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15

蘇-15

蘇-15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六十年代初開始研製的單座雙發全天候高空超音速截擊戰鬥機,北約集團給予的綽號蘇-15是“細嘴瓶”(F1agon)。

蘇-15“細嘴瓶”截擊機

蘇-15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六十年代初開始研製的單座雙發全天候高空超音速截擊戰鬥機北約集團給予的綽號

蘇-15蘇-15
是“細嘴瓶”(F1agon)。蘇-15的原型機於1965年首次試飛,1969年生產型開始裝備部隊,並逐步取代老式的蘇-9/11,成為前蘇聯的主力國土防空戰鬥機。在七十年代末期,蘇-15是前蘇聯高度保密的機種之一,只配置在前蘇聯本土,沒有進駐華約其他國家,也未出口,當時前蘇聯空軍曾裝備了800架以上的蘇-15,如今則只能在航空博物館的停機坪上看見它。

蘇-15是前蘇聯第一種性能比較完善的全天候截擊機,採用複合三角翼、尖機頭兩側進氣的總體布局,兼顧了低速與高速飛行的需要,同時在水平尾翼前方的機身兩側裝有兩塊減速板,用於空中及地面減速。蘇-15的動力裝置一般為2台P-13Ф-300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約65千牛,加力推力為70千牛,飛機推重比大,翼載荷比較小,具有較好的飛行和機動性能。與西方同類飛機相比,其缺點是航程比較短,電子設備不完善,座艙視界較差,早期型別沒有裝機炮。在1978年和1983年,前蘇聯的蘇-15戰鬥機曾經兩次攻擊韓國的民航客機,造成了傷亡近300人的嚴重的事故,蘇-15也因此而”臭名遠揚“。

蘇-15的主要型別:

蘇-15A,預生產型,供部隊鑑定和試用,動力裝置為兩台P-11Ф2-300發動機;蘇-15C,雙座教練型,具有作戰能力;蘇-15D,第一個批生產型,機翼改為雙三角翼,外翼段的後掠角減小,翼展加長,改善了飛機的盤旋和起落性能,航程增加;蘇-15E,第二個批生產型,加裝了一門23mm機炮,改進了電子設備;蘇-15F,換裝了機載雷達,改善了火控系統,其外形特點是機頭雷達罩比其它型粗大。以下介紹適合蘇-15F型。

武器裝備:

一門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00發。機翼下共有4個外掛點,可掛裝AA-3“阿納布”紅外製導雷達制導空對空飛彈、“蚜蟲”紅外製導近距空空飛彈、其它武器或副油箱。

尺寸數據:

翼展10.53米,機長21.4米,機高5.0米,機翼面積37.2平方米。

重量數據:

空重1134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8140千克,機內燃油6500升,副油箱燃油(2個)2*600升。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高度12200米,無外掛)254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高度12200米)98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20000米,最大爬升率(海平面)225米/秒,航程(不帶副油箱)1500千米,作戰半徑725千米,起飛滑跑距離800米,著陸滑跑距離800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