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戰

《衛戰》由瀟湘電影集團、湖南楚城影視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出品,影片投資約3000萬元,是2010年湖南省規模、影響最大的影視作品,由陳建成和陳衛平2人投資拍攝。《衛戰》是繼《血戰台兒莊》後,表現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的史詩巨製。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常德會戰常德會戰

這部戲講述的是1943年,抗戰正處於中日對峙階段,8000名國民黨軍隊被日軍3-4萬人包圍後頑強抵抗的故事。國民黨中將師長余程萬(呂良偉飾)被命令死守亡城。這次會戰,其規模之大,兵力之多,戰線之長,僅次於台兒莊會戰,在中國抗戰史上具有相當重要地位。在常德會戰中,負責保衛常德城的國民黨陸軍第74軍57師,在易攻難守,無險可憑的情況下,以八千之師,對付裝備精良的四萬之寇,孤軍奮戰16個晝夜,最後幾乎全軍陣亡,但給日軍也造成了重大傷亡,在常德城郊丟下了上萬具屍體,其戰鬥力大傷元氣。師長余程萬率部死守常德的戰鬥業績,在我國抗日民族英雄的戰鬥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常德衛戰,中國軍隊給日軍重創,同時在戰略上也配合了敵後戰場的反“掃蕩”、反“清鄉”鬥爭。“此一役對中國而言,是證明其士兵之作戰能力;對其盟友而論,亦足證明中國雖處於極大困難之中,尤能渡過難關,擊退敵人。”“中國軍隊保住了常德這一戰略要地,使中國入緬遠征軍無後顧之憂,打通了中印、中緬公路。”日軍戰後以“淒絕”形容常德保衛戰,承認中國軍隊的抵抗,“堪為保衛上海戰役後最激烈之一次”。常德會戰期間,雖有四萬多日寇包圍常德城,進行激烈的攻城戰,但也有20餘萬國民黨軍隊在常德外圍與10多萬日偽軍進行激戰。在西北一線作戰的部隊國民黨74軍第51師和58師(師長張靈甫),以及100軍第19師和63師,始終把企圖進犯常德的日寇第13師團牢牢牽制在常德西北,日寇第13師團長被打死。 常德守軍在裝備優良並殘暴使用毒氣彈的日軍攻擊下,官兵犧牲之慘烈是抗戰相持階段少見的,可與台兒莊戰役匹比。常德守軍打出了軍威,提高了中國軍隊在抗擊法西斯戰爭中的國際威望,增強了國際友人對中國抗戰勝利的信心,基本粉碎了日軍作戰企圖。使常德這一戰略要地最終得以光復,成為保衛湖南、拱衛西南的重要基地,有力地配合了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歷史背景

周新國先生周新國先生

常德歷史悠久,據常德歷史文物收藏家、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沅澧流域歷史文化圖說》之“常德古城考”:我們的先民在常德築城已有近2300年的歷史,史上多稱武陵、朗州,始稱常德在宋朝。此名取材於“老子”中“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和西漢毛氏《詩·常武》序“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為戒焉。”其義為上行德政,下安本分,謂之常德。常德是湘西北重鎮,川貴的門戶,素有“西楚唇齒”、“黔川咽喉”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939年抗日戰爭中武漢失守後,這裡成為重慶大後方的物資唯一補給線。日軍為了殲滅國民黨守軍力量,摧毀第六戰區根據地,奪取洞庭湖糧倉,達到以戰養戰和鞏固中國占領區,同時為了鉗制國民黨兵力,迫使集結雲南的中國遠征軍回師救援,阻止或推遲東南亞盟軍的聯合反攻,1943年11月初,日寇悍然把矛頭指向湘西北常德這一軍事要地,出動了第11軍5個師團和四個偽軍師在內的16萬多兵力,與國民黨第六,第九戰區的16個軍42個師約21萬人,在以常德為核心的地區進行了一場殊死的血戰。史實上的這次常德戰役中,有幾位值得我們記住的抗日英雄。

