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松坡先生遺集

蔡松坡先生遺集

。蔡鍔即蔡松坡先生(1882~1916)。湖南邵陽人,字松坡。光緒二十四年(1898)入長沙時務學堂,從梁啓超學習。次年赴日本求學。二十六年(1900)回國參加自立軍起兵,失敗後又去日本,入陸軍士官學校。

蔡松坡撰

蔡鍔將軍蔡鍔將軍

蔡鍔遺集》為雕板印刷線裝書。24.5×14厘米。蔡鍔即蔡松坡先生(1882~1916)。湖南邵陽人,字松坡。光緒二十四年(1898)入長沙時務學堂,從梁啓超學習。次年赴日本求學。二十六年(1900)回國參加自立軍起兵,失敗後又去日本,入陸軍士官學校。三十年(1904)歸國,在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訓練新軍,宣統三年(1911)升任雲南新軍十九鎮三十七協協統。武昌起義爆發,與雲南講武堂總辦李根源在昆明舉兵回響,建立軍政府,任雲南都督。1913年被袁世凱調至北京,暗加監視。1915年袁陰謀稱帝,他與梁啓超策劃反袁,潛出北京,輾轉回到雲南。12月25日,通電討袁,宣告獨立,並組成護國軍,任第一軍總司令,出兵四川,與袁軍激戰於敘州、瀘州、蓁江間。袁世凱死後,任四川督軍兼署民政長。因病赴日本就醫,不治去世。劉達武根據其生前著述,輯有《蔡鍔先生遺集》。

劉達武輯

蔡鍔先生遺集蔡鍔先生遺集

劉達武,字粹叔,號鈍公,自稱西漢長沙定王第六十八代孫,1876年出生於湖南省邵陽縣五峰鋪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博覽群書,1908年考取吏部學治館法政班,次年轉學廣西法政專門學校特科班,畢業後任廣西巡檢。1912年,劉達武應雲南都督蔡鍔之邀,入雲南任元江縣知事。1915年12月,蔡鍔首義討袁,劉達武任護國軍軍法處處長及滇黔聯軍司令部秘書。蔡鍔在日本病逝後,劉達武沿江東下,迎櫬滬濱,在蔡鍔國葬後,劉達武留湘,任湖南省政府執法處執法官,長沙警備司令部執法處長,湖南省政府參議,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三師秘書,邵陽縣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劉達武晚年從教,先後執教於湖南省立第六中學和邵陽縣私立應時中學。著有《 蔡松坡年譜 》,輯有《蔡鍔先生遺集 》、《蔡松坡先生榮哀錄 》等。1950年2月7日,劉達武病逝,終年74歲。

張靈甫題

張靈甫張靈甫

該書封面有張靈甫親筆題辭:

快仙指揮官惠覽
張靈甫敬贈
三二·一〇·十四
(蓋朱色篆體“張靈甫印”)

張靈甫,原名鍾靈,字靈甫,黃埔四期生。陝西省長安縣人。他在《遺集》上的題辭為于右任體。張靈甫自幼模仿于右任的字型練習寫字,從軍以後一直沒有歇過筆。于右任(1879~1964),國民黨政府監察院長,著名詩人和書法家。據史記載:1934年,張靈甫因無辜殺妻事件,被蔣介石關進南京“模範監獄”。“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南京國民黨政府下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調服軍役,戴罪立功。曾是張靈甫上司的王耀武向蔣介石求情。蔣介石本來就不忍心懲辦自己這個學生。隨即,張靈甫被秘密釋放,返回王耀武手下任職。1946年6月,蔣介石將74軍調至南京,駐紮孝陵衛,衛戌首都,蔣家“御林軍”自此聲名鵲起。張靈甫以74軍軍長之身兼首都警備司令之職,成為戌守南京之重臣。國民黨整軍會議後,第74軍改編為整編74師,張靈甫任師長。1947年4月,國民黨向我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5月,號稱蔣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在進攻諸敵中態勢突出。我華東野戰軍當即決定集中主力五個縱隊圍殲敵第74師於孟良崮。全殲整編第74師32000餘人,師長張靈甫被擊斃(另說自戕身亡)。
民國三十二年(1943),蔡鍔遺集出版時,正逢常德會戰爆發。張靈甫在常德戰役外圍作戰表現突出,獲頒雲麾勳章一枚,他是因常德戰役有幸授勛的少數將領之一,被蔣介石譽為“模範軍人”。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湖南常德收藏家、歷史學者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時任國民黨74軍58師師長的張靈甫曾親筆題辭贈與部下李嵩(時任74軍第58師上校步兵指揮官)。張靈甫題贈的蔡鍔遺集就是常德會戰期間流散到民間的,它為研究常德會戰提供了可靠物證。

周新國藏

周新國 先生周新國 先生

周新國先生,1941年10月生,湖南省常德市人。高級講師、經濟學副教授,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 。周新國先生三十年如一日收藏不懈,守望常德歷史文化。他收藏有圖書近萬冊,歷代古錢幣、青銅鏡和古陶瓷約3000種,其中精品百餘種,是湘北較有名望的收藏家。周新國先生收藏的漢代“屮”字罐、唐代旋渦紋彩陶瓮、唐代蟠龍紋鏡、北宋靖康盛冰缸、宋代陽燧、元代“常德路造”銅權、三國蜀吳貨幣和蕭梁時期的窖藏貨幣、清代常德官錢局發行的紙幣、常德民間的花票、南明“隆武二年”大鐵罄、明代木雕真武大帝像等,這些都與常德深厚的文化歷史緊緊相聯,是與常德歷史有關的重要證物,填補了地方博物館文物藏品的空白。
在《武陵藏珍》中,周新國以收藏的一件陶觚及一件陶溫鍋為證,提出常德酒文化發祥地為城頭山的考證;他以陶瓷古物及史料為佐證,比較湖南長沙窯和四川邛窯,提出唐代常德有“朗州窯”存在之說;他通過研究常德本地有柄銅鏡及陝西手持帶柄圓形鏡女俑,得出有柄鏡始於唐代的推理,挑戰考古界關於有柄鏡始於宋代的定論;他寫的《清代常德官錢局考》成為了研究常德本土錢幣史的重要資料;他通過對“秩吾”、“俊甫”銅鏡的研究,考察“女史箴”“女史箴圖”對後世的影響;他通過收集明末李自成大順軍散落在沅澧流域的遺物,探討考證李自成的最終歸屬;他收藏的張靈甫1943年題贈是常德會戰的直接物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