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興隆台區古屬幽州,漢屬遼東,晉屬高句麗,唐屬渤海。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為防禦北方女真族的襲擾修築邊牆,於廣寧衛建造邊堡和烽火台(今興隆台區境內築有兩處烽火台)。崇禎十六年(1644年)明朝滅亡,境內1處烽火台年久失修,東南角受雨水沖刷出現窟窿,遠近百姓稱為窟窿台,窟窿台所在區域的村因此得名。
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按諧音將窟窿台改為興隆台。
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建盤山廳。
清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境內趙家窩棚、李家屯、橋頭堡、溝沿子、興隆台、裴家台、東藥王廟、八里舖、郭家崗等村屯屬盤山廳民字區(民字區駐地今上房溝村)所轄。於家窩棚、小良玉(五里舖)、楊家店、陳家屯、牛官屯、鹼兒鋪、狼窩、東高家窩鋪等村屯屬盤山廳圖字所轄(圖字區駐地今後胡嘴子)。
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盤山廳從盤蛇驛遷至雙台子鎮。清宣統元年(1909年)盤山廳劃為8個區、鄉。本境螃蟹溝(今帶狀公園)以北的趙家、藥王廟、下董、南屯、牛官屯等村屯為盤山廳城廂區所轄。螃蟹溝以南的興隆台、八里舖、楊家等村屯為盤山廳南一鄉所轄。
民國二年(1913年)盤山廳改為盤山縣。
民國三年(1914年)盤山縣實行區、村制。全縣設8個區,城廂區原屬的趙家、牛官等村屯與南一鄉的興隆台、八里舖等村屯均劃盤山縣第二區所轄。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盤山縣設8個警區。第一警區主村西藥王廟村,附屬村有西藥王廟村、東藥王廟村、裴家台、小鹽鍋(小鍋)、興隆台、橋頭鋪、趙家窩棚、郭家崗子、李家屯、溝沿子、吳家屯。第四警區主村為田家鎮村,附屬村有本境的王家窩棚、八里舖、於家窩棚等村屯。
民國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1943年至1945年8月)東北淪陷時期,盤山縣實行街、村、屯制,全縣劃為2街、17村、75個屯。境內裴家台、李家屯、西藥王廟、趙家窩棚、興隆台、八里舖、楊家屯等屬田家村所轄。糧窩(原名狼窩)屬榆村堡村所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東北解放。同年12月東北民主聯軍戰略轉移,國民黨軍隊占據盤山縣,實行縣、鄉保制。設2街、15鄉、86保。境內的屯改為保,行政區劃未變。
1948年1月,國民黨軍隊逃離盤山縣,共產黨接收盤山縣。2月建立盤山縣民主政府,11月實行區、村制,設2鎮、15區。境內李家村、裴家村、西藥王廟村歸雙台子區轄。南部興隆台村屬田家區轄東部的牛官、陳屯村屬榆村堡區轄。
1955年,並區改鄉。盤山縣設2鎮、6區、55鄉。盤山縣田家鎮區轄境內的趙家鄉、裴家鄉、興隆台鄉。
1956年2月,盤山縣將55個鄉調整為34個鄉。境內裴家台鄉、趙家窩棚鄉、糧家鄉。
1958年8月,中共中央發布《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的決議》,10月,盤山縣將原34個鄉合併,成立4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的體制,即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境內村屯屬渤海人民公社轄。
1961年5月,縮小人民公社規模,盤山縣將渤海、沙嶺、高升、東風4個人民公社調整為2鎮15個人民公社。境內渤海人民公社轄本境東躍(原東藥王廟村)、西躍(原西藥王廟村)、裴家、趙家、李家、陳屯生產大隊;境內糧家生產大隊為吳家人民公社轄;興隆台生產大隊屬田家人民公社轄。1971年3月,吳家人民公社糧家生產大隊劃歸渤海人民公社,後劃盤山縣城郊人民公社管轄。
1984年8月,遼寧省政府將農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體制改為鄉鎮建制;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盤山縣實行鄉(鎮)——村制。本境的興隆分場、於家分場屬大窪縣田家鎮(前進農場)所轄;趙家村、東躍村、西躍村、裴家村、李家村、陳屯村屬盤山渤海鄉管轄。
1985年8月20日。遼寧省政府將盤錦市興隆台區建區的區域範圍定為:原盤山縣的城郊鄉的牛官村、糧家村;盤山縣的渤海鄉東躍、趙家、田家村的周家荒地屯;新立鄉的五里舖屯;盤錦勞改總隊;遼河石油勘探局在原盤山縣境內的歡喜嶺、高升、曙光和在大窪縣的於樓、黃金帶、紅村所屬單位駐地及職工職工家屬聚居區,作為即將建立的興隆台區的行政區劃。
1986年6月,籌建興隆台區,本境組建區郊辦事處處籌備小組,臨時代行地方政府職權。原雙台子區的糧家村、牛官村;原盤山縣的趙家村、陳屯村、東躍村;大窪縣前進農場的興隆分場、於家分場;新立農場的五里舖屯;田家分場的王家荒地、周家荒地屯劃歸區郊辦事處籌備小組所轄。
1987年1月23日,將盤山
