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科技大學地科學院

山東科技大學地科學院具有較為悠久的辦學歷史。地質學科是該校歷史上最早設定的專業學科之一。1971年成立地礦系,1972年開始招收煤田地質專業和綜合找礦專業;1980年煤田地質專業和礦山測量專業合併成立煤田地質系,1993年煤田地質系更名為地球科學系;2000年6月成立地球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07年12月成立地質科學與工程學院。

簡介

地球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簡稱地科學院)成立於2000年6月,其前身是地球科學系(1993)、煤田地質系(1980),已有40餘年辦學歷史。現設5個系、1箇中心、3個辦公室。學院現有教職工120人,專任教師9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34人(含客座12人),省部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6人,教授33人,副教授38人,具有博士學位51人(博士後13人),具有博士學位者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達56.6%,國外留學回國人員11人。已形成一支學歷層次高、年齡結構合理、發展潛力大的師資隊伍。學院還聘請了多名包括兩院院士及國內外久負盛名的高水平專家做兼職教授。
學院現有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重點實驗室3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山東省“泰山學者”設崗學科1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9個,碩士點11個,本科專業8個,其中省級品牌專業1個。在測繪工程、地質工程兩個領域具有工程碩士授予權。目前在校本科生1863人,碩士生309人,博士生56人,在站博士後3人。
學院注重加強基礎教育、技術技能教育和素質教育,採用了先進的教學手段,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獎多項。本科生英語四級統考、計算機基礎統考均取得優良成績;本科畢業生考碩率在45%左右,最高達51%;本科生一次就業率連續多年在90%左右,最高達95%,均排全校前列。
“十五”以來,承擔了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山東省重大科技項目以及“863”、“973”項目的子課題,取得了一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30餘項。形成了20多個較為穩定的研究方向。學院年科研經費始終排在學校前列,被學校授予科研工作特殊貢獻獎。
學院先後與中國科學院多個研究所、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國土資源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及省內外煤炭、地礦、測繪、石油、海洋、國土、規劃等科研和生產單位進行教學和科研合作,與俄羅斯、法國、德國、瑞士、波蘭、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的相關學校及國際組織FIG(國際測量師協會)、ISM(國際礦山測量協會)進行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每年有20餘名院士和國內外專家、教授來校為師生舉辦學術講座。

測繪工程是本學院的重點學科

基本概況
測繪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測繪系”)隸屬於山東科技大學地球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工2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人;教師中博士後出站4人,獲得博士學位的14人,在讀博士8人; 博士生導師人7,碩士生導師16人。
測繪科學與工程系是山東科技大學的龍頭優勢專業系,是學校重點發展的專業系之一,自1978年起招測量本科生以來,專業名稱先後經歷了“礦山測量”、“工程測量”和“測繪工程”的發展與變遷。根據國家教育部對專業的調整, 1999 起改為“測繪工程”專業, 2003 年起調整為“測繪工程+法學”和“測繪工程+英語”雙學位本科專業。我系測繪學科,1986年7月被批准為碩士研究生授權學科點; 1998年6月被批准為二級學科博士生授權學科點;2003年6月被批准為一級學科博士生授權學科點;2003年10月被批准設立“測繪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另外是測繪學科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單位,具有在職申請碩士學位授權。
測繪科學與工程系,現有本科專業1個,即測繪工程專業。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結構,更好地適應未來國內外對測繪人才的要求,測繪工程專業招收雙專業、雙學位的本科學生,要求學生通過4年的大學學習,同時獲得測繪工程+法學或測繪工程+英語兩個學位。測繪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始終堅持三個面向,即面向社會、面向未來、面向學生終身發展;既著眼於學生就業要求,又兼顧學生的未來發展。近年來,測繪工程系學生的考研率保持在40 %以上,畢業就業率達到98 %。
經過近十幾年的發展,測繪科學與工程系在學校和學院的重點支持和培育下,成為我國1978年設立測繪專業院校中發展最快的專業系之一。目前,測繪學科較為完善的教學與研究體系已經形成,學科點齊全,科研力量雄厚,教學規範並富有特色。現有一個博士後流動站,一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六個二級博士點(含自設三個),六個碩士點(含自設三個),一個本科專業,並具有工程碩士授權點。擁有三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或研究中心,一個國家GPS中心導航部分部,十幾個專業研究室。

