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代爾模型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目的是要證明固定匯率制度下的“米德衝突”可以得到解決。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套用最好的三個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個經濟體:美國、日本和德國,它們擁有強大的貨幣。 M-F模型認為,固定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之所以無效,是由於在這種制度下。

蒙代爾模型

是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分析貨幣政策效力的主要工具,被稱為開放經濟下進行巨觀分析的工作母機。
它將封閉經濟下的巨觀分析工具IS-LM模型擴展到開放經濟下,並按照資本國際流動性的不同,對固定匯率制與浮動匯率制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作用機制、政策效力進行了分析研究。
蒙代爾與弗萊明進一步擴展了米德對外開放經濟條件下不同政策效應的分析,說明了資本是否自由流動以及不同的匯率制度對一國巨觀經濟的影響,因而被稱為蒙代爾—弗萊明模型。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目的是要證明固定匯率制度下的“米德衝突”可以得到解決。在該模型中,經常項目淨差額是實際收入(Y)和匯率(E)的函式;資本項目淨差額是本國與外國利差()的函式;實際收入(Y)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函式,它隨政府支出(G)的增加而增加,隨利率的提高而減少。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基本結論是:貨幣政策在固定匯率下對刺激經濟毫無效果,在浮動匯率下則效果顯著;財政政策在固定匯率下對刺激機經濟效果顯著,在浮動匯率下則效果甚微或毫無效果。
蒙代爾在後來的一篇文章“資本流動和國家相對大小”中將數學模型推廣到整個世界經濟,首先證明了在固定匯率下貨幣政策的效果並沒有完全喪失,相反,貨幣政策效果傳遞到國外;其次證明了在浮動匯率下(以及資本完全流動)採擇懷念感政策效果並沒有喪失,而是傳遞到世界其他地區。
蒙代爾自己認為,要對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套用有所限定,模型的結論並非不可避免,它們並不適用於所有國家。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套用最好的三個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個經濟體:美國、日本和德國,它們擁有強大的貨幣。這絕非偶然。三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個經濟體,而且是最富裕的三個經濟體,擁有最發達的資本市場。它們實施財政擴張時的各種條件,都能夠保持貨幣緊縮。
很少有開發中國家(如果有的話)適契約樣的結論。原因之一是:開發中國家實施財政擴張時,通常都伴隨著銀根放鬆和外部投機資本對本國貨幣的衝擊。對許多開發中國家來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沒有多大區別。原因是:首先,這些國家沒有以本國貨幣交易的發達資本市場,第二,緊跟財政赤字之後,很快就出現貨幣擴張。蒙代爾個人不用蒙代爾—弗萊明式的國際巨觀經濟模型來分析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問題,並希望他的學生也不要這樣做。
M-F模型認為,固定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之所以無效,是由於在這種制度下。當央行企圖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使得LM曲線從LM1向LM2方向右移的方式來降低利率、刺激總需求時,本國利率水平下一旦下降到CM曲線之下,在資本自由流動的條件下,會引起資本外流,並對外匯匯率產生升值壓力。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央行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會被迫向外匯市場賣出外匯,買入本幣。這會使貨幣供應量減少,使LM曲線反過來向左上方位移,並返回其初始位置,從而使央行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刺激總需求、增加產出的努力發生逆轉,並最終失敗。因此,在固定匯率下,貨幣當局不能自主決定貨幣供應量和LM曲線的位置,也不能有效地影響利率水平,所以貨幣政策是無效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