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簡稱“西北民大”,位於甘肅蘭州,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是直屬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的中央部屬高校,也是“少數民族骨幹計畫”入選高校,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高校,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教育部、中國科學院和甘肅省共建。 學校前身是1950年8月正式成立的西北民族學院。 2003年4月,經教育部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批准,更名為西北民族大學。 經過60多年的發展,學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研究生教育、預科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教育和國際教育等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擁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權和招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畫”碩士、博士研究生權。 截至2014年3月,學校占地2880多畝,分城關校區和榆中校區,圖書資料340餘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70萬餘冊;博物館館藏文物1500餘件,其中3級以上文物117件;有56個民族全日制在校生25505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49年9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有關指示精神,在西北重鎮蘭州創辦了“藏民問題研究班”,不久擴大為“藏民學校”。

1950年1月又改稱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蘭州分校第三部(簡稱“革大三部”)。

1950年8月,經中共中央西北局報請政務院批准,在“革大三部”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西北民族學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汪鋒為第一任院長。

到1957年,學校先後設定了政治系、語文系、司法系和畜牧獸醫、軍政幹部、師範、醫務、文化等教學班級,有16個民族學生2166人,教師幹部人數發展到455人,各類圖書資料達到11萬冊,總計培養政工幹部和各類專業人才4500餘名。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學校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直至1973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學校才得以恢復,但復辦工作舉步維艱,進展十分緩慢。到1976年底,全院僅有在校學生616人,教師106人。

到1990年底,在校學生人數達到3500餘人,辦學水平跨上了一個新台階,學校已初步發展成為一座擁有文、史、政、經、理、農、醫、藝各類學科的9個系(部)共11個專業的多學科的高等學府。

2002年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與國家民委簽署了共建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學院、西南民族學院、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和大連民族學院6所國家民委所屬院校的共建協定。  

2003年4月,經教育部和國家民委批准,學校更名為西北民族大學。

2003年9月,學校舉行了更名暨增列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慶典大會。  

2015年10月,國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西北民族大學。  

2016年7月,國家民委與甘肅省政府正式共建西北民族大學。

榆中校區圖書館 榆中校區圖書館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西北民族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截至2013年,學校建有1個國家級科研平台,4個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箇中央統戰部理論研究基地,6個甘肅省省級基地,1個蘭州市級工程中心。  

• 國家級

國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中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實驗室

• 省部級

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4個):藏文信息技術實驗室、生物工程與技術實驗室、口腔醫學綜合實驗室、電子材料實驗室

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西北民族文獻研究基地

中央統戰部理論研究基地(1個):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

甘肅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西北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中心、西北少數民族宗教研究中心

甘肅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甘肅省新型建材與建築節能重點實驗室、甘肅省高校環境友好複合材料及生物質利用重點實驗室

甘肅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甘肅省動物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校地共建平台(1個):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物醫藥技術平台  

• 市級

蘭州市工程中心(1個):蘭州粘合劑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科研成果

民大 民大

2001年至2013年,學校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659項,其中國家科 技支撐項目1項,“863”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9項,省部級項目396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獎勵2項,省部級獎勵407項。

2001年至2010年學校出版專著538部,發表論文7230篇,被SCI、EI、ISTP等收錄59篇,CSCD、CSSCI收錄607篇。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個):《藏漢雙語信息處理系統》(1999年)、《藏文視窗平台、字處理軟體和藏文網站》(2001年)  

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個):《外牆保溫及圍護用斷熱節能複合砌塊與工藝設備成套技術》  

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個):《動物細胞培養用胎牛血清系列產品開發及標準化的試驗研究》

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個):《蘭州大尾羊資源保護與種質特性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藏有圖書資料340餘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70萬餘冊;博物館館藏文物1500餘件,其中3級以上文物117件。圖書資料和館藏文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 學術期刊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自然科學版、藏文版、蒙古文版),西北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是國內高等院校中唯一同時編輯出版3種文字4種版本學報的編輯部。開展民族學、宗教學以及西北各少數民族的經濟、歷史、語言等為主要內容的學術討論,為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服務。《西北民族大學學報》根據學校地處西北地區的區域優勢和西部地區藏傳佛教、伊斯蘭教豐富的宗教文化資源,特設"民族宗教"專欄,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提供學術平台;為黨和政府在民族宗教方面的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自然科學版 自然科學版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漢文版)已成為西北乃至全國較有影響和特色鮮明的學術期刊。先後獲國家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民族學類核心期刊、中國少數民族語言類核心期刊、“民族學類核心期刊”、首屆優秀社科學報、《CAJ-CD規範》執行優秀獎、“第二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第三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首屆全國民族地區學報名刊”、“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等榮譽稱號; 2009年,哲學社會科學(漢文版)被評為“中國北方優秀期刊”以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來源期刊”。  