“虎賁”余程萬將軍

余程萬將軍余程萬將軍

余程萬是蔣介石欽點赴常德守城的國軍57師師長,字石堅,廣東台山人,生於1902年。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余程萬在20多年的軍旅生涯中,以堅定沉著和善於固守著稱,治軍尤其嚴明。余程萬常訓誡部屬“軍人之職為國守土”,“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備戰前夕,他發表57師保衛常德文告,“各級官兵應有堅定的決心,應該認清生與死的界限。假如我們是為了保衛常德,爭取國家民族獨立自由而死,這死比生更有價值,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就是我們父母、妻子,也同樣沾到光榮……有虎賁存在,常德一定存在。”“非將敵寇驅退,決不生離常德”。愛國將士的事跡使張恨水很激動,為了紀念常德會戰,張恨水寫出“人是真人,事是真事,時間是真時間,地點是真地點”的《虎賁萬歲》。

(資料來源:爾曹身與名俱滅——“虎賁”余程萬將軍)

犧牲的第一位將軍---彭士量

彭士量將軍彭士量將軍

彭士量將軍是黃埔軍校一百零八將之一,是陸軍大學十一期高材生,抗日戰爭中在常德會戰中犧牲的第一位將軍。犧牲後國民政府追授陸軍中將。1985年5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報國家民政部追任彭士量為革命烈士。彭師長的暫五師奉命固守常德前哨的石門縣城。當掩護撤退任務完成後,暫五師奉命撤出石門,但在渡河時遭遇日寇的圍擊,彭士量師長親自指揮部隊奮力突圍,不幸在南岩門口被敵機機槍擊中要害,身受重傷還喊殺不止,忠勇之氣感動得在場的官兵哭聲不絕。臨終之前將軍拼力高呼:“大丈夫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孝,死何憾焉!”。

(資料來源:《較量》湘西蝶血)

孫明瑾將軍

孫明瑾將軍孫明瑾將軍

孫明瑾,號玉軒,江蘇宿遷宿城區人。先後在黃埔軍校和陸軍大學學習。曾參加北伐戰爭。以戰功升任陸軍第十軍第十預備師少將師長。1943年秋的常德會戰被眾多歷史家和軍事家視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這一戰,敵我雙方傷亡慘重,中國軍隊僅師長就犧牲了三位。其中一位,便是預備十師師長孫明瑾將軍。孫明瑾將軍奉命率第十預備師從駐地衡陽馳援常德,參加常德會戰,進抵常德外圍趙家橋一線,與前來堵截的日軍第三及十三師團主力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在益家沖東南段趙家橋一帶,孫師長親冒彈雨,指揮部隊奮力衝殺,壯烈殉國!年僅三十八歲。《武陵藏珍---沅澧流域歷史文化圖說》之作者、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新國先生兒時親歷了這次戰役,“我和父母及鄉親躲在竹山中,子彈在我們頭上呼嘯而過;我那時不知道是戰爭,口中模仿著子彈的聲音跳著......”

(資料來源:孫明瑾百度百科)

許國璋將軍

許國璋將軍許國璋將軍

中國國民黨愛國將領,第—五O師師長,著名抗日英雄,字憲廷,四川成都人。1943年春,面對日軍向湖北進攻,奉令守備華容、石首、公安等縣,予敵以沉重打擊。不久,又完成了固守津市、澧縣的艱巨任務。同年11月,為保衛常德,率部與日軍展開血戰。許國璋將軍率部吸引日軍退至陬市,他知道陬市系常德的門戶,且構築有工事,就命令部隊在此固守。當部隊處於被日軍包圍的危急關頭,親臨前線.率領官兵與敵人展開拼搏。在重創日軍之後,身負重傷,舉槍自戕,壯烈殉職。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中將。

(資料來源: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

張靈甫將軍

張靈甫將軍張靈甫將軍

張靈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漢族,陝西長安人。中國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號稱“王牌”、“模範師”、“抗日鐵軍”)師長、抗日名將,原名張鍾麟。時任第74軍第58師師長的張靈甫在常德戰役外圍作戰表現突出。張靈甫作為主力與51師攜手殲滅日軍南京大屠殺元兇13師團大部。張靈甫因此獲頒雲麾勳章一枚,他是因常德戰役有幸授勛的少數將領之一,被蔣介石譽為“模範軍人”。常德人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沅澧流域歷史文化圖說》之作者、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手中還珍藏有二本張靈甫在常德戰役期間題贈部下的《蔡松坡先生遺集》。“每當看到這二本書,就仿佛把我帶回到那英勇壯烈的民族抗戰時代。”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武陵藏珍”)

