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沙

蠶沙

蠶沙can sha 英文名silkworm shit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mbyx mori L.異名為原蠶屎(《別錄》),蠶沙(陶弘景),晚蠶沙(《斗門方》),馬鳴肝(《東醫寶鑑》),晚蠶矢(《本草備要》),二蠶沙(《江蘇藥材志》)。

蠶沙為蠶蛾科昆蟲家蠶幼蟲的糞便。育蠶地區皆產。以江蘇、浙江、四川等地產量最多。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後曬乾,簸淨泥土及桑葉碎屑。生用。性味歸經為甘、辛,溫,歸肝、脾、胃經。其功效為袪風除濕,和胃化濁。

基本信息

簡介

蠶沙 can sha
【英文名】silkworm shit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mbyx mori L.
【異名】原蠶屎(《別錄》),蠶沙(陶弘景),晚蠶沙(《斗門方》),馬鳴肝(《東醫寶鑑》),晚蠶矢(《本草備要》),二蠶沙(《江蘇藥材志》)。
蠶沙蠶沙

為蠶蛾科昆蟲家蠶幼蟲的糞便。育蠶地區皆產。以江蘇、浙江、四川等地產量最多。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後曬乾,簸淨泥土及桑葉碎屑。生用。

性味歸經

性味歸經 甘、辛,溫,歸肝、脾、胃經。

功效

袪風除濕,和胃化濁。

套用

1.風濕痹證。本品辛甘發散,可以袪風,溫燥而通,又善除濕舒筋,作用緩和,可用於各種痹證。《千金方》單用蒸熱,更熨患處,以治風濕痹痛,肢體不遂者;若與羌活、獨活、威靈仙等同用,可治風濕寒痹;與防己、薏苡仁、梔子等配伍,可治風濕熱痹,肢節煩疼,如宣痹湯(《溫病條辨》)。
2.吐瀉轉筋。本品入脾胃,能和胃化濕,濕去則泄瀉可止、筋脈可舒。治濕濁中阻而致的腹痛吐瀉轉筋,常配木瓜、吳茱萸、薏苡仁等,如蠶矢湯(《霍亂論》)。
3.風疹濕疹瘙癢。本品善袪風濕,止癢,可單用煎湯外洗,或與白鮮皮、地膚子、蟬蛻等同用。

臨床套用

以蠶沙提取物葉綠素之衍生物葉綠素銅鈉鹽,製成每片20mg之肝血寶片,每次2片,日服3次,治療白細胞減少症265例,總有效率88.7%(醫學研究通訊,1988,4:23);用鐵葉綠酸鈉(蠶沙加工物)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膠囊(每丸含20mg)每次2丸,每日3次,治療缺鐵性貧血30例,治癒好轉率100%(醫學研究通訊,1989,7:30);蠶沙15~60g,煎湯代茶,治療口腔潰瘍35例,收效甚佳(中醫雜誌,2000,12:759)。另炒炭研末,治崩漏有良效。

用量

5~10g。外用適量。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

附方

①治濕聚熱蒸,蘊於經絡,寒戰熱熾,骨骱煩疼,舌色灰滯,面目萎黃,病名濕痹:防己、杏仁、滑石各五錢,連翹、山梔各三錢,苡仁五錢,半夏三錢(醋炒),晚蠶沙三錢,赤小豆皮三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溫三服,痛甚加片子薑黃二錢,海桐皮三錢。 (《溫病條辨》宣痹湯)
②治風瘙癮疹,遍身皆癢,搔之成瘡:蠶沙一升。 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溫熱得所以洗之,宜避風。 (《聖惠方》)
③治外感頭痛:蠶沙、白芷、大黃各三錢。 共研細末,調蔥湯外敷。 (《泉州本草》)
④治風濕痛或麻木不仁:晚蠶沙一兩。 煎湯,一日三回分服,臨服時和入熱黃酒半杯同服。 (《現代實用中藥》)
⑤治半身不遂:蠶沙二碩。 以二袋盛之蒸熟,更互熨患處。 仍以羊肚、粳米煮粥,日食一枚,十日即止。 (《綱目》)
⑥治霍亂轉筋,肢冷腹痛,口渴煩躁,目陷脈伏,時行急證:晚蠶沙五錢,生苡仁、大豆黃卷各四錢,陳木瓜三錢,川連(薑汁炒)三錢,制半夏、黃芩(酒炒)、通草各一錢,焦梔一錢五分,陳吳萸(泡淡)三分。 地漿或陰陽水煎,稍涼徐服。 (王士雄《霍亂論》蠶矢湯)
⑦治爛弦風眼:以真麻油浸蠶沙二、三宿,塗患處。 (《陳氏經驗方》一抹膏)
⑧治迎風流淚:蠶沙(炒)四兩,巴戟(去皮,用練肉)、馬藺花(去梗)
蠶沙蠶沙

禁忌

癱緩筋骨不隨,由於血虛不能榮養經絡,而無風濕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各家論述

1.《名醫別錄》:“主腸鳴,熱中消渴,風痹,癮疹。”
2.《本草綱目》:“治消渴,癥結,及婦人血崩,頭風,風赤眼,去風除濕。”
3.《本草求原》:“原蠶沙,為風濕之專藥,凡風濕癱緩固宜,即血虛不能養經絡者,亦宜加入滋補藥中 。”
4.《本草拾遺》:“炒黃,袋盛浸酒,去風緩諸節不遂,皮膚頑麻痹,腹內宿冷,冷血瘀血,腰腳疼冷。”
5.《本草綱目》:“治頭風、風赤眼,其功亦在去風收濕也。”