縣渤海鄉劃興隆台區管轄。隨鄉劃歸興隆台區管轄的有李家、裴家、吳屯、西躍、南屯、下董家6個村及其鄉直企事業單位。同時撤銷區郊辦事處籌備小組,其所轄的陳屯、糧家、趙家、東躍、牛官5個村列渤海鄉轄。大窪縣前進農場的周家荒地、王家屯荒地屯,新立鄉前胡村的五里舖屯劃歸興隆台區轄,並與原屬區郊辦事處籌備小組的興隆村、於家村合併成立興隆農場。興隆台區實行區——鄉(場、街)——村(居委會)建置。興隆台區轄2鄉、15個村街道、143個社區、3053個居民小組。
建區後在境內組建渤海、興隆、振興、新工4個街道;在區域外的瀋陽市、遼陽市、鞍山市、錦州市、凌海市(今錦縣)、遼陽市北鎮滿族自治縣、盤錦市盤山縣、大窪縣以及興城市、遼中縣、新民縣、台安縣、燈塔縣、黑山縣等境內的遼河油田職工家屬聚居區分別建立歡喜、友誼、新生、曙光、高升、於樓、紅村、茨采、平安、錦采、沈采11個街道。
1986年11月,興隆台區正式成立。年末,設立興隆台區新工街道,以原盤山縣盤山鎮部分行政區域為新工街道行政區域。
1987年5月26日,設立於樓街道,以大窪縣新開農場和東風農場部分行政區域為於樓街道行政區域;5月,設立振興街道。1987年6月25日,設立興隆街道;7月6日,設立高升街道,以盤山縣高升鎮部分行政區域為高升街道行政區域。1987年7月,設立渤海街道;8月18日,設立紅村街道,以大窪縣榆樹鄉的部分行政區域為紅村街道行政區域;10月8日,設立曙光街道,以盤山縣太平農場部分行政區域為曙光街道行政區域。
1988年1月21日,設立友誼街道,以盤山縣太平農場部分行政區域為友誼街道行政區域。1988年3月,以歡喜嶺採油廠居民區為基礎,設立歡喜街道,以盤山縣東郭葦場部分行政區域為歡喜街道行政區域;同月,劃出部分歡喜街道區域,設立平安街道。1989年9月28日,設立新生街道,以盤山縣新生農場為新生街道行政區域。
1992年,設立錦采街道;1992年7月,設立沈采街道;設立茨采街道。
1997年,興隆台區轄15個街道、2個鄉:新工街道、於樓街道、振興街道、興隆街道、高升街道、渤海街道、紅村街道、曙光街道、友誼街道、歡喜街道、平安街道、新生街道、錦采街道、沈采街道、茨采街道、興隆鄉、渤海鄉。區政府駐振興街道區域內。
1998年9月,設立創新街道。至此,全區轄16個街道、2個鄉。
2002年2月4日,遼寧省政府批准撤銷渤海鄉,設立興海街道辦事處;撤銷興隆鄉,設立興盛街道辦事處。調整後,興隆台區轄18個街道,即新工街道、於樓街道、振興街道、興隆街道、高升街道、渤海街道、紅村街道、曙光街道、友誼街道、歡喜街道、平安街道、新生街道、錦采街道、沈采街道、茨采街道、創新街道、興海街道、興盛街道。
2010年12月9日,遼寧省政府同意將大窪縣田家鎮的甜水村、二十里村、荒地村、上房村及城市外環路以內的馬圈子村、田家村、三十里堡村劃歸興隆台區興盛街道管轄;將大窪縣新興鎮的盤海營高速公路以東的王家村和兩棵村劃歸興隆台區興盛街道管轄;將大窪縣新立鎮的前胡村、大崗子村、胡家村劃歸興隆台區興盛街道管轄;將雙台子區遼河以南雙盛街道的常家村劃歸興隆台區興海街道管轄;將興隆台區遼河以北興海街道的李家村劃歸雙台子區雙盛街道管轄;將興隆台區遼河以北興海街道糧家村劃歸雙台子區鐵東街道管轄。
2011年2月11日,遼寧省政府同意將盤山縣東郭鎮劃入興隆台區,並撤銷東郭鎮設立東郭街道辦事處,所轄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興隆台區位於盤錦市,位於遼寧省西南部。 北臨雙台子區,南臨大窪區。 西臨錦州市,東靠鞍山市。
地質
興隆台潛山帶受區域構造演化作用,具有特殊的雙層結構,即潛山由太古界結晶基底和上覆中生界沉積岩、火山岩類所構成。太古界為變質岩系,部分底層有混合岩、斜長角閃岩及早期侵入的煌斑岩岩脈以及後期侵入的中酸性火山岩岩脈。而中生界為殘留地層,上部以中酸性火山噴發岩為主,下部以砂岩、砂礫岩、火山角礫岩為主。沉積中心在馬古6和興古10井之間,最大厚度超過1800m。部分地區缺失中生界。
氣候
興隆台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8.6℃ ,無霜期17天,年平均降雨量627毫米,年日照時間在2700小時以上。氣候特點為: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乾冷同期、溫度適宜、光照充裕。
行政區劃
2016年11月20日,興隆台區轄18個街道,即新工街道、於樓街道、振興街道、興隆街道、高升街道、渤海街道、惠賓街道、曙光街道、友誼街道、歡喜街道、平安街道、新生街道、錦采街道、沈采街道、茨采街道、創新街道、興海街道、興盛街道。其中中心城區街道8個,外圍礦區街道10個(瀋陽境內2個、錦州境內2個,大窪區和盤山縣境內6個)。按照上級部門的批准,遼河油田開發到哪裡,興隆台區的街道與社區就建設到哪裡。油田礦區的社會管理、協調服務等工作全部由興隆台區承擔。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05年,興隆台中心城區現狀城市用地4415.0公頃,人均城市用地指標102平方米。2010年中心城區建設用地總規模分別為7250.5公頃,城市用地規模分別控制在6053.5公頃,其中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386.4公頃和1916.1公頃,轉化為城市用地的農村居民點分別為252.1公頃。全區農用地24864.