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桑場
鎮江位於長江邊,江邊有著一個個擺渡口,它們以數字來區分,比如四擺渡,六擺渡。這些擺渡口大部分漸漸失去功用,但地名卻保留了下來。
四擺渡背靠小牛山,面對長江,丘陵起伏,良田無數。1926年秋,有幾個人來到四擺渡,他們登上丘陵,四處觀望,微笑地點了點頭,鎮江歷史上一件大事決定了,這件大事就是在四擺渡創辦合眾蠶桑場。在前來四擺渡觀望的人中有一位瘦瘦的人,他就是冷御秋。
冷御秋非常有遠見,也非常有魄力,他意識到辦實業才能振興地方經濟,而絲綢市場的繁盛意味著種植蠶桑可以獲得豐厚回報,但國內種植蠶桑的公司很多,怎樣才能脫穎而出?冷御秋認為要在改良品種上下功夫。
1926年,在冷御秋和葛敬中等努力下,中國合眾蠶桑改良會在四擺渡創辦了合眾蠶桑場,這樣以改良蠶桑品種的基地在當時全國少有。受其影響,鎮江的其他地方也創辦了裕民、益民、明明等蠶種場,鎮江蠶桑業在當時十分的發達。
八十多年過去,當年的合眾蠶桑場還存在嗎?我們踏上了尋訪之路。
通往四擺渡的道路很特別,這條道路位於郊區,路邊卻種植著梧桐樹,像是城市裡的一條道路。這些梧桐樹樹齡有幾十年了,是民國時期栽種的。這些梧桐樹為什麼會在偏僻的四擺渡出現?這是因為有合眾蠶桑場。
我們來到當年合眾蠶桑場的大門,這個大門的頂上是鋪著紅瓦的兩層屋頂,錯落分布,呈梯形。左右各掛兩個牌子,正對大門左面掛江蘇省蠶業研究所,右面掛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省級和國家級的蠶業研究所都設在這裡,可見這裡是全國蠶業研究的中心地帶。
沿著山坡行走,我們看到了桂花樹林,這些桂花樹都是開創者當年栽種的,表達著他們對生活的熱愛。民國時期青磚砌的建築建在桂花樹的旁邊,建築風格西式化,十分漂亮。
一個山坡上長長的紫藤捲曲著,這也是當年開創者栽種的。紫藤旁是一排青磚砌的樓房,這是當年養蠶的地方,有一個崗樓矗立在旁,保護著蠶桑研究的成果。
一個小土坡上生長著高大的樹木,四周是平整的草坪,這裡是休息的好地方。當年在辛苦地進行了一天蠶桑研究後,研究員們坐在這裡吹吹涼風,感受自然送來的溫馨,疲勞頓消。
2001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和華東船舶工業學院(江蘇科技大學)合併,經過一番改造,這裡已經成為美麗的花園式大學,無數的學子在這裡繼承先輩們刻苦研究的精神,為將來成為棟樑之才而勤奮學習。
如果想參觀合眾蠶桑場舊址,可在市區坐105路公車在科技大學西校區站到終點站下。
蠶桑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