學科介紹

學科研究平台: 本學科點是山東省重點學科,具有一級學科博士點:測繪科學與技術,其中三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為: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擁有基礎地理信息與數位化技術省級重點開放實驗室,山東省3S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煤炭工業礦山測量重點實驗室。多次得到國家自然基金、國家信息領域863項目、國家海洋領域863子課題、山東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及其它省(部)級基金的資助,為學科的學術研究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術研究團隊: 本學科擁有教授12名,副教授9名,其中博士導師9名、博士後4名、博士11人,在讀博士7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2人。形成了測量數據處理理論、“3S”理論與技術等方向優勢。在測量數據處理方面, “非線性動態模型參數估計與統計性質”、“測繪信息模式識別”、“測量數據處理病態分析理論”等方面形成了系統理論,在國內外具有顯著的特色優勢。在“3S”方面,在GPS監控與導航、空間數據質量分析、電子地圖製作、遙感資源調查等方面形成了專門技術,在國內有重要影響。近三年中,返校的國外留學人員2人、博士畢業生3人、出站博士後3人,引進博士2人、博士後1人。經多年的努力,學科已形成了互相理解與支持、團結合作、聯合攻關的良好氛圍,打造了一個結構合理、優勢互補、學位層次高的學術研究團隊。
學術研究機制: 本學科設立了開放基金,對全國測繪類學科開放、吸引學者到實驗室工作;3S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全省相關的學校、研究機構的學者、專家做數字城市關鍵技術研究工作;礦山測量部級重點實驗室組織開展礦山測量專家,開展礦山測量高技術試驗研究。與中科院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成立的地理信息技術北方發展中心,建立了Taitan-PCI、GeoStar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培訓基地,與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聯合進行科研攻關;每年邀請4-5名院士和國外專家來校講學或指導學科建設;與國外6個研究機構開展合作研究,先後得到國家外專局8次資助;每年有2-3人次參加國際會議或赴國外交流和合作研究;1999年首次在亞洲依託本學科召開了第27屆國際礦山測量協會主席團會議,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該協會吸收本學科為礦山測量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國內唯一),有1人為國際礦山測量協會(ISM)主席團成員。
優勢研究方向: 1)衛星大地測量及套用;2)城市三維信息快速採集與處理技術;3)現代測量數據處理理論及其套用;4)空間數據質量分析;5)電子地圖製作與專業信息系統;6)遙感資源調查。
學科學術地位:1)理論成果形成了體系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的技術創新性和較高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在數據處理方面,基本形成了非線性動態最小二乘理論體系、測量模式識別理論和測量數據統計診斷理論體系,初步形成了基於空間分析理論的測量數據病態分析理論,研究內容新穎,套用面廣,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開拓創新性。2)套用技術科技含量高具有較好的研究基礎和一定的研究水平,已得到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項目等多項重大項目的資助。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學術地位和學術影響,參與完成的國家863科技攻關課題“海洋漁業地理信息系統”,獲得該領域軟體類評比第一名的好成績,並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開發研製具有自主著作權的EA2000電子地圖製作與瀏覽系統,在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全國98國產地理信息系統軟體測評中獲獎,並在國家著作權局註冊計算機軟體著作權。3)論文論著影響大近幾年,主要學術骨幹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二百多篇,儘管進入SCI、EI檢索源的測繪類刊物很少,但仍有近30篇論文被三大檢索收錄。4)在國內外形成了較為廣泛的合作框架注重開展國內外合作和學術交流,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瑞士洛桑高等技術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俄羅斯莫斯科測繪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與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測地所、中科院遙感所等聯合招收博士研究生、合作開展科研攻關,已形成了穩定的機制。
學術保障: 1)本學科擁有良好的軟硬體條件,學校投入巨資購置了高精度全站儀30餘台,美國TRIMBLE、德國ZEISS、加拿大NOVATL等型號的GPS接受機16台及OEM板和導航設備,GAMIT、BERNESS、Arc/Info、Taitan、Geostar、Mapgis、Erdas、PCI、ENVI等成套國際知名軟體,分光輻射光譜儀、高精度的掃描器、繪圖儀、高性能的工作站和寬頻網路系統。2)建立了學科圖書資料室,長期訂購專業期刊和重要圖書(含電子期刊),校園網具有超星數字圖書館和中國期刊網的使用權。3)本學科是學校優先發展的學科,在學科建設中連續6年進行了較大的投入,年均投入經費超過180萬元,學校在人才引進、設備購置、對外學術交流方面均給予較大傾斜。