《西北民族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1984年試刊,創刊於1986年。該刊物為國家級核心期刊,美國ULRICH國際期刊指南收錄期刊之一,也是中國人文社科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網等全文收錄刊物。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 院系設定

西北民族大學博物館 西北民族大學博物館

2014年學校官網顯示,西北民族大學設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學院、法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現代教育技術學院、體育學院、文學院、維吾爾語言文學學院、藏語言文化學院、蒙古語言文化學院、外國語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化工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醫學院、口腔醫學院、管理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舞蹈學院、預科教育學院、繼續教育與職業教育學院等26個教學單位,設有70個本科專業。  

• 專業設定

序號學院專業
1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金融學專業、保險學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中美合作辦學)專業
2法學院法學專業
3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社會學、社會工作、民族學
4現代教育技術學院教育技術學、套用心理學、數字媒體藝術
5體育學院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
6文學院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
7維吾爾語言文學學院漢語言(維漢翻譯)、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維吾爾)、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維吾爾語言)
8藏語言文化學院漢語言(藏漢翻譯)、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言)
9蒙古語言文化學院漢語言(蒙漢翻譯)、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蒙古)、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蒙古語言)
10外國語學院英語、英語(蒙英雙語)、俄語、阿拉伯語
11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廣播電視編導
12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文物保護技術
13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數學與套用數學、數學與套用數學(藏漢雙語)、信息與計算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14電氣工程學院物理學(藏漢雙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物聯網工程
15化工學院套用化學、高分子材料及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製藥工程、環境工程
16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動物科學、動物醫學
17土木工程學院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土木工程
18醫學院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檢驗技術
19口腔醫學院口腔醫學
20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工商管理(藏漢雙語)、會計學、財務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旅遊管理
21音樂學院音樂表演(演唱、演奏)、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22舞蹈學院舞蹈表演、舞蹈學、舞蹈編導
23美術學院繪畫(中國畫、油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24預科教育學院
25馬克思主義學院
26繼續教育與職業教育學院

師資力量

西北民族大學風景 西北民族大學風景

截至2014年3月,西北民族大學有教職工1900餘人,其中專任教 師1200餘人;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60餘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40餘人;博士生導師24人,碩士生導師340多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1人;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3人,“甘肅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6人。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省級教學團隊。  

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蒙古語言文學主幹課團隊(額爾登別力格)

省級教學團隊(4個):藏語言文學主幹課程(額爾登別力格)、20世紀中國文學(張天佑)、精細化工(蘇瓊)、口腔內科學(李志強)  

科研創新團隊一覽表 

序號名稱掛靠單位負責人批准時間
1教育部動物醫學生物工程科研創新團隊甘肅省動物細胞工程技術中心馬忠仁2013年
2西北民族大學智慧型信息處理與套用軟體科研創新團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王維蘭2010年
3西北民族大學西北少數民族人群體質與疾病研究科研創新團隊醫學院趙晉2010年
4西北民族大學圖論與智慧型計算科研創新團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田雙亮2013年
5西北民族大學半乾旱地區作物營養與土壤污染研究科研創新團隊化工學院李裕2013年
6西北民族大學物聯網科研創新團隊電氣工程學院王書文2013年

學科建設

截至2014年3月,學校有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有3個國家民委重點學科,9個甘肅省重點建設學科,3個甘肅省省級重點培育學科。  

• 重點學科

國家民委重點學科(3個):中國少數民族經濟、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計算機套用技術

甘肅省重點建設學科(9個):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畜牧學、獸醫學、宗教學、民俗學、格薩爾學

甘肅省省級重點培育學科(3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美術學

• 碩博學位授予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博士授權點(1個):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3個):民族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畜牧學、獸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

專業學位碩士點(4個):法律碩士、藝術碩士、社會工作碩士、工程碩士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4年3月,學校有4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甘肅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34門省級精品課程。  

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中國少數民族(藏、蒙)語言文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社會學、漢語言

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數學與套用數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技術、會計學、歷史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民族信息技術實驗中心

甘肅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公共基礎實驗教學中心、數字傳媒實驗教學中心、民族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電氣電信實驗教學中心

