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黃芽

蒙山黃芽

蒙山黃芽,四川茶農創製的名茶。以蒙山牌註冊商標名世(註:蒙山黃芽,與古今名茶蒙頂黃芽為同一品種,因生產廠家註冊商標不同,故茶名有“山”與“頂”之別),產於四川省名山縣蒙頂山山區——四川省國營名山縣茶廠。蒙山頂有五峰,最高為上清峰,海拔1440米。群峰競秀,樹木蒼翠。產區土層深厚,ph值4.5~5.4;年均氣溫13℃左右;年降水量2000~2200毫米;雲霧日全年長達220多天,形成雨多、霧多、雲多三大特點。在此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中,茶樹生長繁茂,茶芽鮮嫩,持嫩性強。

採制工藝與茶品

蒙山黃芽的採制工藝與茶品:以每年清明節前採下的鱗片開展的圓肥單芽為原料,經過一殺青、兩色黃、一堆放、三復鍋、二烘焙等製作工藝,使成茶芽條勻整,扁平挺直,色澤黃潤,全毫顯露;湯色黃中透碧,甜香鮮嫩,甘醇鮮爽;葉底全芽嫩黃。是黃芽類名茶極品。

蒙山茶栽培始於西漢,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唐元和八年(813)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載:“嚴道縣蒙山在縣南

蒙山黃芽 蒙山黃芽

十里,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每年清明節前,名山縣令擇吉日,沐浴禮拜,朝服登山,請山上寺院主持大和尚焚香禱告,開啟茶園。在“皇茶園”中採摘茶葉360片(合夏曆全年日數),炒製成茶,存入兩隻銀瓶,貢送京都,供帝王祭祖之用。同時,在蒙山上清峰、甘露峰、玉女峰、井泉峰、菱角峰等處採摘“凡種”茶葉,揉製成團,名“顆子茶”,貯於18隻錫瓶之內,陪貢入京,稱作陪茶。這正如有詩所云:“蒙茸香葉如輕羅,自唐進貢入天府。”蒙頂茶年年作為貢品奉獻歷代皇室享用,直到清末罷貢,長達一千一百多年。新中國成立後,(1959年)蒙頂茶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發展

如今蒙山茶葉的開發生產已有了很大的發展,產量、質量都有很大提高。今屬四川蒙山茶葉集團公司的企業,除國營名山縣茶廠之外,還有名山縣茶葉公司、名山縣茶樹良種繁育場、名山縣蒙山茶場、名山縣蒙峰茶廠、中外合資蜀名茶葉有限公司等六家茶廠都生產蒙山茶。蒙山茶的開發與生產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光輝歷史發展階段,將有更多、更好的蒙山茶投放市場,以滿足茗飲者的需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