柴意新將軍

柴意新將軍柴意新將軍

柴意新(1898--1943)字澤高,號若愚,建興鎮人,抗日將領,57師少將參謀長兼169團團長。1943年11月,常德會戰中柴意新鼓勵全團官兵:“人在城在,為國盡忠,血戰到底!”面對螞蟻般密匝匝的敵人,毫無懼色,各據要點,頑強戰鬥,壯烈殉國。後被追授為中將。柴意新將軍的烈士身份,在1985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承認。柴意新將軍陣亡以後,74軍通知在長沙的柴夫人“柴團長受傷,速來常德。”陪同她前往常德的人就是後來的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柴夫人以86歲高齡去世。

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坊

常德會戰結束後,國民黨74軍軍長王耀武將軍為紀念捍衛國土而壯烈犧牲的將士們,決定在常德建造“烈士公墓”。

公墓正門是一座高大的三門紀念牌坊,上方是王耀武所題“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坊”的橫匾。紀念坊的四根水泥鋼筋方柱之間的上方架有三塊橫匾:正中是蔣介石所題“天地正氣”,左側為陳誠所題的“碧血丹心”,右側是白崇禧題寫的“旗常炳耀”。進大門數十步是一座9米高的紀念塔,基座四方刻有國民黨考試院長戴傳賢,監察院長于右任,立法院長孫科,司法院長居正四人題詞,碑身正面為王耀武所題“陸軍第74軍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塔”。

演職人員

影 名: 衛戰

導 演: 沈東

主 演:呂良偉(香港)安以軒(台灣)袁文康

《衛戰》由瀟湘電影集團、湖南楚城影視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出品,影片投資約3000萬元,是2010年湖南省規模、影響最大的影視作品,由陳建成、舒德兵和陳衛平3人投資拍攝。《衛戰》是繼《血戰台兒莊》後,表現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的史詩巨製。

呂良偉

中國香港演員。1956年出生於越南,後隨家遷居香港。80年代初期加入香港無線電視台當藝員,無線台起用他在周潤發主演的電視連續劇《上海灘》中扮演丁力而一夜走紅。《上海灘》在國內風靡一時。呂良偉、周潤發趙雅芝的精彩演出讓觀眾們記住了“丁力”、“許文強”和“馮程程”的經典形象。

安以軒

台灣女星,本名吳玟靜。主要影視作品:《中華英雄》、《鬥魚》、《大漢天子3》、《仙劍奇俠傳》等。2006年《雪山飛狐》 飾演:苗若蘭;2009年《倚天屠龍記》飾演:趙敏;2010年《古今大戰秦俑情》飾演:韓冬兒安以軒的入行經過,有點像是灰姑娘辛德瑞拉在經曆日復一日、平凡無奇的生活後,突然遇到了創造奇蹟的仙女,輕輕揮動手上的魔杖,讓她從一個單純的女孩變成舞台上熠熠發亮的明星。

電影製作導演

導演導演

《衛戰》由瀟湘電影製片廠與八一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八一電影製片廠青年導演沈東執導,其導演的電影《少年英雄》、《驚心動魄》、《槍手》和《太行山上》等深受觀眾喜愛,分別獲得國內多項獎勵,其中《槍手》入選“百部愛國主義優秀影片”。“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英雄,一個讓你為之熱血奔騰的人物,余程萬這個人物形象,徹底打動了我的心。”《衛戰》導演沈東接受記者的採訪時,他說的這樣一句話讓人內心為之一振。為了論證歷史事實,並豐富電影情節,沈東與一批專家專程來到常德,在市博物館、常德公墓、河洑山鎮等相關地點進行考察,與常德的一些專家、老人座談,了解常德會戰當年的歷史,熟悉本土的文化特色。為了還原英雄的歷史,沈東和編劇們數易其稿。“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我們的劇情還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和電影的特性,用一種全新的形式去展現歷史。”沈東說,“常德會戰歷時16個晝夜,戰地繁多,犧牲了很多英雄,我們不可能一一展示,我們選擇了余程萬這個歷史英雄作為主線,並虛構了一個連長和一個戰時愛情故事,讓整個片子看起來更豐富,更連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