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形圍古祠

蟹形圍古祠

於廣東省和平縣青州鎮,是一座距今已有五百年歷史的客家古民居——蟹形圍。據當地1666年成冊的《賴氏族譜》記載,蟹形圍始建於明正德年間,距今有五百多年歷史,是陶川賴氏入粵始祖良桓公子孫耗白銀千餘兩購置地盤,歷時10餘年修建而成。蟹形圍屋占地面積壹萬多平方米,略呈圓形,形狀似蟹故稱蟹形圍。本著“尊重歷史,面向未來;正視現實,齊心修祠;廣納財力,共享和諧”的原則,賴氏宗親理事會募得資金180多萬元,於2007年11月正式啟動修祠工程。

基本信息

簡介

圖示圖示

位於廣東省和平縣青州鎮,是一座距今已有五百年歷史的客家古民居——蟹形圍。

據當地1666年成冊的《賴氏族譜》記載,蟹形圍始建於明正德年間,距今有五百多年歷史,是陶川賴氏入粵始祖良桓公子孫耗白銀千餘兩購置地盤,歷時10餘年修建而成。蟹形圍屋占地面積壹萬多平方米,略呈圓形,形狀似蟹故稱蟹形圍。

重新修葺

二○○七年至二○○八年,青州賴氏籌資兩百多萬元,按照文物保護“修舊如舊”的原則,在保持原有線位、高度不變的前提下,對蟹形圍進行重修。

經過重修,一座洋溢著濃郁傳統文化氛圍,同時又不失現代文化氣息的客家古民居,呈現在人們眼前。尤其是由內層圍屋改建成的二十一卡文化長廊,使整個古祠顯得更加富麗堂皇。古祠的重修,對弘揚客家歷史文化,保護民間歷史文化遺產,推動社會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掘鄉村旅遊資源都具有極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建築風格

蟹形圍與傳統的龍衣圍屋風格不同,四重圍共占地1萬餘平方米,略呈圓形,形似蟹,故俗稱蟹形圍。蟹形圍前有五口池塘,門前池塘呈刀形,兩側各築一口圓形水井,中間主體建築為宗祠,三進三間中夾兩天井結構,青磚砌牆,硬山頂,兩側山牆出檐,承重使用圓木柱,紅石復盆形柱礎,梁架樸實無華,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尤其是祠堂內保存下來的梁雕、木雕供桌、圓木樑柱、石雕柱礎等,雖經風雨侵襲,仍不失原貌,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歷經500年的風霜雨雪,及至近代,蟹形圍祠外四圍建築已不復存在,僅存的蟹形圍祠也已滿目瘡痍,岌岌可危,隨時都有倒塌和永遠消失的可能。

本著“尊重歷史,面向未來;正視現實,齊心修祠;廣納財力,共享和諧”的原則,賴氏宗親理事會募得資金180多萬元,於2007年11月正式啟動修祠工程。

為保護文物,有效突出原有的建築風格,修葺蟹形圍祠施工時,先用支架對原屋樑、柱、瓦面進行定位,再拆除舊牆,按原線位砌回牆體,並將祠堂原有的圓木樑柱、石雕柱礎進行保留。對於拆除出來的舊磚,匯總後全部用於高6.3米、寬5.15米的天柱壁。

另外,為了恢復蟹形圍祠的蟹形外觀,賴氏宗親理事會說服居住在祖祠周圍的63戶宗親進行搬遷,建成左9右12共21卡、長108米的文化長廊。

為了豐富蟹形圍祠的文化信息,賴氏宗親理事會在祠堂中廳懸掛了76個有豐富內涵的精緻文字牌匾,每根堂柱懸掛了紅木加工雕刻的對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