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代爾-弗萊明模型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

20世紀60年代,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A. Mundell)和J.馬庫斯·弗萊明(J.Marcus Flemins)提出了開放經濟條件下的蒙代爾—弗萊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模型,簡稱M-F模型),即通常所說的經典M-F模型。該模型擴展了對外開放經濟條件下不同政策效應的分析,說明了資本是否自由流動以及不同的匯率制度對一國巨觀經濟的影響。其目的是要證明固定匯率制度下的“米德衝突”可以得到解決。模型假設

模型假定

1.假定價格在短期內是不變的;

2.假定經濟中的產出完全由總需求決定;

3.假定貨幣是非中性的,貨幣的需求不僅與收入相關,而且與實際利率負相關;

4.假定商品和資本可以在國際市場完全自由流動,資本的自由流動可以消除任何國內外市場的利率差別。

模型結論摘要

1. 在沒有資本流動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在固定匯率下在影響與改變一國的收入方面短期是有效的,但長期來看是無效的,在浮動匯率下則更為有效;

2. 在資本有限流動情況下,整個調整結構與政策效應與沒有資本流動時基本一樣;

3. 而在資本完全可流動情況下,貨幣政策在固定匯率時在影響與改變一國的收入方面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但在浮動匯率下,則是有效的。

兩國模型

(一般討論兩國模型為例)

模型內的四個市場

第一國的國內商品市場

第二國的國內商品市場

資本市場(利率r)

外匯市場(匯率w)

模型內主要函式

兩國的投資I1(r)和I2(r)第一國的經常項目餘額B1(Y1, Y2, w)

兩國的流動性偏好(貨幣需求)L1(Y1, r)和L2(Y2, r)

涉及變數

內生變數:

兩國總產出Y1和Y2

利率r

匯率w

外生變數:

兩國名義貨幣供給M(因價格水平P假設為固定,所以實際貨幣供給M/P也是外生變數)

兩國的自發性支出A1和A2

研究摘要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考察的是資本完全流動的情形,資本完全流動意味著資產所有者認為國內證券與國外證券之間可以完全替代。因此,只要國內利率超過國外利率就會吸引資本大量流入;或者只要國內利率低於國外利率,就會使資產所有者拋售國內資產,引起大量資本外流。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著重分析了在資本完全流動的前提之下財政、貨幣政策的不同效應。

核心結論

固定匯率制下的情形

在固定匯率制下,資本完全流動的條件使得貨幣政策無力影響收入水平,只能影響儲備水平;而財政政策在影響收入方面則變得更有效力,因為它所造成的資本流入增加了貨幣供給量,從而避免了利率上升對收入增長的負作用。

引入浮動匯率制下的情形

(1)貨幣政策-無論在哪種資本流動性假設下,貨幣政策在提高收入方面都比固定匯率制下更加有效(P624-625圖) 。

(2)財政政策-在資本完全不流動的情形下,浮動匯率下收入的增長大於固定匯率下的收入增量;在有限資本流動性的情形下,財政政策的擴張性影響仍然有效,但是收入的增長幅度小於固定匯率制下情形;在資本具有完全流動性的情形下,財政政策對於刺激收入增長是無能為力的。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適用範圍

蒙代爾自己認為,要對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套用有所限定,模型的結論並非不可避免,它們並不適用於所有國家。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套用最好的三個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個經濟體:美國、日本和德國,它們擁有強大的貨幣。這絕非偶然。三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個經濟體,而且是最富裕的三個經濟體,擁有最發達的資本市場。它們實施財政擴張時的各種條件,都能夠保持貨幣緊縮。 很少有開發中國家(如果有的話)適契約樣的結論。原因之一是:開發中國家實施財政擴張時,通常都伴隨著銀根放鬆和外部投機資本對本國貨幣的衝擊。

對許多開發中國家來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沒有多大區別。原因是:

首先,這些國家沒有以本國貨幣交易的發達資本市場,

第二,緊跟財政赤字之後,很快就出現貨幣擴張。

蒙代爾個人不用蒙代爾—弗萊明式的國際巨觀經濟模型來分析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問題,並希望他的學生也不要這樣做。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基本結論

貨幣政策在固定匯率下對刺激經濟毫無效果,在浮動匯率下則效果顯著;

財政政策在固定匯率下對刺激機經濟效果顯著,在浮動匯率下則效果甚微或毫無效果。

蒙代爾在後來的一篇文章“資本流動和國家相對大小”中將數學模型推廣到整個世界經濟:

首先證明了在固定匯率下貨幣政策的效果並沒有完全喪失,相反,貨幣政策效果傳遞到國外;

其次證明了在浮動匯率下(以及資本完全流動)財政政策效果並沒有喪失,而是傳遞到世界其他地區。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缺陷

一,它遺漏了關於國際資本市場中存量均衡的討論,因為在模型中,蒙代爾認為國際資本流動是利率差別的唯一函式,因而只要存在利差,資本就會一貫的流動從而彌補任何水平的經常項目不平衡,而在現實中各國間的利率差別普遍存在。

二,在外部均衡的標準上蒙代爾非常強調資本賬戶,而國際資本流動是利率差別的唯一函式,因此如果一國出現國際收支逆差,只有通過提高國內利率以吸引資本流入,但是這既是一個擠出私人投資,又是依靠對外債台高築的取得外部均衡的政策。

因此無論是貨幣主義的以儲備衡量的外部均衡標準—國際收支平衡,還是蒙代爾強調的資本賬戶的外均衡標準都存在缺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