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草子
《枕草子》(まくらのそうし), 日本平安時代的散文集。 十一世紀初完成。作者清少納言,平安時代有名的才女,家學淵源,深通和歌又熟諳漢學。據跋文稱,作品以“春是破曉時分為最好”起始,跋文終結,長短不一,共有三百餘段。全文大體可分為三種形式的段落。一是類聚形式的段落,通過長期、細緻和深入地觀察和思考,將彼此相關、相悖的事物加以分類,然後圍繞某一主題,加以引伸;二是隨筆形式的段落,內容不僅涉及山川草木、人物活動,還有京都的特定的自然環境在一年四季之中的變化,抒發胸臆,綴成感想;三是日記回憶形式的段落,片斷性地記錄了清少納言自己出仕於中宮定子時的宮中見聞,也可說成是宮仕日記。主要是作者的親身體驗,但也不乏當時流傳的故事和戲劇性場面,描寫手法詼諧幽默。其中文譯本以周作人的譯本流傳最廣、評價最高。
【作者身世】
《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納言大致生於九六六年,父親清原元輔是著名歌人,也是《後撰集》編撰者之一。十六七歲時,清少納言與橘則光結婚,生下一男子後,就離婚了。九九三年開始,入宮成為一條天皇皇后定子的家庭教師之一。皇后過世後,才又同年齡差距如同父女的藤原棟世再婚。晚年似乎過著僻靜的隱居生活。
【書名的由來】
書名的由來,清少納言自己在後記有說明。據說,定子的哥哥伊周於某天送了上等紙給皇上與定子。皇上命人書寫《史記》,而定子則同作者商討這些紙的用途。清少納言俏皮地說:「既然皇上是『史記』,我們就來個『枕頭』吧。」
為什麼「史記」與「枕頭」有關?這有眾多說法,但普遍說法是「史記」發音是「siki」,與鞋底的「底」同音,所以清少納言才機靈地說出「枕頭」。皇后聽畢,極為讚賞作者的幽默感,便將所有紙都賞給清少納言。
【成書的曲折】
皇后定子的父親是關白藤原道隆,九九五年過世後,本來預定讓弟弟右大臣道兼繼任,沒想到道兼於就任後一周便驟亡,政權移轉到道兼弟弟道長手中。道隆、道兼、道長均是藤原兼家的兒子,而藤原兼家正是《蜻蛉日記》作者的丈夫。道長上任後,因女兒彰子還年幼,無法送進宮當皇上姬妾,於是便以種種陰謀加害皇后一家人。湊巧清少納言的姐姐是《蜻蛉日記》作者的嫂子,與藤原家算是遠親,基於這層關係,加上其他女官的妒羨,宮內謠傳清少納言與道長有染,她只得暫且辭職回到娘家。就是在這段時期,作者利用定子賞賜的紙,寫下《枕草子》初稿。
其後,定子再三要求作者回宮繼續輔助自己,清少納言才再度回宮,也持續書寫《枕草子》。一○○○年冬天,定子生下第三子後,撒手塵寰。清少納言二度辭職,回家寫下有關定子的回憶。
讀過《蜻蛉日記》與《枕草子》的人,應該不難發現,同樣站在女人立場寫身邊瑣事,前者是「一連串的不幸」,後者則是「一連串的幸福」。以旁觀者的立場來分析的話,藤原道綱之母的處境比清少納言幸福多了,卻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清少納言則非常樂觀,宛如向日葵,只朝陽光方向抬頭,散播燦爛笑容。
【文學風格及其對文學發展的影響】
清少納言不同於當時王朝貴族們沉湎于欣賞飛花落葉的感傷情調里,而是在描寫自然景物和動植物時,採取積極的態度,讚賞纖細的、動態而和諧的美,企求清新明亮的世界。所表現出的一種“をかし(明快)”之美,與當時王朝審美意識的主流,“もののあわれ(物之哀)”的審美思響並駕齊驅,代表了日本平安朝另一種審美趨向,開創了新的美學範疇。所以此作品被稱作“陽性”、“青春”而又“富於高度理智”的文學。與《源氏物語》一起被譽為古典文學史上的雙璧,也是當今文學史上隨筆文學的代表之作。清新明快,形式多樣、行文自由的寫作風格對後來的散文文學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其中“春天是破曉時分最好的”、“秋天是傍晚最好”,成為千古絕唱。
此作品深受漢文學的影響。其中引用的漢文典籍有《白氏文集》、《史記》等多種。但作者摒棄單純的景物描寫方法,巧妙地利用白詩,實現人物和景色的移位,表達自己期望達到的效果。如面對齊信的“闌省花時錦帳下”的發問,清少納言根據白居易“廬山雨夜草庵中”的詩句,隨機應變地回答道:“誰來拜訪草庵呢”。最突出的要數第二百八十二段,在一次大雪過後,定子問左右侍從,“‘箱爐峰的雪’響如何”?清少納言隨即將帘子高高捲起,請中宮憑欄遠眺。左右盛讚清少納言的博學敏睿,定子也深深地為之感動。原來這是白居易詩《箱爐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題東壁之三》中“遺愛寺鐘倚枕聽,箱爐峰雪撥簾看”的詩句。無疑清少納言熟讀白詩,並且融會貫通了。
【精彩片段摘抄】
四時的情趣
春天是破曉的時候最好。漸漸發白的山頂,有點亮了起來,紫色的雲彩微細地飄橫在那裡,這是很有意思的。
夏天是夜裡最好。有月亮的時候,不必說了,就是暗夜裡,許多螢火蟲到處飛著,或只有一兩個發出微光點點,也是很有趣味的。飛著流螢的夜晚連下雨也有意思。
秋天是傍晚最好。夕陽輝煌地照著,到了很接近了山邊的時候,烏鴉都要歸巢去了,三四隻一起,兩三隻一起急匆匆地飛去,這也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更有大雁排成行列飛去,隨後越看去變得越小了,也真是有趣。到了日沒以後,風的聲響以及蟲類的鳴聲,不消說也都是特別有意思的。
冬天是早晨最好。在下了雪的時候可以不必說了,有時只是雪白地下了霜,或者就是沒有霜雪但也覺得很冷的天氣,趕快生起火來,拿了炭到處分送,很有點冬天的模樣。但是到了中午暖了起來,寒氣減退了,所有地爐以及火盆里的火,都因為沒有人管了,以至容易變成白色的灰,這是不大好看的。
清少納言
(約965-?)
