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放

苗放

苗放,男,1958年4月出生,北京市人,漢族,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成都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副所長,併兼任成都市信息系統與軟體評測中心技術總監,四川省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顧問,是四川省科協青年聯合會成員,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991年獲得四川省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稱號,1992年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研究類二等獎,1998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苗放同志於1982年1月畢業於成都地質學院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專業;1982年2月~1982年8月在湖南省地質礦產局第四零二大隊工作;1985年10月研究生畢業於成都地質學院放射性地質與勘探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1985年11月~1987年8月,在成都地質學院三系任教。1987年9月~1990年7月,在成都地質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獲工學博士學位。1990年7月起在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任教。1991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5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5年06月~1997年03月,成都理工大學計算機工程系(計算中心)任教,並擔任總工程師職務。1997年03月~1998年07月,成都理工大學網路信息中心擔任副主任。1998年08月~2002年01月,成都理工大學現代教學中心擔任副主任,並在2002年評為博士生導師。2002年03月~2006年05月,成都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擔任副院長。2002年05月~2003年12月,成都市軟體產業發展中心擔任副主任。2006年06月~2010年10月,成都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任院長。 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地球物理實驗室進修(1994年2月至1995年5月),並在法國土魯斯的法國航空航天遙感開發集團、法國奧爾良(1997年10月至1997年12月)和馬賽的法國地質調查局(1999年11月至1999年12月)、英國倫敦的帝國理工學院地球科學系(2002年1月至2002年3月)等部門進修和開展國際科研合作。
曾榮獲四川省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稱號(1992),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研究類二等獎獲得者(1992),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5),中國信息化百名學術和管理帶頭人(2006)等。

學術研究與科研成果

教書育人

苗放同志目前從事的學科專業主要是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空間信息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主要研究方向是計算機網路技術及其套用,空間信息技術及其套用。苗放教授近二十年來,先後講授過“放射性勘探數據處理”、“微機原理”、“數據結構”、“計算機新技術”、“面向對象程式設計”、“計算機網路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XML與Web服務”、“分散式系”、“虛擬現實技術”等幾十門專業課等課,指導數百名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工作,指導研究生16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3人,碩士研究生129人,已畢業80餘人。已畢業的學生在各個崗位發揮著重要作用。

學術研究

苗放於2007年在第303 次香山科學會議上首次提出新型空間信息網路訪問模式——G/S(Geo-Browser/Distributed Spatial Data Servers)模式,即地學瀏覽器/分散式空間信息伺服器群。首次提出了客戶端聚合服務、空間信息雲等概念,為空間信息的大眾化服務以及物聯網中的位置服務做出了技術貢獻

科研成果

主持和主研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省部級科研項目課題幾十餘項,多數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申請國家專利3項,獲部、省級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四等獎2項;出版專著6部,發表論文和譯文160餘篇,其中20餘篇被EI、ISTP收錄。
1.主持和主研的科研項目主要有: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客戶端聚合服務的空間信息網路服務模式研究(61071121)”;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地質災害中壤中氡及聲發射自動監測預報系統的研究(48900023)”;
(3)國家863項目“四川岷江中上游生態環境遙感綜合調查與評價(863-308-21-06(1))”;
(4)國家863項目“基於元數據標準的空間信息共享平台系統的設計與原型演示(2002AA716081)”;
(5)國家863項目“移動單元導航空間信息標準研究(2002AA608103)”;
(6)國家863項目“遙感圖像壓縮與傳輸可控技術研究(2003AA783060)”;
(7)國家863項目“基於國產Linux的公共信息平台關鍵技術與套用研究(2003AA1Z2530)”;
(8) 國家863項目“基於3S技術的採煤塌陷區時空監測及識別技術研究(2005AA644030-- 8)”;
(9)國家三〇五項目“新疆黃山地區多元地學信息的成礦預測研究(85-902-05-02-05)”;
(10)地礦部(國土資源部)項目“地面放射性測量工作站的研究(85-05-052)”;
(11)地礦部(國土資源部)項目“地學會議匯報和油氣藏輔助教學系統(9506009)”;
(12)地礦部(國土資源部)項目“GIS支持下的青藏高原隆升與盆地沉積回響研究(9506016)”;
(13)地礦部(國土資源部)項目“雷達遙感技術在地質災害監測工程中的套用(99125)”;
(14)四川省重點科技項目“四川省人口、資源與環境信息處理分析和決策系統預研究——GIS支持下的人口、土地、經濟分析系統(川教科1997第36號)”;
(15)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項目“WebGIS地質信息發布系統的建設與研究(2989920)”;
(16)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青藏鐵路活動斷裂調查與監測/青藏鐵路沿線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子課題:遙感技術監測青藏鐵路沿線凍土層和主要活動斷層形變(1212010541403)”;
(17)高等教育改革項目“資訊時代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06AIJ0110002)”;
(18)四川省教育廳自然科學項目重點項目“數字地球平台在地學中的套用研究(2006A117)”;
(19)成都市科技局科技攻關項目“’樹型‘漢字、漢詞手機輸入法軟體(07GGYB609GX-010)”;
(20)北京大學為新研究基金“’數字中國‘工程/區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及年度進展評估(W07DC02)”。
2.主要的成果獲獎情況
(1)ZL-1放射性總量測量及處理軟體,四川省優秀軟體二等獎,負責,1986;
(2)微機化放射性勘探儀器及其套用、壤中氡及其子體的α測量系統,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二等獎,主研,1986;
(3)CD-3微機化地面伽瑪能譜儀,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三等獎,主研,1991;
(4)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研究類二等獎,獨立,1992;
(5)地面放射性測量工作站,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四等獎,1994;
(6)伽瑪能譜測量等放射性方法解決填圖和水文地質問題的研究,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二等獎,主研,1995;
(7)新疆黃山地區多元地學信息的成礦預測研究,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四等獎,負責,1996;
(8)山區流域地質環境評價與地質災害防治的GIS系統,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主研,2001;
(9)四川省可持續發展信息共享平台研究,四川省中青年專家學術大會(科學發展觀與四川資源利用)優秀論文一等獎,負責,2005。

主要研究方向

計算機網路技術及其套用,空間信息技術及其套用。

其他組織機構任職情況

成都理工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副所長(1997-);
四川省科協青年聯合會成員(1997-);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998-);
四川省圖書館自動化暨網路建設顧問(2002.2-);
成都市信息化辦公室技術顧問(2002.3-2004.1);
成都市軟體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2002.3-2004.1);
四川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2002.8-);
四川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專家小組組長/成員(2002.10-);
成都市縮小數字鴻溝西部行動項目專家組組長(2003.3-2005.1);
成都市信息系統與軟體評測中心技術總監(2004.1-2005.8);
國家軟體產業基地(成都)公共技術平台技術管理中心總工程師(2004.12-2005.8);
四川省信息化評標專家(2005-);
成都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院長(2006.6-);
成都理工大學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06.6-);
成都市軟體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2006.6-);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07-);
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2008.2-);
四川省旅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2009-);
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政策與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6-);
成都理工大學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2010-);
成都網際網路協會副理事長(2010.7-);
成都物聯網產業發展聯盟理事(2010.7-);
成都物聯網套用技術工程中心理事(2010.9-);
成都市雙流縣政府物聯網產業發展顧問(2010.10-)。
成都大學模糊識別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