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訥,清康熙丙午(1666年)科舉人,丁未(1667年)科探花及第,由弘文院編修改翰林編修,日講起居注官、中允侍講、升侍讀學士,又越級提拔為禮部侍郎(正二品)。以禮部侍郎任順天府提督學政。到任,禁止送禮,拒絕賄囑,讀書人的不正之風得到整肅。主乙丑會闈,得人尤盛。由禮部侍郎、經筵講官,歷任戶部、吏部侍郎,升遷左都御史。此後,率領屬員議論工作務持大體;厭惡讀書人拉攏關係攀緣上升、上疏更改京闈分校體例;命令五城命案速結,不許株連;考核巡捕,清查巡虛冒,嚴密巡察,使盜賊盡失藏匿之所;定利息禁重債,抑富益貧,令豪勢屏息;還曾清理刑獄,多所平反。不久又以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出任兩江總督(從一品)。在總督內,激濁揚清,使兵民安定和睦。河工、屯田為淮、徐地區民害,特上奏皇帝罷之。宿遷為其建有祠堂。不知何故,降為侍讀學士。又升內閣學士,轉而以兵部侍郎街任漕運總督。蒞任設易知單,裁減船政廳官員,以杜絕剋扣。糧艘到達,準許旗丁遞交文即驗收放行。抽查運載大米預查冊內的新船,令旗丁當堂抽籤,而需索營求之弊近絕。復人京執掌都察院事。又罷官,不久復任左都御史,督修河工分築高堰。以疾卒於清河館舍,訥為人嚴峻耿直,沉靜穩重,雄才大略,不苟言笑,遇事果達,不以難易而迴避屈服。歷官中外,皆名顯赫之名聲。罷官歸鄉時,曾立族社設祭田;施粥放賑。其別墅先為縣城東門外路南,取名“土味園”,後為城南約一里處之柳村新建的“即園”。為保存康熙皇帝欽賜御書——《前赤壁賦》、《吟秋》絕句、律詩《吟秋》和“赤誠”兩個大字,在園內專門修建了“御書樓”,董訥一生著有《西台奏議》、《兩江疏草》、《督漕疏草》、《柳村集》十二卷、《華琯集》六卷。其中《柳村集》雖多詠園中之勝。但也偶有憫農憐商之作。縣內為其立有多處建築。死後賜祭葬,追加為正一品。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南巡幸訥故居,思念之,御書“眷念舊勞”四個大字,令其子董思凝懸乾於墓門。其妻鄭氏因夫贈一品夫人。
董訥二弟董訪,字禾問,人稱董上舍,別號致爽詩人。康熙乙卯(1675年)秋闈已考中舉人,填榜時,主考官因其餘左都御史之弟,怕涉留須拍馬之嫌,而置之一旁,遂絕意以做官而謀個人發展。出書極多而尤好作詩,識者以此把他和唐朝詩人許丁卯相類比。居所曰“似山亭”。
董訥之子董思凝,字養齋,年十二即作七言詩,考中秀才。康熙戊辰(1688年)成進士、侯選中書,參與編寫《大清律》。在編律中參照實際情況加以斟酌,處處慎重推敲,力求內容詳備。議敘授予刑部主事,後改任吏部文選司郎中。出任湖廣提學僉事,因公正廉明晉級一等,補為口北道參議。宣鎮兵餉支自道庫,庫官存扣零頭沿為陋規,思凝到任後悉除之。全郡兵民籍開煤窯為主要經濟來源,而旗員侵占據為己有,沒人敢管。思凝將詳情上奏,請求永遠禁止,受當地軍民長期崇敬。著有《養齋集》、《海棠巢詩集》、《淮草行》、《滇行草》。
董訥之孫董元度,字曲江,別號寄廬,乾隆丁卯(1747年)科舉人,乾隆壬申(1752年),年四十成進士,入詞館。不久,外任江西定遠知縣。僅一年北歸,任東昌府教授,任教十年以年老乞求還鄉。元度口吃而心達,貌謙遜而精神旺盛;性平易而言語婉轉和諧。稟承家學,自年少以年春柳詩擅長。年七十,仍兩目炯炯,談論、丰采如壯時。詩興所至,揮筆成詠,詩名響享譽國內。1979年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聊齋志異》,在題序中有其詞《調寄〈賀新涼〉》一闋。著有《舊雨草堂集》八卷,是集中刊印於乾隆戊戍年(1778年),末附有詩餘十二闋。廣西桂林胡德琳為之作《序》云:“曲江之詩和平爾雅,不為浮艷之態,亦無鈞章棘句之習。大抵根柢於義山(李商隱),而歸宿於放翁(陸游),間作長短句,含宮嚼徵老而不衰”。江西南昌萬廷蘭之序云:“寄廬性情平易,其言諧婉,尤長於七律,故‘集’,所錄較體為多。”《蒲褐山房詩說》說,元度因做官不順利,深有懷才不遇之感,“故其詩清婉中多感慨之作。”
