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義
基本信息
漢語拼音:wǎn
書寫:挽
部首: 扌 部首筆劃: 3
繁體: 挽 全字筆劃: 10
五筆: rqkq
挽 <動>
(形聲。從手,從免,免亦聲。“免”意為“拖拉”。“手”與“免”聯合起來表示“用手托拉”。本義:用手牽引、拖拉)
同本義
挽,引也。――《小爾雅·廣詁》
挽,引之也。――《說文》
挽,輓車也。――《廣韻》
或挽之,或推之。――《左傳·襄公十四年》。注:“前牽曰挽。”
婁敬脫挽輅。――《史記·劉敬傳》
轉粟輓輸以為之備。――《漢書·韓安國傳》
挽炮車者。――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挽郎(出葬時,牽紼唱輓歌的少年);挽強(拉強弓);挽滿(拉滿弓);輓車(拉車);挽住(憋住);挽手兒(韁繩);輓歌郎(出殯時替喪家在靈前唱輓歌的人);挽強為弱(使強變弱)
悼念死者 [lam]
網路名詞
網路名詞“挽尊”的縮寫,全稱是挽救(樓主)尊嚴。一般是指樓主發完帖子後,長時間沒有人回復,或者樓主發的內容比較冷、無聊,其他人回復時戲謔樓主的意思。為網路用語,即多在網路上流行的非正式語言。多為諧音、錯別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詞,以及在論壇上引起流行的經典語錄。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無遠切《集韻》武遠切,音晚。引也。
又輓歌。《唐書·建寧王倓傳》李泌為輓詞,追述倓志,命挽士唱。《崔豹·古今注》薤露蒿里二章,李延年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為輓歌。
又《韻會》《正韻》無販切,音萬。
又《集韻》美辨切,音免。義同。◎按挽挽通。
其他解釋
挽wǎn
解釋:
⒈設法扭轉局勢使變好或復原:~救。力~狂瀾。
公(袁可立)引咫尺之義折之。雖無所匡挽,而義形之意再見之矣。——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⒉拉,牽引:~弓。~車。
⒊哀喪,悼念:~詞。哀~。
⒋通"綰"。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