定因素,“接待站”自成立以來,共接待來訪89人(次),已解決問題78件,11件正在協調處理中。
3、挖掘潛力,充分發揮在職黨員的作用,為居民提供就近、便攜的服務。目前,到社區報到的在職黨員262人,社區結合在職黨員的特點,利用業餘時間大力開展“八個一”活動,即:為社區建設出個點子;結一個幫扶對象;幫助一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為社區講一次黨課或作一次報告;參加一次社區公益勞動;參加一次諮詢活動;參加一次社區志願者服務隊活動;擔任一次樓棟長社區活動的發起者和組織者。社區積極倡導在職黨員在社區亮明身份,開展設崗定責活動,力所能及參與公益活動,為社區居民做好服務。開展了“送溫暖,獻愛心”、法律知識講座、捐贈圖書、為老人過生日等為民服務活動。在奧運期間向14個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發函,要求在職黨員參加奧運巡邏任務,共有46人參加了此項活動。
(二)以人為本,不斷創新服務民眾的活動載體
1、成立老年協會,搭建活動平台,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社區於2006年3月成立哈密市首家社區老年協會,組建了“天山松”老年文化藝術團,老年協會下設政策諮詢隊、治安巡邏隊、秧歌隊、合唱隊、書法隊、舞蹈隊、戲劇隊7支老年志願者隊伍,參加人數達254人。每逢重大節日,社區文化隊自編、自導、自演文藝節目,活躍轄區節日氣氛。自成立以來,舉辦文藝晚會32場,觀看人數達萬餘人。在社區內形成了“每天有活動,每月有演出,節日有慶典、轄區民眾都參與”的生動場景。豐富了居民的文化活動,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量。
2、開通法律服務熱線,設立法律諮詢服務站,為居民提供個性化服務。為解決居民之間的鄰里糾紛、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社區黨總支積極與偉民律師事務所聯繫在社區開通了法律諮詢熱線,設立了法律諮詢服務站,邀請居住在社區法律工作者在周六輪流坐班,為居民民眾免費提供民事糾紛調解、居民利益訴求等法律諮詢服務。為維護弱勢群體權益,對法律諮詢中出現經濟困難而又需要走司法程式的居民,及時與法律援助中心取得聯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更好地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汪美玲是位雙目失明的殘疾人,丈夫因車禍身亡,家庭十分困難,索賠訴訟費用就達8000餘元。服務站律師接到諮詢電話後,及時與其聯繫,了解情況,並與事務所協調辦理法律援助手續,最終使其獲得了賠償;居民張貴花老伴於2002年去世後,要求兒子給予贍養費,遭到兒子拒絕,無奈之下老人只能請求律師幫忙起訴,在律師的教育說服調解下,兒子同意為老人 支付100元的生活費,解決了老人的生活保障問題。自法律服務站成立以來,共接待來訪和電話諮詢200餘人次。
3、實施溫情計畫,落實結對幫扶制度,為居民提供暖心服務。社區黨總支號召社區黨員、幹部、民眾共同參與“一幫一”結對幫扶活動,真正將幫扶工作落到實處。黨組織根據黨員的的能力、居住情況,將社區特困老人、空巢老人作為助老對象,要求黨員志願者在能力範圍內,對老人生活、情感給予照顧關懷。在工作之餘看望老人,了解老人生活中存在困難和需求,積極幫助解決。72歲的老人馬惠珍,老伴去逝後,失去生活來源,兒女雙雙下崗,生活十分困難,社區黨組織了解情況後,及時為老人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手續,並由一名居住在她家附近的社區幹部與其結成幫扶對子。社區幹部除了節假日要去她家中慰問看望外,在工作之餘、回家路過時都要去看看老人,了解老人所需。目前,社區黨員志願者與空巢老人結對幫扶20餘對。
(三)整合資源,努力匯聚服務民眾的共建合力
1、發揮黨建聯席會的作用,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再就業服務。將轄區黨組織作為黨建聯席會成員單位,共同制定章程、定期召開成員會議,研究解決社區建設發展、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等重大事項。及時了解轄區單位用工情況,依託地、市人力資源開發中心、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區域內職業介紹機構和用工單位這一全方位的用工信息網路,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用工信息、政策諮詢、職業指導、職業技能培訓及勞動保障政策法規培訓服務,近年來,社區黨組織通過與轄區單位天馬商場、九重天等用工單位溝通用工信息,共同開發就業崗位386個,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公益性崗位30個。
2、整合社區人力資源,發揮志願者服務作用,為青少年提供校外教育服務。一是充分利用社區陣地,在學生寒暑假期間聘請社區離退休教師,法律、科普等方面的專家對社區未成年人進行各類知識講座。把社區作為吸引和凝聚青少年的樂園。二是成立社區少先大隊,為青少年開闢校外活動陣地。邀請轄區12位在職及離退休黨員志願者作為少先大隊志願輔導員,對553名少先隊員進行免費輔導。通過興趣培訓,培養起青少年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三是邀請法律工作者到學校進行“珍愛生命,遠離毒品,”法制講座,通過法制教育,增強了青少年法制意識和“拒絕誘惑,預防侵害”的自護意識。四是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增強青少年愛國主義熱情。在社區的組織下,社區老黨員、老革命在社區舉辦的紀念粟裕將軍誕辰一百周年書畫展,組織社區青少年觀看了粟裕將軍馳騁戰場的記錄片和戎馬一生的照片,在緬懷革命先烈的同時,使青少年感受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也給青少年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五是充分利用轄區資源,建立“消防知識教育基地”、“國防知識教育基地”、“法制知識教育基地”、“科普知識教育基地”、“農業技術知識教育基地”。組織青少年參觀地區氣象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勞教所,讓青少年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培育青少年的基本道德觀念、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社會責任感,引導青少年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六是實施“六點半工程”,營造青少年快樂成長的樂園。