博士點簡介

本學科具有六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即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測繪儀器與系統、城鄉地籍與國土信息和數字礦山與資源勘探,具有測繪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一、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研究方向:
現代測量數據處理理論及套用
衛星定位導航理論及套用
三維空間信息獲取技術
地表沉陷控制與土地復墾
變形監測分析與解譯
精密工程測量
物理大地測量
二、攝影測量與遙感
研究方向:
數字攝影測量與虛擬現實技術
遙感圖像處理與識別
資源環境遙感監測
合成孔徑雷達圖像處理
三、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研究方向:
數字時代地圖製圖理論與方法
城市GIS與數字城市
人口、資源、環境信息系統
空間數字質量控制與評價
空間數據挖掘及輔助決策
四、測繪儀器與系統
研究方向:
工業測量自動化
嵌入式GPS/GSM在測量儀器中的套用
智慧型儀器套用技術
五、城鄉地籍與國土信息
研究方向:
城鄉地籍信息採集與管理
礦山岩移、邊坡穩定的監測理論與技術
礦山土地監測、評價與復墾技術
六、數字礦山與資源勘探
研究方向:
數字礦山技術
源勘查理論、方法與技術
資源勘探信息管理與資源評價模型

碩士點簡介

本學科具有六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即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測繪儀器與系統、城鄉地籍與國土信息數字礦山與資源勘探
一、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研究方向:
現代測量數據處理理論及套用
工程與工業測量的自動化與智慧型化
衛星大地測量
城市與空間信息系統
變形監測、評價及治理
數字攝影測量技術
二、攝影測量與遙感
研究方向:
數字攝影測量與虛擬現實技術
遙感圖像處理與識別
資源環境遙感監測
近景攝影測量
三、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研究方向:
地理信息系統開發與套用
空間數據規範標準與質量控制
空間信息可視化與虛擬現實技術
數字城市技術
計算機地圖製圖
遙感製圖理論與技術
四、測繪儀器與系統
研究方向:
“3S”儀器集成與數據處理
智慧型儀器與系統
精密測量自動化、智慧型化、網路化和實時化
研究內容:
五、城鄉地籍與國土信息
研究方向:
城鄉地籍信息採集與管理
礦山岩移、邊坡穩定的監測理論與技術
礦山土地監測、評價與復墾技術
六、數字礦山與資源勘探
研究方向:
數字礦山技術
資源勘查理論、方法與技術
資源勘探信息管理與資源評價模型研究
礦山資源信息管理系統