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8.07%;建設用地10486.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1.83%;其他土地53243.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0.10%。農用地中,耕地13414.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5.14%;園地23.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03%;林地688.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78%;其他農用地10737.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2.12%。建設用地中,城鄉建設用地8213.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27%;交通水利用地1837.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07%;其他建設用地435.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49%。其他土地中,水域52072.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8.78%;自然保留地1170.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2%。
礦產資源
興隆台區地下蘊藏著石油和天然氣、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 2010年底,興隆台潛山帶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27億噸。中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坐落於此。2011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246萬噸,生產原油1 019萬噸,生產工業氣7.36億立方米。原油品類有稀油、稠油和高凝油。在盤山縣的胡家西部、甜水南部、羊圈子、東郭,地下埋藏著鹽滷資源。深度60米~100米,鹽滷水厚度47米~77米,按年開採360萬立方米計算,可開採數百年。在曬制的原鹽中,氯化鈉含量在95.5%以上,質量達到海鹽特級品標準。
蘆葦資源
2011年,全市葦田收割面積5 6770公頃 ,蘆葦產量40萬噸萬噸。主要分布於大遼河口至大凌河口海岸線以北地段的遼濱、趙圈河、羊圈子、東郭4個葦場和新生農場葦田大隊。主要用於造紙原料,占遼寧省蘆葦總產量的50%以上。自1960年始,加強對蘆葦生產的管理,變蘆葦的自然生長為人工科學培育。仍有近萬公頃的沼澤荒灘可開墾成葦田。
水產資源
盤錦市南部興隆台區沿海,15米等深線以內淺海水域約20萬公頃,魚、蝦、蟹資源蘊藏量約4萬噸~5萬噸,占遼東灣蘊藏總量的70%。其中3米等深線以內沿岸淺海水域約1.9 萬公頃 ,海貝類蘊藏量約2.7 萬噸。灘涂面積3.92萬公頃,天然餌料豐富,適宜發展對蝦、貝類。其中,可用於養殖對蝦的面積1.34萬公頃,可用於貝類養殖的面積1萬餘公頃。
經濟概況
綜述
2012年,興隆台地區生產總值33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1年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比2011年增加1.8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比2011年增加158億元,增長16%,其中,工業比2011年增加124億元,增長27%;第三產業比2011年增加171.9億元,增長9%。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0.6%、47.6%和51.8%。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20219元,比2011年增長12%。 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354億元,比2012年增長1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實現226億元,比2012年增長2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預計完成33.4億元,比2012年增長3%,其中財政口徑稅收收入預計完成26.6億元,比2012年增長12.4%;實際利用外資和出口創匯預計分別實現2.5億美元和1.5億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實現33600元。城區經濟繼續走在全省前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八年遼寧省第一。 2013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1億元,同比增長21.9%,完成全年計畫的58.1%。總量在盤錦市排名第一,增速排名第一;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2億元,同比增長6.1%,完成全年計畫的54.5%。總量在盤錦市排名第一,增速排名第六。
