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壺妃子

藤壺妃子,源氏物語人物,源氏之父桐壺帝的愛妃,源氏與之有染,生下一子,後來即位稱冷泉帝。

基本信息

簡介

藤壺死時37歲,這事發生在書中第19回,那一回是寫光源氏31歲冬天至32歲秋天的事,以此推算,藤壺不過比源氏大5、6歲。早熟的源氏與葵姬結婚時“還只十二歲加冠之年”,他對藤壺的感情產生在婚姻之前,看來源氏和藤壺在一起時還都是少不經事的孩子。由於藤壺和桐壺更衣的肖似,源氏對藤壺兼有對母親般的依戀感,這兩個宮中最俊美善感的人本無血緣關係,加上皇帝特許兩人經常見面,這種種原因促使二人兩情相悅也是情理中的事吧?
對這種亂倫的情感日本文學中描寫得不少,川端康成的《千隻鶴》就有過類似的描繪,《源氏物語》對源氏追求夕顏後來又對其女兒依依不捨也有大篇幅的鋪敘,作者描寫時的心態也沒什麼不自然,藤壺的特殊在於她是皇后。皇后的人生決不能是隨心所欲的,尤其當涉及帝位的傳承和權勢的分配的時候,浪漫如紫式部也不能不顧及這一點,這是力求寫出人生真相的文學大師的共同特點。

經歷


在紫式部看來,皇后即使一時衝動作出無法挽回的事情,即使自己真的心有所愛,她也應該審時度勢,力挽狂瀾,應該考慮的不是個人的情感,更多的是利害衝突。“我身世世懷長恨,只為君心越禮多”,因此小說中源氏的一往情深、膽大妄為給藤壺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恐懼,藤壺被驚嚇到幾乎半死的狀態;更可憐的是,為了皇太子的前途著想,藤壺甚至還要從這個角度周全地顧及源氏的心情,因為“倘使這個後援人心中有了隔閡,於皇太子甚是不利”,這些苦衷是身為大丈夫的源氏都沒有想到,也沒有毅力做到的,藤壺的克制態度和考慮周全是紫式部眼中稱職的皇后的形象。藤壺先是皇后,然後才是個女人,我想這是作者對這個人物的定位。
據說《源氏物語》是紫式部寫給未來皇后的教科書(起碼這是其中的目的之一),她在藤壺身上的用意很明顯。為了襯托藤壺,作者還把她和朧月夜對比來寫,用了慣用的參差對照的寫法。朧月夜是個敢為愛犧牲一切的有激情、有魅力的女人,沒有世俗之人腦中的那些勢利觀念,但她和源氏一味縱情的結果釀成了大禍。身為皇后過於放縱自己的情感是紫式部不贊成的,紫式部用事實清楚表明了她對這兩個人物的態度和欣賞程度。可能是以此來打造和教育她的學生__未來的皇后的吧?
但我們因此在書中看到了近於完美的藤壺,她出身於帝王之家,深知宮廷鬥爭的厲害,又有一顆善良克己的心,溫柔聰慧的性格,她的心胸和見識遠在一般人之上,能在男性都不能決斷和止步的地方止步。她決不會讓自己以及她所愛的人的生活落入不可收拾的地步的,對有些男性來說這樣的女人可能是無價之寶。有人把激烈的情感比作一場大火,大火過後的一片狼籍總是有點慘烈,大多數人還是想生活得安寧和美好,而不是毀滅吧?我曾經聽過一個男性對自己一個不辭而別的情人的讚嘆和感謝,多虧了對方的決斷,否則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會是怎樣的不可收拾。如果從這個角度說,藤壺不僅是個合格的皇后,可能也是難得的女人。在藤壺和源氏的關係中,是藤壺用盡了所有的力氣使兩個人的關係行進在相對安全的路上的,這種掌握方向感且急需決斷的職責,本來大多由男人來作,這裡卻是柔弱的藤壺擔起了它。
沒有人不犯錯誤,重要的是知道適可而止。人活在這個世界不可能僅僅為了自己,人是有責任的,藤壺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她也因此贏得了人們的尊敬,以及劫難的平安度過。當然藤壺是可憐的,可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不可憐的。今天環境把你放在什麼位置上,決定了你應該做好什麼。作藤壺那樣的女人,也是一種選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