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頂羽裂雙蓋蕨種拉丁名:Diplazium donianum (Mett.) Tard.-Blot var. lobatum Tagawa
科拉丁名:Athyriaceae
屬拉丁名:Diplazium
中國植物志:3(2):495
植物形態
雙蓋蕨(原變種)根狀莖長而橫走或橫臥至斜升,直徑3-4(-8)毫米,黑色,密生肉質粗根,先端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質厚,褐色至黑褐色,邊緣有細齒;葉近生或簇生。能育葉長達80厘米;葉柄長25-50櫪,直徑2-3毫米,禾稈色或褐黃禾稈色,基部褐黑色,密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鱗片,向上漸變光滑,上面有縱溝;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5-40厘米,寬15-25厘米,奇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通常2-5對,同大,近對生或向上互生,斜向上,基部1對有長約2-4毫米的短柄,向上的近無柄,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 10-20厘米,寬3-5厘米,先端長漸尖,通直或略上彎呈鐮形,基部圓楔形或近圓形,邊緣下部全緣或微波狀,向先端多少有鋸齒或圓齒,乾後常反卷;中脈下面圓而隆起,上面有淺縱溝;側生小脈兩面明顯或上面略可見,斜展或略斜向上,每組有小脈3-5條,纖細,直達葉邊。葉近革質或厚紙質,乾後灰綠色或褐綠色;葉軸灰褐禾稈色,光滑上面有縱溝。孢子囊群及囊群蓋長線形,斜展或略斜向上,通常離中脈向外伸展,達離葉邊不遠外,少有與小脈等長,每組葉脈有1-3(-4)條,基部上出一脈上的雙生,較長,其餘的較短,單生於小脈內側。孢子赤道面觀半圓形,周壁透明而稍寬,具少數褶皺,表面具不明顯的顆粒狀紋飾。頂羽裂雙蓋蕨(變種)(新擬)裂葉雙蓋蕨(台灣植物志)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頂生羽片下部羽裂,基部深裂達葉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