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盪拎溜

鐮刀剃頭苗語稱“補盪拎溜”,是岜沙男人特有的一種成人儀式。岜沙的男孩長到十四、五歲時,父母就要為他舉行一個成人禮。成人禮場面盛大而隆重,成人禮當天,家中的父母殺雞宰鴨將四鄰八寨的親朋好友請到家中為他慶賀,同時請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為他舉行剃頭儀式。

神秘習俗

凡是到過岜沙旅遊的人一定不會忘記岜沙那精彩絕倫的“
神秘奇特的岜沙“補盪拎溜”
[1]鐮刀剃頭”,大家都在為它的神秘奇特而感到驚嘆,可不曾知道“鐮刀剃頭”在岜沙苗族民眾的生活中有著什麼特殊的意義?
鐮刀剃頭苗語稱“補盪拎溜”,是岜沙男人特有的一種成人儀式。岜沙的男孩長到十四、五歲時,父母就要為他舉行一個成人禮。成人禮場面盛大而隆重,成人禮當天,家中的父母殺雞宰鴨將四鄰八寨的親朋好友請到家中為他慶賀,同時請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為他舉行剃頭儀式。
這個叫作“乞(加立刀旁)發”的儀式,在每個男人成年之前必須舉行,否則如果早夭的話,按寨上的規矩只能提葬,不能抬葬,捆屍體用的竹篾也要比常規的少兩道。[2]

特殊寓意

成人禮前,父母將一枚鴨蛋煮熟做為吉祥物贈與小孩,意喻他今後生
活圓圓滿滿。剃頭時,寨老留住腦袋上方的髮髻(苗語稱為“戶棍”),將四周剃光,意喻留住財富。因為岜沙人將頭頂上的髮髻看作是青山樹林,只要留住了青山樹林也就留住了財富。所以岜沙人一直遵循著“頭髮長留吃穿不愁”的千年古訓,執著地留著自己的長髮。寨老剃頭的刀法講究,技術嫻熟,整個剃頭儀式不用5分鐘便可完成,比理髮師還快。剃完頭,男孩將頭髮梳理並挽成鬏,穿戴上父母親早已置辦好的頭帕、火槍、腰刀等飾物,男孩從今天起就算是成年人了。
岜沙男人盤著髮髻,和清朝的大辮子又有所不同,他們剃光了周邊的頭髮,只留下頭頂的一撮,挽成髻狀,發尖飄散於腦後。
成人儀式是每一位岜沙男人一生中必須經歷的一件大事。因此,凡是沒有舉行過成人儀式的男人,就不算成年人,寨上的重大節日活動,如議事、祭祀、葬禮等活動均不能參加,哪怕你到壽終正寢時也不能按成年人葬禮來舉辦,因為在其他人眼裡你還未成年。[3]

歷史淵源

幾千年前,苗族蚩尤部落與炎黃部落同處黃河流域,後為炎黃所敗,逼迫向西
戶棍
南遷徙。先期群隊選擇在黔東南雷公山脈一帶定居,後期群隊便在湘西臘爾山脈一帶紮根。因平緩地帶均有其他民族占居,苗人只得進山而隱,刀耕火種,世代繁衍。由於山高路險,交通閉塞,他們無法獲取較好的理髮工具,頭髮長了只能因陋就簡,女人頭髮較長可用剪刀,男人頭髮較短就只有用鐮刀或柴刀硬颳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苗人早已融進了民族大家庭之中,這一古老習俗在苗族大部分地區已經消失,只有芭沙苗寨仍保留著這一習俗,如今已成了旅遊的一道罕世景觀。但鐮刀剃頭絕不是供人取樂的嘲笑表演,而是再現苗族同胞幾千年來為了生存而抗爭的辛酸史,告戒後人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為各民族的大團結添磚加瓦![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