董訥之曾孫,董芸,字香草,號書農,嘉慶戊午(1798年)科舉人。氣度風雅,飽讀經史。文章健雅,尤善於填詞和寫作辭賦,以詩著名於世,著有《半隱園詩集》、《詩話》十二卷,《廣齊章》一卷。詩集有嘉慶癸亥(1803年)歷城朱畹《跋》,大慨亦即其所刻印。《鄉園回憶錄》云:“董香草作詩不苛求,不務華,清和宛轉,情詞亹亹動人,曲江家法未墜也。”劉大紳《半隱園詩集》云:“董香草之為詩也,淪溟(李攀龍)之聲調,漁洋(王士禎)之神韻門有兼之無偏主之也。嘗著《詩話》,以明其旨趣之所在。蓋能成一家,而不好異議者。余謂可與《漁洋詩話》並傳於世。”
相關詞條
-
董姓[董姓]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己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
起源 始祖 郡望 堂號 祠聯 -
董[姓氏]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己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
起源 始祖 郡望 堂號 祠聯 -
董姓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己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
起源 始祖 郡望 堂號 祠聯 -
家族
家族以血統關係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組織,包括同一血統的幾輩人。現在也指網上為了同一愛好而聚到一起做某事,如玩遊戲時取相同名字。舊時,襄樊土著或外地遷入者定...
詞語解釋 家族形成 家族意義 家族文化 中華第一家族 -
莆田市宋會元侍中兼樞密副使黃中庸紀念館
叔琳(清探花)相繼以甲第顯名。 軍城始祖黃中庸家族四代聯登八進士...探花、三尚書、四宰相”;黃侍中文正公黃中庸宅在興化郡府西巷(今福建莆田...明文狀元黃觀和武狀元黃鉞;榜眼明一甲第二名進士黃鳳翔、探花清一甲第三名進士...
-
常州莊氏
常州莊氏常州莊氏代代榮耀莊氏家族的生息繁衍,幾乎把常州近千年的歷史穿連起來,循著莊氏家族的脈絡,人們可以走遍常州的東西南北, 體驗城市發展的心路歷程;循著莊家的脈絡,人們還能追述到中國近代史學思想的源頭:由這個家族...
常州莊氏 毗陵莊氏後人 -
毛筆書法家
賀知章懷素李邕智永徐浩柳公權楊凝式董美人墓誌 宋遼金 蘇軾黃庭堅米芾...,江蘇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人。十二歲便吟詩作書,詩有唐人風範,書學米、董...作品,無論從用筆到結體及風貌,均有濃郁的董書意味,用筆規矩而灑落,結構...
定義 說明 中國歷史上十大書法家排名 中國古代書法家 -
江西省[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歷史沿革江西開發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江西境內有邗越(乾越)、百濮,《荀子·勸學篇》註:“邗越古國名”。已...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江西省
歷史沿革江西開發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江西境內有邗越(乾越)、百濮,《荀子·勸學篇》註:“邗越古國名”。已...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