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1929年生於浙江省嘉興。蕭穆隨父母遷至河南開封。6歲入開封市省會第二國小啟蒙,以後隨家庭展轉遷移,先後在南京、杭州、溫州、松陽各地國小讀書。抗日戰爭爆發,全家避往四川重慶。1938年秋,蕭穆入重慶北碚鎮重慶師範附屬國小讀四年級。
1941年秋國小畢業後,入重慶青木關鎮八廟堂戰區來渝學生進修班國中一年級,公費。1943年春轉學至重慶沙坪壩中央大學附屬中學,插入春季班重讀國中二年級。1944年冬國中畢業後考入本校高中。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夏秋之際,中大附中“復員”遷返南京。1948年1月,以文科班第一名的成績高中畢業,免試保送中央大學經濟系。秋季入學之前,在江蘇省江寧縣東山鎮國小任教一個學期。
1948年9月在南京中央大學經濟系就讀。
1949年4月1日,參加南京學生運動,隨即被吸收為地下青年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社”社員,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直接領導下工作。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後不久,被派往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部,協助軍代表接管南京市立第二女子中學。6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文藝新聞大隊,在二中隊接受參軍後的基本教育,結業時被平為一等學習模範。
1949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
1952年4月,調至西南軍區後勤政治部機關,任文化科見習幹事。
1952年7月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工作,任幹事,生產科、計畫科副科長,從事影片生產調度、組織計畫工作。
1961年始,業餘就讀於吳晗任校長的北京電視大學中文系,1965年畢業。
文化大革命中失去了在生產管理部門繼續工作的機會,一度到山西省曲沃縣高顯鎮總政治部“五七幹校”勞動鍛鍊。
1972年調任故事片編輯部編輯、編輯組長。
197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3年起任故事片室主任。
1984年10月,南京大學(解放後院校調整,中央大學部分院系併入南京大學)按照中央有關規定,補發給經濟系本科畢業證書。
1985年3月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負責組織革命戰爭歷史巨片《大決戰》(3部6集)的創作、攝製等工作,歷時6年。
1986年至1989年間曾先後參加西柏林電影節、香港電影節,分別任中國電影代表團團長和副團長,還數次赴日本、香港等地考察電影事業。
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92年9月在北京離休,獲中央軍委頒發的勝利功勳榮譽章。
2013年4月12日14時20分在解放軍301醫院逝世,享年83歲。
社會職務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主席團委員、中國電影製片協會常務理事。電影權益保護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理事。
榮譽
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榮譽功勳章及解放大西南榮譽紀念章;在八一電影製片廠立三等功一次。獲《大決戰》特殊貢獻獎。
作品
先後參與創作了電影劇本《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與周克芹合作)、《巴山兒女》、(與楊星火、伍近先合作)、《映山紅》(與王願堅、黎汝清合作)等;
編輯譯製《平也大捷》、《東帥烈火》、《鴟高戰鬥》、《烏明森林伏擊戰》等5部短片和其他4部影片;
組稿及組織拍攝了《路漫漫》 、《雷雨之前》、《怒吼吧!黃河》、《螺鏇》等幾十餘部影片,其中影片《路漫漫》1982年獲國家優秀影片獎。發表各類文章50餘篇。
在其擔任八一廠廠長期間,組織創作了革命軍事歷史巨片《巍巍崑崙》、《大決戰》等一系列影片,曾任《大決戰》攝製總指揮。 還組織了多起與海外電影同行合作拍片的活動:與加拿大合拍《白求恩》,與日本合拍《敦煌》,與香港合拍《閃電行動》、《中國三軍揭密》等。
家庭
祖父蕭子山(1871-1952)因家境困窘,於1891年前後,隻身帶8塊銀元赴上海投靠親友謀生,後長期居住於浙江嘉興,做過雜工、廚師、水果商販,最後經營手工織襪,民國出年軍閥混戰時破產。蕭穆的父輩均出生於嘉興,後舉家遷移外地。抗日戰爭勝利後,蕭子山及其妻郭愛子(1885-1967)於1946年秋重返潮陽宅美村,借居於其弟蕭子堅宅中,五六十年代先後病故。
父蕭明新(1906-1986)上海大夏畢業,解放後任東北財經學院教授,吉林省吉安縣政協常委。蕭穆系長子,以下6妹1弟:長妹蕭宏懿、二妹蕭宏達、三妹蕭宏立、四妹蕭宏本、五妹蕭宏遠、六妹蕭宏慧、小弟蕭宏正。
1955年,蕭穆與陸方(1931年生,原籍江蘇太倉,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曾任八一廠記錄片編導、主編、高級編輯,1993年離職休養)結婚。1956年生長女蕭雪松(首都聯合大學紡織工學院畢業,現在加拿大);1961年得幼女蕭嶺梅(成都科技大學化學系畢業,首都師範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