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化學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電氣電信實驗教學中心、通訊實驗中心、文物保護與修復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以上精品課程一覽表 

序號 項目類別 級別 年度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1 精品視頻公開課 國家級 2013 藏族民間文學 萬瑪項欠
2 精品課程 省級 2003 油畫色彩 周大正
3 省級 2003 蒙古族古代文學 烏尼烏蘭
4 省級 2004 文學概論 郭郁烈
5 省級 2004 梵文聲明學 扎西才讓
6 省級 2004 數學分析 馬生全
7 省級 2006 油畫寫生 林斌
8 省級 2006 藏族史 才讓
9 省級 2006 蒙古族現當代文學 喬旦德爾
10 省級 2007 藏族歷代文學作品選 多識
11 省級 2007 現代蒙古語 巴圖格日勒
12 省級 2008 蒙古民間文學概論 額爾登別力格
13 省級 2008 中國歷史文獻學 王繼光
14 省級 2008 藏族民間文學 萬瑪項欠
15 省級 2008 英語語音學 卜友紅
16 省級 2009 中國山水畫創作與教學 張志雁
17 省級 2009 寫作基礎(蒙文) 格日勒
18 省級 2009 動物外科學與手術學 魏鎖成
19 省級 2009 語言學概論 華侃
20 省級 2010 翻譯學概論 文英
21 省級 2010 考古學通論 段小強
22 省級 2010 人體解剖學 何燁
23 省級 2011 中國民族關係史 尹偉先
24 省級 2011 牙體牙髓病學 李志強
25 省級 2011 中國古代文學 劉潔
26 省級 2012 蒙古族歷史 額爾登別力格
27 省級 2012 數學建模 馬德山
28 省級 2012 口譯 王謀清
29 省級 2012 口腔組織病理學 周海靜
30 省級 2012 形勢與政策(思政類精品課) 廉武輝
31 省級 2013 古藏文文獻 萬瑪航青
32 省級 2013 外國文學 陳召榮
33 省級 2013 牙周病學 包廣潔
34 省級思政精品課 省級 2012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張萍
35 省級 201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康春英

• 教學成果

2000年至2012年,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甘肅省教學成果獎29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個):藏漢翻譯教程(賀文宣)  

2007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獲得優秀。2008年,學校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學校曾先後兩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光榮稱號,兩次被甘肅省授予“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光榮稱號。學校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被授予“國家西部大開發突出貢獻集體”榮譽稱號。1990年至2012年,學校連續十一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學校辯論隊連續三年獲全省“金城”大專辯論賽冠軍。

對外交流

截至2013年,學校先後同美、英、法、德、俄、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和合作關係;成功舉辦了八次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先後聘請了150多位長期外籍專家,外教和近400位短期外籍專家,接收培養了400多名留學生。  

榆中校區圖書館 榆中校區圖書館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精神

民大教授教學 民大教授教學

黃土地精神 黃河精神

詮釋:黃土地和黃河養育了西北民族大學,民大人秉承並發揚了黃土地精神和黃河精神。這就是樸實無華,甘於清貧,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黃土地精神和志存高遠,奔流不息,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黃河精神。這種精神的深層內涵是“自強不息、艱苦創業”,是幾代民大人的承傳和積澱的結果,是學校的寶貴財富,是激勵民大人不斷進取的精神動力。  

• 校訓

勤學 敬業 團結 創新

校訓內涵詮釋:“勤學”,即勤奮學習。語出韓愈“業精於勤荒於嬉”。以勤學為訓詞,意在要求全體師生辛勤耕耘,刻苦鑽研、勤以治學、勤以求學。以“勤學”作為民大人求學治校的內在精神,是保障學業有成、事業輝煌的根本前提。  

• 校徽

西北民族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整體設計體現西北民族大學的辦學特色和理念追求。
校徽由深淺兩色組成,外圓、白底深藍色字,上嵌仿毛體漢字校名,下列大寫英文校名。內圓、深藍色襯底,阿拉伯數字“1950”標明學校創立的時間。
1、深藍色內圓寓意知識浩瀚和學無止境。黃、綠、藍寓意天文、地

理、人學;橫看象徵不斷翻動的教科書本,豎看意喻無限延伸的學術台階,形象地展示了民大師生奮發向上、追求真知的科學精神。
2、深藍色內圓象徵西北民族大學的和諧校園,黃、綠、藍諸色代表多民族文化和各民族學子。內圓及其中各色圖案交相輝映,蘊涵多元一體的文化氛圍和各民族師生和諧共進的辦學理念。
3、黃色象徵黃土地和黃河水,寓意著西北民大人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黃土地精神和黃河精神;綠色象徵生機和活力,寓意西北民族大學生機蓬勃,前程無限美好;藍色象徵藍天和大海,寓意西北民族大學將以無比寬廣的胸懷擁抱世界,海納百川,追求卓越。 