日本平安朝中期女作家。
清是她的姓,少納言是她在宮中的職稱。 生於世代文官家庭。能讀漢書。從她的作品推測,約生於965年。991年進宮任皇后的女官。1000年皇后死後,清少納言離開宮廷,作了前攝津守藤原棟世的後妻。晚年落髮為尼。她的隨筆作品《枕草子》執筆於在宮中供職的時候,成書於離開宮廷之後。作品記敘她在宮廷里的所見所聞,內容分為3部分:
①描寫四季、山川、魚、鳥等自然景象與動物;
②敘述在宮廷的見聞和皇后定子一族的榮衰;
③抒發作者對人生和現實的感慨。
作者出身於中層貴族,這部作品雖然反映了社會等級之間的不平等和對時代的憂慮,但是著力渲染的還是對皇后定子的讚美,對日本貴族社會的肯定。在《枕草子》之前,日本已經出現了物語文學和日記文學,清少納言的《枕草子》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她的隨筆為日本散文文學奠定了基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少納言雖生於名門之家,秉有皇族之血統,但畢竟官小位微,史書中沒有記載她的空間,只好含糊些說她大約生於公元966年,卒於1025年。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一清字。也許族宗曾有任“少納言”(五品官)的,便取而為名。這是她進宮供職時起的名字。當時有這么個風氣,不獨有偶。名著《源氏物語》之作者紫式部,其名“式部”,大約也是因父親在式部省任官,她才起了這個名字的。這兩位被贊為日本文學史上雙璧的耀眼明星,都將真實姓名與生卒年月付與浩渺煙雲了。
清少納言十六歲與橘則光結婚。後離異,約以兄妹相稱。993年(二十八歲)入宮,在小她十歲的一條天皇之皇后藤原定子的身邊做侍女。當時,恰逢日本皇家外戚專政的所謂“攝關政治”與平安朝貴族文化之鼎盛時期。清氏目睹了並周鏇於朝廷生活之輝煌與陰暗。曾幾何時,中宮定子一家敗於宗族權勢角斗,清氏也隨著中宮的不幸而置身於恐怖的淒風苦雨之中。中宮於公元1000年十二月告辭人間。清氏1001年出宮還家,結束了不到十年短暫的女官生涯。其後,曾再嫁,再離。晚景孤獨,生計維艱;削髮為尼,不知所終。一代才女寂寂焉星光隱沒。
清少納言是日本第四十代天皇——天武天皇的第十代子孫。其曾祖父清原深養父是著名歌人,作品流傳於世。其父清原元輔曾是肥後與周防國的國守,更是吟壇之著名歌人,三十六歌仙之一;參加過敕撰《後撰和歌集》之編纂工作,選入自己的和歌一百零六首。清少納言本身自幼酷愛和漢詩文,尤其受白樂天詩歌之影響頗深,功底也厚,文筆盈溢著靈性與飄逸。
說來也奇:清少納言是日本散文隨筆之鼻祖,而與她同時代、同齡人、同是稀世才女、同為後宮女官的《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是日本小說創作之先驅。她們的不同,僅在於少納言侍候的是家運如同秋風敗葉的皇后藤原定子;而紫式部侍候的是奪權恰似春風得意的皇后的堂妹藤原彰子。少納言身處逆境,卻憑著纖細、敏銳、獨特的瞬間直感寫自然與人間的愜意與歡快,風光無限;而紫式部身處順境,卻挖掘王朝的腐朽,靠深思與妙筆寫歷史的可悲、哀憐,一派蒼涼。一位感官賦予美醜;一位情思寓於褒貶。二人互不交往,各事其主;處境敵對,卻都無“既生清(紫),又何生紫(清)”之怨。一生都有家庭不幸,晚景都很淒涼,都逃不脫女人、女作家、女才子的坎坷命運,直落得生卒不可考……但日本文學史的源頭,卻永遠閃爍著雙璧的耀眼星光,足以讓千年後的讚嘆者舒眉了。
關於《枕草子》
通常,“枕”,是隨記、隨收、隨閱等意。而“草子”,通“草紙”,是小冊子、隨想錄、雜記之類。總之,如同作者所云:記的是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不重結構章法,敞開心靈,直抒胸臆。
《枕草子》共三百二十四段。忽天忽地,或短或長;有感則發,惟美是求。大體說:一類是集納:對自然之美醜、人間像之善惡、集納歸類,隨感式地即興觀照;二是日記類:真實地記錄所見所聞;三是隨感,回憶錄片斷。不過,傳來傳去,這三類都已混在一起,甚至散亂。
——摘自《枕草子》 於雷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