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iè Yè Shuānɡ Gài Jué
【來源】藥材基源:為蹄蓋蕨科植物錫蘭雙蓋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plazium zeylanicum(Hook.)Moore[Asplenium zeylanicum Hook.;Triblemma zeylanicum(Hook.)Ching]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植株高15-70cm。根莖長而橫生,暗褐色,連同葉柄基部被黑褐色、披針形鱗片。葉疏生;葉柄長5-20cm;葉片草質,無毛或下面沿中脈疏被少數小鱗片,披針形,長15-30cm,寬2.5-5cm,先端漸尖,邊緣上部1/4-1/3淺裂或少分裂,下部2/3-3/4深裂或羽狀分裂,基部深裂達葉軸,形成1-4片無柄或近無柄的羽片,基部的羽片稍縮小,一回羽裂;裂片和羽片長圓形或線狀長圓形,先端鈍圓;葉脈明顯,在裂片上為羽狀,小脈單一或分叉。孢子囊群長圓形,偶有近線形,長2-3mm,通常單生於側脈上側1條小脈上,斜向上,從裂片的近中脈處向外延伸,幾達葉邊;囊群蓋線形,棕色,膜質,全緣。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林下或溪邊岩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等地。
【性味】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通淋。主淋證;咯血;乳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
薄葉雙蓋蕨
薄葉雙蓋蕨,根狀莖斜升或直立,深褐色,密生肉質粗根,先端被褐色、披針形、全緣的鱗片;葉簇生。生於山谷溪溝邊常綠闊葉林或灌木林下,土生或生岩石縫隙中,海拔...
基本資料 分布情況 形態描述 生長生境 -
頂羽裂雙蓋蕨
Tard.-Blot lobatum Tagawa科拉丁名:Athyriaceae屬拉丁名:Diplazium中國植物志:3(2):495植物形態雙蓋蕨...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
羽裂葉雙蓋蕨
蹄蓋蕨科、雙蓋蕨屬植物。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香港、海南、四川、重慶、雲南(廣南)。也分布於日本(本州南部、四國、九州、琉球)。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產地分布 模式標本 本種提示 -
大葉雙蓋蕨
大葉雙蓋蕨,蹄蓋蕨科雙蓋蕨屬植物,生於山谷常綠闊葉林下溪溝旁,海拔100-450米。
基本資料 植物形態 產地生境 -
蹄蓋蕨科
蹄蓋蕨科是水龍骨目的其中一科,土生植物,通常中小型,少有大型。
基本資料 形態特徵 種類分布 相關條目 -
頂羽裂雙蓋蕨(變種)
頂羽裂雙蓋蕨(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頂生羽片下部羽裂,基部深裂達葉軸。生於密林下陰濕處,海拔600米。
基本資料 植物形態 產地生境 -
大膜蓋蕨
大膜蓋蕨是骨碎補科 DAVALLIACEAE || 大膜蓋蕨屬植物,土生,高30-70厘米。孢子囊群大,生山地混交林下或灌叢中。
醫藥用途 命名來源 形態特徵 產地分布 -
裂葉愛博拉契蕨
138,圖版 428,圖版 148,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