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菀wǎn[形]
茂盛的樣子[exuberant;flourishing;luxuriant;thick]
菀彼桑柔。——《詩·大雅·桑柔》。傳:“菀,茂貌。”
有菀其特。——《詩·小雅·正月》
〔紫~〕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二米餘,葉有鋸齒。根和根莖可入藥。
菀yù
[形]
(1)茂盛[luxuriant]
如:菀柳,指枝葉茂盛的柳樹。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詩·小雅·菀柳》
逍遙陂塘之上,吟詠菀柳之下。——《與從弟君苗君胄書》
又如:菀枯,草木的茂盛與枯萎,比喻人的榮辱、優劣。
(2)通“蘊”。鬱結[gloomy]。如:菀結(鬱結,積結);菀熱(鬱積熱氣)
菀yǔ
(1)ㄨㄢˇ
(2)草木茂盛的樣子。
(3)鄭碼:EWRY,U:83C0,GBK:DDD2
(4)筆畫數:11,部首:艹,筆順編號:12244535455
菀yùn
(1)ㄩㄣˋ
(2)古同“蘊”,鬱結,積滯。
(3)鄭碼:EWRY,U:83C0,GBK:DDD2
(4)筆畫數:11,部首:艹,筆順編號:12244535455
方言集匯
◎粵語:jyun2◎客家話:
[台灣四縣腔]won3|wan3ngut7
[客英字典]von3|van3ngut7
[海陸豐腔]won3|wan3ngut7
康熙字典
原文:【唐韻】於阮切,音婉。【說文】茈菀,出漢中房陵。【本草】紫菀,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許愼作茈菀。又【博雅】女腸,女菀也。
又茂盛貌。【詩·小雅】瞻彼阪田,有菀其特。【箋】菀然茂特之苗。【又】有菀者柳。【傳】菀,茂木也。
又【前漢·百官表】邊郡六牧師菀令。
又【水經注】菀川,水出勇士縣之子城。
又通苑。詳苑字註。
又【廣韻】紆勿切,音鬱。義同。
又【集韻】與蘊同。
詞組套用
菀濁 菀結 菀柳 菀抑
菀牧 邑菀 紫菀 白菀
沈菀 菀勃 菀菀 菀枯
紫菀 枯菀 楛菀 集菀
桂菀 根菀 菀窳婦人 菀枯盈虛
菀枯隆殺
詩詞出處
出自《春詞二首(樂府詩題作陌上桑)》作者常建
菀菀黃柳絲濛濛雜花垂
日高紅妝臥倚對春光遲
寧知傍淇水騕褭黃金羈
翳翳陌上桑南枝交北堂
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
非但畏蠶飢盈盈嬌路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