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襖<名>
(形聲。從衣,夭聲。本義:有襯裡的上衣)
皮衣之類的禦寒衣服[furgarment]
身上穿著銀紅撇花半舊大襖。――《紅樓夢》
又如:皮襖;襖子(棉襖的俗稱)
泛指上衣[jacket]。如:棉襖;夾襖
有襯裡的中式上衣。通常分為3類:一面一里兩層的夾襖;裡面之間加絮料的棉襖;以鞣製的動物皮製作的皮襖。襖的名稱最早出現於中國南北朝時期,隋代的缺胯襖子用作武官制服,並於唐代傳入日本。唐代受胡服影響出現翻領襖。宋代出現由唐代上襦發展而成的對襟襖(鏇襖)。清末,襖的基本形制為立領、連肩袖、右大襟、開衩擺。從20世紀初開始,男襖漸以對襟式為主;女襖則採用右大襟、偏襟、琵琶襟、對襟、左大襟和背開襟,其領、袖、衣擺也多變化。比較講究的襖,多採用絲綢面料,運用傳統裝飾工藝製作,形成富有東方風格的民族服裝。此外,由於受西方服裝款式的影響,現代的襖還有翻領襖、裝袖襖等,稱中西式襖。襖普及中國,在國外也有不少華僑穿用。繡品女襖被列為工藝裝飾服裝。
襖....
網路用語中是“喔”的意思``
漢字解析

襖 ǎo 形聲。從衣從夭,夭為聲符兼義符。“夭”意為“豐滿”。“衣”與“夭”聯合起來表示“豐滿的衣服”、“厚實的衣服”。本義:厚實的上衣,棉衣。
鄭碼:WTMG,U:8884,GBK:B0C0倉頡:LHK 四角號碼:32284
筆畫數:9,部首:衤,筆順編號:452343134
coat;jacket;
來歷

襖的名稱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如南朝宋有“布衫襖”,北朝北魏有“小襦襖”、北齊有“合袴襖子”等。從此,襖成為人們的常用服裝。隋代的“缺胯襖子”用作武官制服,並於唐代傳入日本。唐代受胡服影響出現翻領襖。宋代出現由唐代上襦發展而成的對襟襖(鏇襖)。清末,襖的基本形制為立領、連肩袖、右大襟、開衩擺。
從20世紀初開始,男襖漸以對襟式為主;女襖採用右大襟、偏襟、琵琶襟、對襟、左大襟和背開襟,其領、袖、衣擺也多變化。比較講究的襖,多採用絲綢面料,運用傳統裝飾工藝製作,形成富有東方風格的民族服裝。此外,由於受西方服裝款式的影響,現代的襖還有翻領襖、裝袖襖等,稱中西式襖。襖普及中國,在東南亞各國也有不少華僑穿用。繡品女襖被列為工藝裝飾服裝。
民國的女襖

清末的女襖雖然腰身變窄,長度卻沒有變化,襖長仍然保持在近於膝部。民國以後,女服進一步向表現女性人體美的方向發展,流行了四五百年的長襖終於被果斷地拋棄了,代之以短襖。女襖一旦變短,又趨向了與長襖相反的極端——短小的下擺僅至腹部。不僅如此,短襖的下擺還被裁製成圓弧形,其邊緣從身體的正中向兩側呈弧形上升,到了身體兩側,衣下擺已經短得僅僅及腰部。這種形式令上襖顯得更加短小,相應地,配穿在下的鐘形長裙也就顯得更加修長,增強了人體上短下長的美感。另外,由於長襖下擺在身體兩側短得出奇,穿在內里的襯衫便會在這兩處部位露出一角,頗具撩撥的誘惑力。短襖的雙袖是闊大的“喇叭袖”,但是短僅及肘,女性的玉臂皓腕,都呈現了出來。民國時代女短襖的出現,終於將女性從已經延續了幾百年的長襖大褂中解放了出來。

粵語口頭禪

街上已看不到藍布棉襖了。在上世紀70年代我下鄉當知青修水利所殘存的記憶中,那是我冬夜禦寒的至珍貴之物。
“襖”字,作為一個為現代生活圈子所不齒的口頭禪,今天的我實在聽得不少。豈止在聽,時時仍“藍襖”加身呢!
比如說,我終於忍痛丟掉了多少年來賴以代步的非常方便的交通工具——腳踏車,因為我怕被人譏之為“襖”。更何況,我去酒樓食肆一類場合,已斷然找不到腳踏車保管站(這保管站在上世紀似乎滿大街都是)。只是,飯後,服務小,姐常要問到的“有沒有停車紙”,卻讓我時常捫心自責,“襖,實在是襖!”此車非彼車,不買私家(小)車的我,相信是逃不出無形之手為我劃定的“襖”之圈圈了。有時候想想,我真花十萬八萬搞了輛私家(小)車又如何?停車時若看到周邊都是光可鑑人的寶馬、賓士、法拉利、保時捷以及卡迪拉克,我會覺得自己更“襖”。
“襖”者,out之音譯也,指稱不入流、不在圈中、不識時尚。我這裡套上舊時藍布棉襖的回憶,相信已能直指問題實質。在還未敞開對外開放大門的中國,讓西方記者普遍感到挺納悶的一件事是:怎么中國人衣著都是藍灰藍灰的一大片?藍的是襖,灰的也是襖,那時不怎么喜愛與世界接觸的中國,在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潮流中能不“襖”嗎?回到資訊發達的今天,有誰認為自己不“襖”的,請舉手。我的手是斷然舉不起來的,舊日的藍布棉襖雖早已隨滄桑世事扔掉,欲一路跟上時代潮流的節拍卻是談何容易。未踏進21世紀門檻之前,我聽說會電腦、懂英語和駕馭小車是必備的三張“世紀通行證”。好傢夥,當新世紀的鐘聲敲響之時,我好歹才學了點電腦之皮毛,另兩樣依然不會,“襖”啊。
果真掌握那三張“通行證”又如何?我連“超女”都不懂,諸如此類。“襖”是絕對的,不“襖”是相對的。吾日三省吾“襖”,每天一覺醒來大腦皮層細胞先作一路小跑狀,但思脫“襖”。就說“超女”吧,我在最後那輪PK中惡補了一回電視於是也略知了點皮毛。
老夫聊發少年狂——說的就是脫“襖”。
棉襖

棉襖是一種在冬季穿用的具有很強保暖作用的上衣,這種服裝一共有三層,最外一層叫面子,主要是用一些較厚的顏色鮮艷或有花紋的布料;中間一層是具有很強保暖作用的棉花;最里一層叫里子,一般是用比較輕薄的布料。還有一種棉襖是把面子和夾有棉花的保暖層分開做的,這種棉襖就有了四層,穿的時候只要把保暖層套在里子裡就行了,它們用拉鏈或扣子相連線。
棉襖的樣式比較豐富和多變,有長式、中長式、短式;其中以女式棉襖的樣式最為豐富。
棉襖的穿著也比較隨意,可以直接穿在外面,也可以穿在外套裡面。
襖的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