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大仙峰自然保護區 位於大田縣屏山鄉許山村境內,總面積6893公項;其中,核心區1848公頃。該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動植物。
大仙峰有主、次兩峰。主峰海拔1553.4米,直插雲霄,為大田縣最高峰。山腰原有一座建於宋代的崇聖岩寺,寺廟占地2000多平方米,有上、下兩佛堂、17個佛廳、70餘間僧舍,占地2000平方米,可容納千餘人。該寺毀於1959年的山洪,惟留舊址。2003年初,大仙峰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大田大仙峰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大田縣南部,為福建省的地心,涉及大田縣屏山鄉、石牌鎮、謝洋鄉、武陵鄉和吳山鄉5個鄉鎮12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7°47′02″~117°53′00″,北緯25°32′02″~25°38′01″。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黃山松群落。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地貌特徵
保護區地貌以中山為主,東西兩面高、中間低,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大仙峰位於保護區的東面,海拔1553.4m,為大田縣的最高峰,山勢陡峭,西南的象山海拔1432m,中部大骨山1389m,位於北面的大仙峰腳下的老厝海拔490m,相對高差達1063m。保護區土壤類型分為紅壤、黃紅壤、黃壤、高山草甸土等。氣候中、南亞熱帶兼有氣候區,四季分明,年降雨量在1800~1900mm,年均溫度在16~18℃。
植物資源
保護區植被區劃上屬於中國東部濕潤森林區中亞熱帶照葉林植被帶南嶺東部山地常綠櫧類照葉林區閩中閩東戴雲山——鷲峰山北部常綠櫧類照葉林小區。植被隨海拔高度變化而呈不同,從低海拔至高海拔依次分布著常綠闊葉林、常綠針闊混交林、竹林、針葉林、灌叢、中山草甸6種植被類型。
保護區植物資源豐富,已查明野生植物129科582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的有閩楠、香樟、香榧、櫸樹、花櫚木、金毛狗及12種蘭科植物。
動物資源
保護區動物區系屬東洋界華中區東部丘陵平原亞區。已查明野生動物有45科210種,其中哺乳動物6目10科10種、鳥類11目20科59種、爬行類3目8科19種、兩棲類2目5科16種、魚類5目6科11種。列入國家重點的野生動物有2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金錢豹、雲豹、白頸長尾雉、蟒蛇、黿等5種,國家二級保護的有獼猴、穿山甲、小靈貓(Viverricula indica )、大靈貓(Viverra zibetha)、白鷳、勺雞、林雕(Jctinaetus malayensis)、褐翅鴉鵑、褐林鴞、虎紋蛙(Rana tigrina)等15種。六十年代還發現華南虎蹤跡。此外,還有昆蟲506種,大型真菌5科9種。
環境保護
1996年3月省植物學會組織廈門大學生物系、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福建師範大學生物工程學院、三明真菌研究所、福建農業大學等專家教授對大仙峰及毗鄰地區進行考察,認為大仙峰為大田縣境內第一高峰,保存有較大面積的黃山松林和常綠闊葉林,植被垂直分布較明顯,物種豐富,並是大田縣最大河流——均溪的源頭,向縣委、縣政府提出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建議書,2001年大田縣政府成立大仙峰自然保護區工作領導小組,同年9月縣政府提出建立大仙峰省級自然保護區的請示,2003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省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經大田縣編委批准成立了副科級事業單位管理機構,編制6人,隸屬於大田縣林業局。
福建三明旅遊景點
白岩公園 | 陳氏大宗祠 | 閩西革命烈士紀念碑 | 狐狸洞 | 九阜山自然保護區 | 靈台山 | 蘿蔔岩自然保護區 | 七仙洞 | 麒麟山公園 | 十里平流 | 牙梳山自然保護區 | 楊時墓 | 豫章賢祠 | 正順廟 | 證覺寺 | 大仙峰自然保護區 | 虎頭山 | 貢川古城 | 蛟湖 | 九龍潭 | 均峰山自然保護區 | 南溪書院 | 七星岩 | 沙陽樂園 | 石壁 | 泰寧 | 峨嵋峰 | 金鐃山 | 九龍湖 | 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 瑞雲山 | 三元格氏栲森林公園 | 淘金山 | 永安天寶岩自然保護區 | 天鵝洞群風景區 | 萬壽岩 | 玉虛洞 | 狀元岩 | 安貞堡 | 貓兒山國家森林公園 | 上清溪 | 福建泰寧世界地質公園 | 玉華洞 | 大金湖 | 鱗隱石林 | 尚書第 | 桃源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