測繪工程專業介紹

A、培養目標:
(1)培養測繪工程與法學雙專業複合型高級專業人才。培養具備地面測量、地下測量、空間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以及地圖編制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陸海空運載工具導航與管理、城市與工程建設、礦產資源勘察與開發、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等測量工程、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實施和研究,並且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在立法、行政、檢察、審判機關,仲裁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2)培養測繪工程與英語雙專業複合型高級專業人才。培養具備地面測量、地下測量、空間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以及地圖編制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陸海空運載工具導航與管理、城市與工程建設、礦產資源勘察與開發、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等測量工程、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實施和研究,並且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英語複合型高級專業人才。
B、培養要求:
(1)測繪工程與法學雙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測繪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空間精密定位與導航的理論與計算,城市與工程建設的基本知識及其測量工程的設計、實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測繪工程方面的基本能力。在法學方面,主要學習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法學思維和法律實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法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問題和運用法律管理事務與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 掌握地面測量、海洋測量、空間測量、地球形狀以及外部重力場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2. 掌握大地測量、工程測量、海洋測量、礦山測量、地籍測量技術;3. 掌握攝影測量(解析攝影測量、數字攝影測量)和圖象信息處理的理論和方法;4. 掌握使用各種信息源設計編制各類地圖的理論和方法;5. 具有從事國家大地控制網的建立,陸地、海洋、空間精密定位與導航,大比例尺數位化測圖與地籍圖的測繪及其信息系統的建立,各種工程、大型建築物的各階段測繪及變形監測,資源(土地礦產海洋)合理開發利用及環境整治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6. 悉各種測繪方針、政策和法規;7. 了解現代大地測量、現代工業測量、空間測量、地球動力學、海洋測量等領域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態;8.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9. 掌握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10. 掌握法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術;11. 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和法制建設的趨勢;12. 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13. 具有運用法學知識去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14.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2)測繪工程與英語雙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測繪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空間精密定位與導航的理論與計算,城市與工程建設的基本知識及其測量工程的設計、實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測繪工程方面的基本能力。在英語方面,主要學習英語語言學、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良好的熟巧訓練,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能夠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 掌握地面測量、海洋測量、空間測量、地球形狀以及外部重力場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2. 掌握大地測量、工程測量、海洋測量、礦山測量、地籍測量技術;3. 掌握攝影測量(解析攝影測量、數字攝影測量)和圖象信息處理的理論和方法;4. 掌握使用各種信息源設計編制各類地圖的理論和方法;5. 具有從事國家大地控制網的建立,陸地、海洋、空間精密定位與導航,大比例尺數位化測圖與地籍圖的測繪及其信息系統的建立,各種工程、大型建築物的各階段測繪及變形監測,資源(土地礦產海洋)合理開發利用及環境整治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6. 熟悉各種測繪方針、政策和法規;7. 了解現代大地測量、現代工業測量、空間測量、地球動力學、海洋測量等領域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態;8.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9. 了解我國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10. 具備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掌握熟練的聽、說、讀、寫、譯技能;11. 了解我國國情和英語國家的社會和文化;12. 有較好的漢語表達能力和基本調研能力;13.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C、培養對象:本科,授予工學學士+法學學士雙學位,工學學士+文學學士雙學位,修業年限4年。
D、師資情況:特聘院士2人,教授16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導師11人(含客座5人),碩士生導師25人。
E、主幹學科:測繪科學與技術。
F、主要課程:
(1)測繪工程與法學雙專業主要課程:數位化測圖原理與方法、礦山測量學、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大地測量學基礎、攝影測量學、數字圖像處理、遙感原理與套用、計算機製圖、地理信息系統原理、GPS定位原理及套用。法理學、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智慧財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等。
(2)測繪工程與英語雙專業主要課程:數位化測圖原理與方法、礦山測量學、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大地測量學基礎、攝影測量學、數字圖像處理、遙感原理與套用、計算機製圖、地理信息系統原理、GPS定位原理及套用。基礎英語、高級英語、報刊選讀、視聽、口語、英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理論、語言學概論、英語國家文學作品選讀、主要英語國家國情。
G、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共40周,包括工程地質實習、數位化測圖實習、大地測量學基礎實習、大地測量學基礎課程設計、地下工程測量實習、地下工程測量設計、衛星定位實習、工程測量課程設計、工程測量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H、主要專業實驗:地形測量實習、大地(控制)測量實習、控制網平差計算實習、攝影測量實習、工程測量實習、礦山測量實習、地籍測量實習、GPS定位及導航實習、遙感圖像處理實習、地圖編繪實習等。
I、學分設定:
(1)測繪工程與法學雙專業培養計畫額定學分為220個,其中,必修課學分為159個,專業選修課分為19個,實踐環節學分42個。
(2)測繪工程與英語雙專業養計畫額定學分為223個,其中,必修課學分為164個,專業選修課分為19個,實踐環節學分40個。
J、獎、助學金:a.入學獎學金,對於第一和第二志願報考我校的優秀考生,可享受一次性入學獎學金,其金額為500-1500元/人,成績特別優秀的可適當提高獎勵力度;b.優秀學生獎學金,一等1000元,二等600元,三等400元,占學生總數的25%;c.單項獎學金,100元/人.年,占學生總數的10%;d.企業獎學金或個人獎學金,根據校企合作協定具體而定。
K、學生繼續深造方向: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等。
L、學生就業情況:就業率98、2000年為100%、99年為97%,就業行業:煤炭系統如兗州礦業集團、北京礦務局,交通系統如天津市公路局、鐵道部第四工程局,建築系統如中煤建築安裝公司,浙江省水電建築工程處等。