• 校名、校歌

校名(毛體) 校名(毛體) 民大校歌 民大校歌

校園文化

西北民族大學校園景色 西北民族大學校園景色

學校通過舉辦“民大之星”杯辯論賽、十佳歌手大賽、人文文化節、“CB CA”籃球賽、演講比賽、舞蹈大賽、話劇節、詩歌朗誦賽、書畫大賽、攝影展、DV大賽等成屆次的品牌活動,搭建校園文化活動平台,舉辦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大型校園文化活動50餘場,各類活動參與人數總計85000人次,豐富了大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西北民族大學校園風光 西北民族大學校園風光

黨委書記:鄧光玉  

校長:趙德安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王扎西

副校長:玉蘇甫江、李正元、何燁、閔文義、王彥斌、馬世俊  

總會計師:李輝

信息來源:學校官網2017年7月信息  

歷任領導

歷任書記

張養吾書記(1952.4~1957.4)

韓豐書記(1964.11~1970.1)

蘇克勤書記(1973.8~1977.10)

趙啟明書記(1983.5~1984.3)

王應國書記(1985.3~1990.7)

李希書記(1990.7~1993.11)

宋耀祿書記(1993.11~2000.5)

李偉書記(2002.12~2005.1)

謝玉傑書記(2005.1~2008.7)

金雅聲書記(2008.7~2015.9)

鄧光玉(2015.9~)

歷任校長

汪鋒院長(1951.2~1956.9)

蒙定軍院長(1959.1~1967、1977.9~1982.5)

張宣院長(1982.5~1983.5)

何乃光院長(1983.8~1987.5)

閻思聖院長(1987.5~1991.4)

馬麒麟院長(1991.5~2000.6)

高瑞院長(2000.6~2005.1)

金雅聲校長(2005.1~2008.7)

趙德安校長(2008.7~)  

知名校友

• 黨政領導

穆永吉,回族,甘肅省副省長。

石宗源,回族, 1968年畢業於該校政治系。曾任國家新聞出版署署長、黨組書記,國家著作權局局長。原貴州省委書記、貴州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十七屆中央委員。

沙新, 回族,2008年2月任寧夏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社長、總編輯。

沙拜次力,藏族1973年畢業於該校少語系。曾任甘南州州長。現任甘肅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甘肅省兩西農業建設指揮部)黨組書記、主任(指揮)。

楊健,南京人,漢族,2013年在北京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北京市律師協會會員。

孔國柱,1991年3月,孔國柱同志被任命為青海省司法廳副廳長,8月任司法廳黨組書記、廳長。

烏倫賽,1993年5月——1998年3月任政協內蒙古七屆委員會副主席。

梁明遠,甘肅舟曲人,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馬有功,法律系1954屆校友、原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郭金春,大校,語文系1955屆校友、原蘭州軍區68002部隊大校。

陳大俊,1956年畢業於該校語文系。曾任新疆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處長。

於永茂,1956年畢業於該校語文系。原西北第二民族學院正院級副院長。

馬學軍,1984屆校友、平涼市委書記

尹萬傑,1955屆校友、高教管理專家。

吳廷富,1953屆校友、原甘肅省文史館館長、著名回族書法家。

沙明 ,政治系1952屆校友、新疆廣播電影電視廳廳長。

高瑞,教授,少語系1982屆首屆古藏文專業研究生、中南民族大學校長

閔文義,教授,漢語系1982屆校友、北方民族大學副校長

楊世宏,教授,少語系1982屆校友、合作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

道周,教授,少語系1988屆校友、合作師專副校長

蘭卻加,教授 ,少語系1988屆校友、格薩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扎西才讓,教授,少語系1988屆碩士研究生、甘肅省“園丁獎”獲得者。

李紅梅,醫療系1985屆校友、主任醫師。

斯琴孟和,少語系1982屆校友、西北民族大學蒙古語言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趙曉,醫療系1984屆校友、寧夏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寧夏結核病防治所副所長。