依託社區活動陣地,在社區實施“六點半工程”。每到放學,都是家長們最擔心的時候,“學校放學,孩子放羊”,不少家長人在工作單位,心卻時時牽掛著家裡的孩子。針對這種情況,社區將活動室免費為放學後無人照管的孩子們開放,為他們提供學習、活動的場地,派專人負責管理並對孩子們的功課進行輔導,以解決家長的後顧之憂,並以此為契機,增強孩子和家長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構架起“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教育機制的橋樑。社區在了解家長、學生的基本情況和需求的基礎上,依託社區學校,聘請資深的心理諮詢師、營養師、美容專家為家長舉辦《陪孩子一起長大》、《如何面對生活壓力》、《科學飲食與健康》、《禮儀知識》等講座,聘請育兒專家宣傳普及親職教育知識,推廣親職教育的成功經驗,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親職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親職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
今後,面對社區建設發展中面臨的新問題、新情況,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積極探索社區發展新思路,不斷完善服務功能,豐富服務形式,努力構建溫馨和諧的新型社區。
機構
2007年,麗園街道黨工委下設1個黨委、1個黨總支、24個黨支部,其中機關支部1個、社區黨支部10個、新經濟黨組織11個、村場黨支部2個。共有黨員682名,其中在職黨員123名,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黨員76名,農牧民黨員33名,離退休黨員319名,下崗失業及其他黨員207名。全年發展預備黨員3名,有19人遞交入黨申請書,其中13人被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麗園街道黨工委完善領導機制、工作職責、許可權和任務,與各社區、村(場)黨支部簽訂目標責任書。召開糾風工作座談會4次。在村(場)內每季度開展一次“民主日”活動。在各社區建立共產黨員接待站,7名離退休黨員志願者輪班接待,辦理社區居民來信來訪和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全年接待來信來訪民眾81人次,已解決問題72件,9件問題正在協調解決處理中。建立黨員定期培訓制度,重點做好黨章、各種重要檔案精神,社區工作、新農村建設政策、社會主義榮辱觀及市委確定的重點工作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對22名後備幹部進行定期培訓,其中1名被任命為副科級幹部。2007年,麗園街道黨工委健全街道社區工會、青年團、婦在線上構。工會、青年團、婦聯等組織307人參加技能培訓,有104人通過培訓實現就業。並組織開展多項文體活動。
富民工程
2007年,兩個村場實現農村經濟收入1 735萬元,比上年增加17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25萬元,養殖業收入195萬元,二三產業收入1 115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5 485元,比上年增加591元。農村集體經濟收入6.6萬元,增加1.3萬元。農村勞動力總數678人,其中富餘勞動力187人,全年有組織輸出86人,常年務工109人,勞務總收入128.5萬元,比上年增加54.24萬元,人均增加505元。在新西村和西郊農場共舉辦科技培訓班5期,參加人數286人次,為農民現場諮詢和提供技術指導70多人次。全年招商引資2 405萬元,其中區外投資1 644.5萬元,區內投資500萬元,新增項目5個。衛生防禦
2007年,麗園街道辦事處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為居民提供醫療、預防、諮詢、教育、保健等衛生服務。由地區婦幼保健所選派全科醫生分別在建設路、七一路、前進西路社區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站,以老年人和兒童為服務重點,重點篩查孕產婦194人。建立兒童計畫免疫卡350人,補辦計畫免疫卡125人,髓灰質炎糖丸強化免疫總計3 840人,實施風疹疫苗接種25人,實施腮腺炎疫苗接種30人,實施A肝疫苗接種15人,實施流腦疫苗20人,實施麻疹強化免疫380人,百破強化免疫380人。共管理肺結核病人25人,其中塗陽病人18人,塗陰病人7人。共開展健康教育講座20期,受教育民眾5 000人次,開展健康諮詢1 956人次。最低保障
2007年,麗園街道辦事處轄區內有低保戶458戶1 130人,全年發放低保金1 145 840元。申請經濟適用房36戶、廉租房27戶。截至10月,向14名貧困大學生髮放救助金42 500元。對在鄉老復員軍人、烈屬按時足額發放撫恤金12 300元。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3 370人,無子女戶285戶,喪失勞動能力納入低保的111戶。免費辦理《老年優惠待遇證》1 820本。為170戶貧困戶發放暖氣補助費計5.1萬元。認真做好擁軍優撫安置工作,發放定補費12 310元,走訪慰問軍屬52人次,發放家庭慰問金1.5萬元,安置復轉軍人3人,為9戶貧困復轉軍人及現役軍人家屬辦理低保。全年援助就業困難對象75人次,辦理《求職登記證》672人,辦理小額擔保貸款手續50人,安置就業崗位931人,勞務派遣650人,職業指導培訓1 200人,創業培訓32人,求職登記1 500人。2007年,麗園街道辦事處共接受調解民事糾紛、經濟糾紛232 起。全年共處理來信來訪案件12件。制定出《麗園街道辦事處2007年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與轄區各單位共簽訂責任書156份。累計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6次,共檢查大小企業、商戶240多家(次),下發整改措施6份。
截至2007年9月30日,麗園街道辦事處轄區內出生152人,人口出生率為9.59‰,自然增長率為7.02‰,出生政策符合率100%。有已婚育齡婦女3 000人,其中已採取各種節育措施2 742人。
榮譽
2007年,麗園街道辦事處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青年中心,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新疆軍區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被哈密地區行署、軍分區評為徵兵工作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