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三元森林公園八大景之一萬壽岩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建三明市岩前鎮本點東北向,驅車十來分鐘,即達山腳下。目前該遺址已被列入三元森林公園八大景之一併且在2001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特徵
此岩由灰岩構成,岩溶發育,生成十幾個洞穴,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埋藏在靈峰洞和船帆洞兩個洞內。遺址總面積1200多平方米,發掘面積400平方米,共出土800多件石製品、少量的骨角器和20 多種動物化石,經國家文物局、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大學等部門和單位的專家學者論證,認為其年代分別為18.5萬年前和1至3萬年前。文物考古專家和第四紀地質專家認為,福建三明萬壽岩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發現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其中靈峰洞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的發現,把古人類在福建生活的歷史提前了十幾萬年,填補了福建省考古學年代上的一段空白,也是華東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洞穴類型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船帆洞發現的人工石鋪面,屬全國首次發現,在世界範圍內亦屬少見。船帆洞發現的磨製骨、角器與粗糙的石製品組合的發現,為研究舊石器時代向高階段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靈峰洞與船帆洞遺址同處一座岩體山上,時間上跨越了舊石器時代的早、晚、末三個階段,是福建省乃至整個東南沿海地區目前所僅有的。在兩個遺址中出土少量的銳棱砸石核和石片,對研究閩台史前文化淵源意義重大。
考古發現
考古工作者最近在福建三明萬壽岩的兩個洞穴中分別發現了距今近20萬年的舊石器早期文化遺址和距今2至3萬年的舊石器晚期人工石鋪面。這一重大考古發現,把古人類在福建生活的歷史推至18萬年前,並為閩台同根同祖進一步提供了實物資料。
萬壽岩隸屬三明市三元區岩前村,東距三明市17公里,岩頂海拔359米,相對高度170米。去年9月至今年1月,由福建省有關部門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對位於萬壽岩之中的靈峰洞和船帆洞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400平方米,出土石製品800餘件,以及少量骨器、角器和一批哺乳動物化石。其中靈峰洞遺址位於萬壽岩西南面的峭壁上,在洞內堆積的第三層中,清理出石製品70多件及一批哺乳動物化石,該層鈣板經鈾系法測定,年代為距今18.5萬年。船帆洞遺址位於萬壽岩西坡岩腳,洞內地層包含上、下兩組文化堆積。下文化層年代為距今2至3萬年,在此發現了世界上罕見的早期人工石鋪面遺址,石鋪面揭露面積約120平方米,並發現了巨貘、中國犀、鬣狗、虎、棕熊、牛類等伴生動物化石10餘種400多件。上文化層年代為距今1萬年左右,出土石製品80多件。
靈峰洞與船帆洞兩個遺址雖然時間上跨越十幾萬年,但石器的風格具有明顯的傳承關係。權威專家研究後認為,萬壽岩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把古人類在福建生活的歷史提前了十幾萬年,填補了福建省考古學年代上的一段空白,也是華東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洞穴類型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而在船帆洞下文化層發現的距今2至3萬年的人工石鋪面,屬全國首次發現,在世界範圍內亦屬罕見。
專家們特別指出,以往在貴州和台灣兩地的許多史前遺址里,都曾發現過大量銳砸擊石片和石核,因此在探討台灣史前文化之源時,海峽兩岸考古學家都有源自貴州的共識,但這種技術影響如何東遷入島,其路線是不明的,現在福建萬壽岩遺址里也出土了少量此類石片和石核,這為台灣史前文化之源的研究拉近了空間的距離,為兩岸同根同源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與佐證。
專家們還提出,從船帆洞下文化層石製品組合看,其中有較多加工精細的石片刮削器和少量的尖狀器,但它們又不見於靈峰洞和船帆洞的上文化層;而所出土的石製品總體來說,小於中國南方的礫石器文化而大於北方石片石器文化,這些都為研究中國東部舊石器文化提出了新課題。
萬壽岩為一石灰岩體,原為三明鋼鐵廠的石灰採礦點,其山體一面已被多年開採。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後,國家文物局和省市各級政府給予了高度重視。福建省文化廳還計畫在三明萬壽岩建立福建省博物館三明考古工作站,以加大對該遺址的發掘、研究與保護力度。
考古價值
靈峰洞為迄今華東地區第一個洞穴類型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把古人類在福建境內生存的歷史提前了10多萬年,它的發現為了解古人類在東南地區的技術發展、生存方式和行為特點,以及探討中更新世閩台區域的生態環境並為台灣史前文化追根溯源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船帆洞的發現的石鋪地面現象,在全國尚屬首次,它反映了古人類已經有了改造環境的意識,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船帆洞石製品的組合為研究中國東部舊石器文化提出了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