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裙板又稱“群板”,面積較大,位於隔扇的下部,由於所處位置較低,人們的視線不會過多的停留,因此一般的民居不作雕飾。一些上檔次的民居及寺廟殿堂的裙板大多用浮雕,內容有人物、動物、博古等。圖案大多較為簡潔,往往採用吉祥圖案,如四季平安、如意紋樣等(圖162,圖166)。也有刻畫較為精細的,如地處浙江省湖州市南潯鎮的張石銘故居,是中華民國初期建造的江南豪宅之一,廳堂內的隔扇裙板較工整細緻,內容有博古雜寶、戲曲故事,也有反映文人雅士(圖160,圖161)生活的,色澤偏向青灰,頗具雅氣。圖164和圖165兩塊裙板是清代的收藏品,不僅博古器物與博古架雕琢得細緻入微,連器物的紋飾、博古的花紋都絲絲人扣,而且還精刻了祥禽瑞獸。你看兩隻亭亭玉立的鳳凰,嘴裡銜著如意彩帶,顧盼有情,似在訴說著吉祥的話語,配以壽桃、牡丹、金錢和犀牛角,一股富貴、吉祥、儒雅的氣氛撲面而來。而另一塊“雙獅獻瑞”裙板,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耐人尋味。
裙板的套用
殿堂廟宇的裙板則顯得豪華氣派,如故宮“太和殿”的裙板用金龍裝飾,中間雕有坐龍,四個角上分別雕飾降龍和升龍,四邊的裙板框也用金色的圖案裝飾,使門窗極為豪華壯重(圖175)。又如河南洛陽關林寺廟中的裙板的龍紋與鳳紋,給人的感覺絕然不同,豪華氣派減弱了,而折射出幾許古雅的鄉間氣息(圖171至圖174)。而甘肅天水伏羲廟太極殿內的團龍、團鳳裙板(圖178,圖179),既有宮殿的豪華氣派,又有寺廟的古雅氣味,從中還蘊含幾分道家的神仙之氣。
隔扇中的格心、中心盤、絛環板、裙板等須用框架組合,這框架稱為“外框”。外框的功能是保持隔扇的堅固耐用,一般不加雕刻,僅以打窪、窩角、起線等簡單工藝裝飾,以襯托框內的雕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