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萬壽岩遺址位於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岩前鎮岩前村西北的石灰岩孤峰上,由多處洞穴組成,屬舊石器時代遺址。萬壽岩遺址俗稱萬壽岩古人類遺址,第五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壽岩遺址區發現了石製品近百件,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與刮削器等,同時還有還有骨鏟、骨錐與角飾等發現、多種哺乳動物化石。時代為距今20萬年左右,為舊石器早期文化遺址。還發現了世界上罕見的早期人工石鋪面遺址,石鋪面揭露面積約120平方米,並發現了中國犀、虎、棕熊、牛類等伴生動物化石10餘種400多件。
萬壽岩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三明市岩前鎮本點東北向,驅車十來分鐘,即達山腳下。該岩由石灰岩構成,岩溶發育,生成十幾個洞穴。舊石器時代文化埋藏在靈峰洞和船帆洞內,遺址總面積1200多平方米,發掘面積400平方米,船帆洞下層文化層發現的距今約二萬年的人工石鋪地面,屬全國首次,世界罕見。共出土八百餘件石製品、少量的骨角器和20餘種動物化石,年代分別為18萬年和1-3萬年。萬壽岩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發現於1999年秋。
萬壽岩內不僅有古人類活動遺址,還有豐富的歷史人文和自然岩溶景觀。目前該遺址已被列入三元森林公園八大景之一。於2001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岩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把古人類在福建生活的歷史提前了十幾萬年,填補了福建省考古學年代上的一段空白,也是中國華東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洞穴類型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
考古情況
古人類遺址
萬壽岩遺址位於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岩前鎮岩前村西北的石灰岩孤峰上,,由多處洞穴組成,屬舊石器時代遺址。萬壽岩遺址俗稱萬壽岩古人類遺址,第五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石器早期文化遺址
萬壽岩遺址區發現了石製品近百件,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與刮削器等,同時還有還有骨鏟、骨錐與角飾等發現、多種哺乳動物化石。時代為距今20萬年左右,為舊石器早期文化遺址。還發現了世界上罕見的早期人工石鋪面遺址,石鋪面揭露面積約120平方米,並發現了中國犀、虎、棕熊、牛類等伴生動物化石10餘種400多件。
福建三明萬壽岩舊石器遺址
福建三明萬壽岩舊石器遺址,2000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三明萬壽岩舊石器遺址華東地區第一個洞穴類型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萬壽岩岩溶發育,生成若干洞穴,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即埋於其中的兩個洞穴———靈峰洞和船帆洞中。靈峰洞內清理出石製品75件,多數為斷塊、石核和石錘,其中石器11件。在這些石製品中,打片和加工石器用錘擊法,所產生的石片、石核和石器形制都不甚規整,具有一定的原始性,距今約18萬年。船帆洞內目前發掘堆積可分為10層,其中除宋元以後的晚期地層外。屬史前期的堆積包含上、下兩個文化層。下文化層出土的石製品近400件,其時代可能屬舊石器時代晚期,初步估計在距今2—3萬年前;上層文化的時代應晚於下文化層,出土的遺物中,其時代很可能越出舊石器時代,估計在距今1萬年左右或更晚。
考古總結
萬壽岩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把古人類在福建生活的歷史提前了十幾萬年,填補了福建省考古學年代上的一段空白,也是中國華東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洞穴類型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
景區景點
萬壽岩遺址,位於三明市岩前鎮岩前村西北的石灰岩山體,海拔359米,相對高度170米。山上有船帆洞、靈峰洞、龍津洞等多個溶洞。1999年秋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靈峰洞,位於岩體西南坡,相對高度37米,殘存面積約250平方米,在已清理的不到10平方米的鈣板層中,出土了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手錘等打制石器和中國犀、虎、水牛、竹鼠等哺乳類動物化石。鈣板鈾系測年為距今18.5±1.3萬年。
船帆洞,位於岩體西坡,相對高度3米,洞內文化堆積分上下兩層,下文化層出土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手錘等打制石器300多件和巨獏、中國犀、鬣狗、棕熊等10餘種哺乳類動物化石,並清理出約120平方米的人工石鋪地面,年代距今約2-3萬年。上文化層出土打制石器80餘件及少量局部磨製的骨鏟、骨錐與角飾等骨角製品,年代距今約1萬年。
文化結構
萬壽岩遺址的文化遺存,時代較早,延續時間跨度長久,洞穴形態及周圍環境完好,保存了大量有關當時人類生活及其環境背景的重要信息,是研究早期人類社會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演化歷史的重要資料,填補了福建舊石器時代人類居址的空白,把福建歷史向前推早了十餘萬年。被列為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2001年6月25日,萬壽岩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萬壽岩山體為主體,東至南坑東沿,南至岩坪南沿,西至淳化坂西沿,北至蕉坑仔南沿,總面積36萬平方米。