第一產業
截至2005年,有耕地6557公頃,年產糧食4.2萬噸,有適於淡水養殖水面近300公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9537元,同比2004年增長15.6%。 2012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1年下降2.0%。其中,農業比2011年增加1.3億元,下降4.5%;林業比2011年增加0.01億元,下降11.2%;牧業比2011年增加0.4億元,增長6%;漁業比2011年增加0.1億元,增長3.6%;農林牧漁服務業比2011年增加0.04億元,下降2.2%。全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874公頃。在糧食作物中,水稻播種面積7745公頃,下降0.5%;玉米播種面積88公頃,下降45%。在非糧食作物中,蔬菜播種面積124公頃,下降8.9%。2012年全年糧食產量53202噸,比2011年減少3128噸,下降5.6%。其中,水稻產量52583噸,比2011年下降4.5%;玉米產量619噸,比2011年減少682噸;蔬菜產量8550噸,比2011年下降3.8%;水果產量28噸,比上年減少7噸。全年肉類總產量3396噸,比2011年下降8.4%。其中,豬肉產量2344噸,比2011年下降9.3%;牛肉產量2噸,比2011年減少了9噸;禽肉產量1046噸,下降6%。禽蛋產量3350噸,比2011年下降7.3%。生豬出欄2.8萬頭,年末存欄2.5萬頭。2012年全年水產品產量1360噸。其中,淡水產品養殖1090噸,蝦蟹類產量60噸。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5.7萬千瓦特,比2011年下降0.5%。
第二產業
2010年上半年全區全部工業完成總產值174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38億元,同比增長63%,完成年計畫的56%。開發區板塊石油裝備製造基地,工業標準廠房已投入使用,簽約企業陸續入駐並投入生產。寶石、派普等企業一季度、二季度訂單不斷,國際和國內市場不斷拓展;多種經營板塊受油田主業恢復性拉動,大力、晨宇、天都、金輝等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或利潤增幅超100%。全區主要工業產品產銷率達到98%,比一季度提升了4個百分點。
2011年基地實現工業總產值160億元,新開工項目68個。2012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2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2011年增長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下同)實現增加值94.7億元,比2011年增長30.0%。其中盤錦石油裝備製造基地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62.7億元,比2011年增長37.6%。盤錦石油化工產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3.5億元,比2011年增長34.1%。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集體企業增加值增長11.0%,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比2011年增長37.5%,股份制企業增加值比2011年增長26.7%,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加值比2011年增長4.3%。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加值比2011年增長59.6%,重工業增加值比2011年增長28.7%;
截止到2013年12月10日,興隆台區規模以上高新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1.59億元,比2011年增長31.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3.3%。興隆台區陸地鑽機年生產能力100台套;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年生產能力100台套;石油專用管材年生產能力50萬噸;鑽具年生產能力5萬噸;抽油機年生產能力5000台;抽油泵年生產能力20000台;井口裝置年生產能力5000台;石油專用車年生產能力3000輛,油田環保設備年生產能力500台套;天然氣專用管材年生產能力200萬噸。
