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含義
據傳舊時花廳口丁姓主民的紳士不但建築物漂亮,而且花廳口種有各種花卉,另說某紳士的花廳口呈片地,逐漸開墾建設成一村落,故名。
歷史沿革

明、清屬二十七都。民國33年(1944年)屬青陽鄉榮江保。建國後,1956屬池店區洋埭鄉;1959年蘇厝公社。1961年劃屬陳埭公社花廳口大隊;1984年改陳埭鎮花廳口村委會。
經濟與基礎設施
花廳口主要支柱產業為製鞋業,有中小型企業120多家,經濟發達,二十一世紀初已成為寬裕型的小康村。社區里及通往外村均是水泥路,全村普及用電、自來水、廣播電視、電話、手機。小轎車基本進入居民家中。
花廳口是一個對文化教育比較重視的回族村,花廳口國小是省達標國小,學校占地18畝,截止2008年,有教職員工30多名,學生800多人,因外地生頗多,周邊村並校,漢族學生占88%,回族學生占12%。花廳口幼稚園占地20畝,幼兒410多人,教職員工50多名,設備齊全,教育質量已經是市省達標幼稚園。村級衛生所三間,均有配備農村醫生服務於村民,全村99%村民參加合作醫療保險。
花廳口老人會是花廳口老人的活動中心,有固定會所,室內、外設有體育活動器械、閱覽室、電視室,經常開展活動,參加鎮市活動,開辦老人大學。居委會設有文化信息服務中心,免費為社區居民提供上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