華東地區第一個洞穴類型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萬壽岩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把古人類在福建生活的歷史提前了十幾萬年,填補了福建省考古學年代上的一段空白,也是華東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洞穴類型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
萬壽岩岩溶發育,生成若干洞穴,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即埋於其中的兩個洞穴——靈峰洞和船帆洞中。靈峰洞內清理出石製品75件,多數為斷塊、石核和石錘,其中石器11件。在這些石製品中,打片和加工石器用錘擊法,所產生的石片、石核和石器形制都不甚規整,具有一定的原始性,距今約18萬年。
洞內目前發掘堆積可分為10層,其中除宋元以後的晚期地層外。屬史前期的堆積包含上、下兩個文化層。船帆洞下文化層發現的距今2至3萬年的人工石鋪面,屬全國首次發現,在世界範圍內亦屬罕見。下文化層出土的石製品近400件,其時代可能屬舊石器時代晚期,初步估計在距今2—3萬年前;上層文化的時代應晚於下文化層,出土的遺物中,其時代很可能越出舊石器時代,估計在距今1萬年左右或更晚。
萬壽岩船帆洞上層文化中,打制石器與磨製骨、角器共存的文化特徵更與“長濱文化”的潮音洞內涵相一致,而年代卻比潮音洞久遠數千年。它是閩台迄今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從而為研究海峽兩岸的遠古文化同根同源關係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可對比材料。它是閩台迄今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從而為研究海峽兩岸的遠古文化同根同源關係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可對比材料。
萬壽岩舊石器遺址是去年福建考古工作隊在對萬壽岩靈峰洞和船帆洞進行考古發掘時意外發現的。遺址總面積1200多平方米,已發掘400平方米,出土800多件石製品、少量的骨角器和20多種動物化石。它把古人類在福建的生活提前20萬年,並因此榮登2000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榜首。
開館巡禮
2006年11月20日至22日,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市召開。這是一次考古學界的學術交流盛會,並舉行“萬壽岩遺址博物館”開館儀式。
幽古華夏,廣袤神州,物華天寶,萬類競生。這片浩瀚的土地,埋藏著億萬年間滄海桑田、生物進化的實證——古生物化石。它們雖生命已逝,依然栩栩如生,昭示著進化的歷程和生命的永恆。三明人傑地靈,文化源遠流長,更有舊石器時代考古的諸多發現,特別是以萬壽岩為代表的古人類活動遺址,近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掘成果。這次國際性學術研討會在三明召開,就是對我市舊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工作的肯定,也為我市與外界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機。
研討會時間雖短,學術交流氣氛濃烈。40個報告讓與會者享用了一場學術盛宴。報告主講者不僅有資深的老一輩古脊椎動物學和古人類學工作者,如中科院院士吳新智,他做了題為“大荔人頭骨屬於海德堡人嗎?”的學術報告,也有年富力強的學術研究中堅,他們的報告展示了本學科領域最前沿研究成果,還有一批青年學者,他們的報告讓人看到青年人的活力與希望,看到中國古脊椎動物學與古人類學研究事業後繼有人。來自俄羅斯、法國等國外學者的學術報告,令與會者獲取國外同行最新研究成果。
與會專家學者除參加學術研討外,留下他們的足跡———萬壽岩遺址博物館開館,與會專家學者冒雨參加開館儀式。這座造型別致,文化氛圍濃厚的博物館,與萬壽遺址融為一體,成為一處獨特風景。館內收藏了萬壽岩遺址發掘出的石器、動物化石等文物,生動展示了遺址發掘過程和價值所在。冬雨淅瀝,幽思綿綿。博物館內外,專家學者紛紛拍照留戀。隨後,專家學者參觀了萬壽岩遺址,如同穿越時空隧道,感受古人類的生活環境和不凡創造。
這一國際性學術盛會,是一次成功的學術文化交流。今時短暫,歷史悠遠。在明期間,與會專家學者還參觀了永安安貞堡和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等歷史自然遺存。三明這片具悠久歷史文化的土地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福建三明旅遊景點
白岩公園 | 陳氏大宗祠 | 閩西革命烈士紀念碑 | 狐狸洞 | 九阜山自然保護區 | 靈台山 | 蘿蔔岩自然保護區 | 七仙洞 | 麒麟山公園 | 十里平流 | 牙梳山自然保護區 | 楊時墓 | 豫章賢祠 | 正順廟 | 證覺寺 | 大仙峰自然保護區 | 虎頭山 | 貢川古城 | 蛟湖 | 九龍潭 | 均峰山自然保護區 | 南溪書院 | 七星岩 | 沙陽樂園 | 石壁 | 泰寧 | 峨嵋峰 | 金鐃山 | 九龍湖 | 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 瑞雲山 | 三元格氏栲森林公園 | 淘金山 | 永安天寶岩自然保護區 | 天鵝洞群風景區 | 萬壽岩 | 玉虛洞 | 狀元岩 | 安貞堡 | 貓兒山國家森林公園 | 上清溪 | 福建泰寧世界地質公園 | 玉華洞 | 大金湖 | 鱗隱石林 | 尚書第 | 桃源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