旦正,教授,藏語系1989屆校友、青海民族學院藏學院黨總支書。

張宏超,語文系1962屆校友、維漢翻譯家。

吳海鷹,教授,政治系1982屆校友、博士生、寧夏社科院院長。

蒲文成,少語系1982年首屆古藏文專業研究生、青海省政協副主席。

孫發平 ,政治系1983屆校友、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 知名學者

馬進武,教授 ,語文系1954屆校友、著名藏學家。

郝蘇民,教授,語文系1954屆校友、人類學、民俗學專家

馬俊民,教授,語文系1955屆校友、著名維漢翻譯學家。

趙國棟,教授,語文系1955屆校友、翻譯家。

賈晞儒,教授,語文系1955屆校友、青海民族學院。

劉珉,語文系1956屆校友、新疆師範大學教授。

劉文性,教授,語文系1956屆校友、語言學家。

楊才銘,教授,語文系1956屆校友、蒙古語學家。

唐占清,政治系1983屆校友、甘肅榮茂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加安巴依·阿薩納勒,漢語系1984屆校友、《新疆柯爾克孜文學》主編。

林斌,教授,美術系1983屆校友、美術學院院長。

張敬儀,教授,現代維語專業1983屆校友、碩士生導師。

阿里木·哈沙尼,漢語系1982屆校友、維吾爾文翻譯家。

才讓草,少語系1982屆校友、藏語系教授。

馬自祥,教授,1978屆校友、著名東鄉族作家、學者。

喬旦德爾,教授,蒙語系1977屆校友、蒙古學學者。

尕藏才旦,教授,政治系1968屆校友、著名作家、藏學家。

牛占林,1964屆校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甘肅記者站站長。

王振本,語文系1956屆校友、新疆著名語言學專家   。

甄守玉,維文班1955屆校友、先後任原七紡總廠辦公室主任,公共事業部經理等職,兼任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會員,新疆翻譯協會會員,副譯審等技術職務

趙之洵,甘肅省著名劇作家和詩人

朱仲祿,“革大三部”校友——著名花兒歌唱家、研究家。

馬忠仁,畜牧獸醫系1980屆校友、中美合資蘭州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金中,甘肅省音樂家協會理事,省青聯常委,第十四屆“十大傑出青年”,甘肅省藝術評審委員會高職評審。

吳鈺,教授,藏語系1989屆校友,現任青海民族學院藏學院教授,準學科研究帶頭人,碩士研究生導師,青海省第十屆人大代表,同時還兼任青海省藏語學會理事,青海省翻譯學會理事。

才讓,教授,藏學者。西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海外民族文獻研究所副所長員。  

王春和,1986年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獸醫專業。現為武威紅牛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郝關中,1984—1994年連任四屆新疆吾爾自治區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朱解琳,西北民族學院西北民族研究所的研究員。

唐景福,西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宗教研究中心主任,西北民族大學學位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樊保良,先後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甘肅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特約顧問編委、甘肅省藏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兼職教授等職。

洲塔,藏學家、博士生導師。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民族史學會會員、中國民族古文研究會會員、中國民族社會學學會理事和省藏學學會副會長等職。

盧亞軍,少語系1982屆校友,知名藏學學者。正在負責一項中英甘肅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項目子項目《藏族中國小教師培訓教材》的開發、編寫工作。

楊士宏,少語系1982屆校友。《西北民族大學學報》總編輯,2000年被學校遴選為中國少數民族藝術碩士研究生點民族宗教藝術培養方嚮導師。

阿日賓,90屆畢業生,現任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蘇布爾嘎鎮黨委書記

鄭飛珏,2003年畢業於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現為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報社特聘書畫家,甘肅省問天閣畫院常務副院長

潘登科,漢族,1995年畢業於該校畜牧獸醫系。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豬的主要研究者、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

吳海鷹,回族,1982年7月畢業於該校政治系。曾任寧夏大學副校長,現任寧夏社會科學院院長,當選“寧夏十大傑出青年”。2003年當選全國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2005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萬果,男,藏族,1962年出生,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奔嘉,男,1956年出生,研究員,1988年西北民族大學藏語言文學碩士畢業。現任藏學文獻研究中心主任,"邏輯學"、“古典文獻學”、“藏語言文學”等專業碩士生導師
貢保扎西,1966年出生,2004—2008年在西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專業攻讀博士研究生
索南才讓,男,1965年出生,副教授,任藏學學院語言、翻譯教研室主任。

路蘭生,漢族,《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新華網曾專門登載其先進。

萬瑪才旦,藏族,編導影片《靜靜的嘛呢石》獲第10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新潮流特別獎。

瓊雪卓瑪,現代派、藏族著名女歌手。

甘肅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