實驗室簡介

一、基礎地理信息與數位化技術省級重點實驗室
A、學術團隊:
實驗室擁有教授16名,副教授9名,其中博士導師9名、博士後5名、博士14人,在讀博士13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2人。研究人員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合理,人心穩定、積極向上,實驗室呈現強勁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B、研究方向:
1)衛星大地測量及套用;2)城市三維信息快速採集與處理技術;
3)現代測量數據處理理論及其套用;4)空間數據質量分析;
5)電子地圖製作與專業信息系統;6)遙感資源調查。
C、學術地位:
實驗室的學術研究已經形成一個較為完成和成熟的理論體系,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的技術創新性和較高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在非線性動態最小二乘理論體系、測量模式識別理論和測量數據統計診斷理論體系;研究課題具有較好的研究基礎和一定的研究水平,已得到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項目等多項重大項目的資助。近幾年,主要學術骨幹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二百多篇,有近30篇論文被三大檢索收錄。學術研究注重開展國內外合作和學術交流,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瑞士洛桑高等技術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俄羅斯莫斯科測繪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與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測地所、中科院遙感所等聯合招收博士研究生、合作開展科研攻關,已形成了穩定的機制。
二、山東省“3S”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
A、學術團隊:
實驗室擁有教授12名,副教授5名,其中博士導師6名、博士後2名、博士12人,在讀博士3人。學術團隊中中、青年研究人員占大多數,職稱結構和學歷結構比較合理,大家協作攻關,團結一致,學術研究氣氛濃厚。
B、研究方向:
1)現代測量數據處理理論及套用;2)衛星大地測量;3)城市與空間信息系統;
4)數字攝影測量技術;5)遙感圖像處理與識別;6)資源環境遙感監測;
7)地理信息系統開發與套用;8)空間信息可視化與虛擬現實技術; 9)數字城市技術。
C、學術地位:
實驗室在GPS、GIS和RS等方向的研究已逐步形成科研體系,研究成果具有較大的創新性、前沿性,多個成果已轉化為生產力。在GPS網的最佳化設計、數據處理軟體開發、城市動態三維變形監測、車輛導航與監控、遙感圖像處理和數據分析、GIS系統開發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製的基於GPRS通信方式的車輛導航與監控系統、車載近景目標三維測量系統、國家海洋漁業地理信息系統在國內享有較高的評價。多次獲得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基金的資助。與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測地所、中科院遙感所、武漢大學等單位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
三、國家煤炭工業礦山測量重點實驗室(部級)
A、學術團隊:
實驗室擁有教授8名,副教授4名,其中博士導師3名、博士後1名、博士10人,在讀博士2人,已擁有一支學歷層次高、年齡結構合理、研究方向穩定和較強凝聚力的學術隊伍。
B、研究方向
1)礦山岩移、邊坡穩定的監測理論與技術;2)礦山土地監測、評價與復墾技術;
3)資源環境遙感監測;4)礦山GIS理論與技術;5)D-InSAR技術及套用。
C、學術地位
實驗室是國家煤炭工業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在礦山土地監測、評價與復墾、礦產資源預測、數字礦山和礦山地理信息系統等研究方面頗具特色,在D-InSAR技術及套用方面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多年來,
實驗室針對礦山的特殊性,開展了數字礦山和礦山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工作,開拓了傳統的礦山測量技術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新領域,為礦山的安全高效生產提供了決策信息支持系統。在礦產資源調查方面,將遙感理論與技術同其它技術相結合進行礦產資源調查,發現了隱伏含煤區,為山東省第三次礦產資源預測提供了資料;在魯東和魯中地區發現了金礦產,圈定了以金為主的多金屬成礦區。
實驗室多次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與國內許多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在課題研究、研究生培養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