鑑別用藥

蠶沙與木瓜均能袪風濕、和胃化濕,以治濕痹拘攣及濕阻中焦之吐瀉轉筋。但蠶沙作用較緩,又善袪風,故凡風濕痹痛,不論風重、濕重均可套用;木瓜善舒筋活絡,長於治筋脈拘攣,除常用於濕阻中焦吐瀉轉筋外,也可用於血虛肝旺,筋脈失養,攣急疼痛等。

藥物性狀

蠶沙是蠶食桑後排泄出來的糞便。色墨綠,呈顆粒狀,其大小隨著齡期遞進而增大,一齡時小如細沙,至五齡盛食期大如綠豆,飼養1盒蠶種(10g蟻量,25000條蠶),全齡期可獲得100-150kg新鮮蠶糞,風乾後可得到50-55kg風乾蠶沙或45kg左右的乾燥蠶沙。
蠶
蠶糞組成;粗蛋白質占16.7%、粗脂肪占3.7%/粗纖維占19%、可溶性無氮物占45%、灰分占15.6%。蠶糞富含營養成分,是上等的肥料和的理想飼料。蠶糞還富含葉綠素和維生素E、K果膠等,是提取這些化學物品較為經濟的原料。蠶糞還用來製作蠶沙枕頭,據認為具有清涼和降血壓等效果。

產地

育蠶地區皆產。以江蘇、浙江、四川等地產量最多。

採集與儲存

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後曬乾,簸淨泥土,除去輕粒及桑葉的碎屑。乾燥儲存。

藥物鑑別

糞便呈短圓柱形顆粒狀,長2--5mm,直徑1.5--3mm。表面灰黑色灰棕色。縱向有六條棱脊,棱上橫向有3--4條淺溝,粗溝,粗糙顯麻紋狀。質堅硬,不易碎(遇潮後易散碎)。微有青草氣。以乾燥、色黑、堅實、均勻、無雜質者為佳。

現代研究

化學成分

蠶沙含有機物物83.77~90.44%,灰分9.56~16.23%,總氮量1.91~3.60%。又含葉綠素,可用乙醇或丙酮抽提出來。據報導,第三、第四、第五齡蠶的蠶沙,順次提出粗葉綠素1.6,2.0,2.4%,但其中真正的葉綠素只一小部分。例如第五齡的蠶沙的粗葉綠素只含純葉綠素13.19%,其餘尚有皂化物48.92%,不皂化物44.45%。蠶沙含植物醇0.25~0.29%。另含不皂化成分β-谷甾醇、膽甾醇、麥角甾醇和廿四醇、蛇麻脂醇。從蠶沙中尚分離出β-谷甾醇-β-葡萄糖甙。
蠶沙所含游離胺基酸,曾找出亮氨酸、組氨酸等13種胺基酸,隨著蠶兒長大,糞中亮氨酸與組氨酸含量亦漸增多。蠶沙含多量胡蘿蔔素。

藥理作用

1.抗癌及光敏作用,蠶沙中分離出的葉綠素衍生物(CPD),其中的13-羥基(13-R,S)脫鎂葉綠素a和脫鎂呀綠素b對體外肝癌組織培養細胞有抑制作用。小鼠腹部下接種肉瘤S180作為模型,瘤內注射CPD,注後1-2h或24-48h,以適當波長光線照光,早期照光者腫瘤治癒率100%,注後24-48h照光者,腫瘤治癒率只有60%。因此,早期照光是必要的。但自然界的脫鎂葉綠素類在黑暗中也有細胞抑制作用,提示該類化合物對細胸的抑制作用 除光敏作用外,尚有其他作用機制參與。10-羥基脫鎂葉綠素a也顯示較強的光動力學作用。編CPD4的葉綠素衍生物,對荷瘤小鼠腫瘤細胞的殺傷劑量50mg/kg(靜注),結合200mW/cm2功率雷射或光輻射照射20-30min,對小鼠移植肉瘤S180和Lewis2肺癌或宮頸癌U14均有明顯殺傷效應。從蠶沙中分離得到的六種葉綠素衍生物中以CPD7(3)殺傷力最強,CPD4最弱。CPD的光氧化(降解)產物保留光動力感光劑的所有特徵。
2.其他作用,在體外試驗0.04g(生藥)ml或0.01g(生藥)/ml的蠶沙水提取液具有抗牛凝血酶作用,可顯著延長人血纖維蛋白在的凝聚時間。

毒性

蠶沙光每劑500mg/kg給小鼠靜脈注射,以耳指數(φ8mm雙耳重mg/體重g×100%)為指標,發現藥物加照光(2支30W日光燈)組的耳指數顯著才低於血卟啉衍生物加照光組(Y-HPD10mg/kg)靜注,與單純照光組相似,雖高於對照組,但差異無顯著性。說明蠶少光每劑皮膚光毒反應較輕。小鼠靜脈注射蠶沙光敏劑的LD50為502+/-54mg/kg。死亡小鼠病理切片表明小鼠肝細胞漿稀疏,空泡變性,部分肝細胞核密集或消失。小鼠口服劑量日達6666mg/kg仍為可耐受量。給3月齡大鼠以120mg/kg,80mg/kg,40mg/kg三種劑量分別為腹注射該藥,連續2星期,動物全部存活,血象及肝臟指均政黨但高劑量組給藥7天后體重開始下降,處死病檢可見個別大鼠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濁腫,大腦小灶性膠質細胞增生。25mg/kg蠶沙光敏劑給家兔靜脈注,對家兔血壓、心率、II導心電圖和呼吸均無明顯影響。

可做中藥材的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