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部份
芳山夜笛民國8年(1919年)命名,意指縣城東面的芳山,該土山傲踞鑒水左側,與獨秀峰相對,形成一坐一立,互相媲美。
內容部份
芳山原為一荒山,後以幽草芳春得名。乾隆十三年(1748年),鎮安知府傅墼建龍神廟于山巔。清代張師仲為芳山題詩《登芳山》。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天保知縣劉大觀帶領民眾,在山上種植竹木和花卉,以供遊人登眺,並作《芳山種花》以記其事。
民國8年以後,縣城學校師生每年清明節都到山上植樹栽花,綠化全山。十年樹木蔚然成林,坡上百花吐艷,馥郁芬芳,飛禽來集,啁啾弄姿,遂形成遊覽勝地。臨解放時,政弊兵亂,歹徒乘機破壞,百年古松,猶遭盜伐。亭台亦因失修而相繼塌毀,蔥蘢幽雅之景,一旦變為荒丘。解放初期曾對該勝景加以修葺。"文化大革命"期間,石桌、石凳、碑刻被紅衛兵當作"四舊"破壞無遺。縣醫院、防疫站等單位建房也向芳山鏈蠶食。1981年7月復修芳山亭,開築環山游路,增設花圃及遊憩石桌、石凳。同時於"三自亭"舊址新建"德鑒亭",勝景得以恢復。每當登臨遠眺,西山彩霞,獨秀青翠,鑒水瀠洄,盡收跟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