第三產業
截止到2003年,興隆台區先後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共簽定10項契約,有“三資”企業41家,實際利用外資316.64萬美元,出口商品達38個品種,出口創匯1478萬美元;同國內外150多個科研院所、投資機構建立了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關係。商品零售額4.0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5.66億元。
2010年上半年全區實際利用外資實現513萬美元;出口創匯實現6000萬美元,同比增長172 %,完成年計畫的75%。共拜訪企業220餘家,邀請客商510餘人次,洽談項目80餘個,簽約項目35個,簽約資金65億元。
2012年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0.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1年增長12.6%。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4億元,比2011年增長15.7%。分城鄉看,城鎮零售額119.3億元,比2011年增長16.8%;鄉村零售額3.1億元,比2011年下降14.5%。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比2011年增長13.8%,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比2011年增長59.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比2011年增長3%,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比2011年增長46.8%,中西藥品類比2011年增長199%,金銀珠寶類比2011年增長15.4%,文化辦公用品類比2011年增長62.7%,通訊器材類比2011年增長23.1%,建築及裝潢材料類比2011年增長20.5%。
2013年上半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8億元,同比增長13.5%。總量在全市排名第一,增速排名第一;實際利用外資16757萬美元,完成全年計畫的41.9%。總量在全市排名第二,完成進度排名第三;引進內資項目到位資金88.3億元,完成全年計畫的84.1%。總量在全市排名第三,增速排名第三;外貿出口總額實現8014.9萬美元,完成全年計畫的53.4%;總量在全市排名第一,完成進度排名第三;居民人均(現金)可支配收入17800元,同比增長10%。
截止到2014年6月12日,在興隆台區有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和大型商貿流通企業40餘家,各種金融機構20餘家,物流企業10餘家,休閒會所30餘家,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20餘家。中央商務區吸引大商集團盤錦城市廣場、盤錦鵬欣水游城城市綜合體等投資額在25億元以上的服務業重大項目10餘項。
人口民族
2010年,興隆台區面積276.86平方公里。經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區總戶數177900戶,人口491436人。興隆台區是多民族聚居區興隆台區有22個民族。主要有回族、滿族 、苗族、朝鮮族、蒙古族、鄂倫春族等少數民族。 2012年全區戶籍人口 433412人。其中,城鎮人口407780人,鄉村人口 25632人。全年出生人口3369人,出生率4.9‰;死亡人口2809人,死亡率1.7‰;人口自然增長率 3.2‰。
交通運輸
2011年,興隆台區擁有京瀋、沈大和盤海營高速公路,可與東北、華北及京津地區緊密連線;秦沈高速鐵路、京大高速鐵路穿境而過,動車組及快速列車直達瀋陽、大連、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大中城市。周邊分布有大連港、鮁魚圈港、錦州港等大型港口,到瀋陽桃仙、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均有高速公路直接連線。
社會事業
文化
截止到2014年5月29日,興隆台區擁有遼河美術館、遼河畫院、創意夢工廠、遼河藝術城、錦聯經典生活娛樂城等一批文化基礎設施。
福利事業
截止到2012年7月26日,全區每萬人擁有醫生數45.9人,每萬人擁有床位數68.6張。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全區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為85.1%,失業保險覆蓋率為82.5%,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為90.5%。
教育
2010年,政府投資150萬元,建立學校安全監控系統,按要求配備校園保全,落實公安巡邏執勤措施。
2011年,政府出資近百萬元,為學生配備校車,並在全市率先實行學生免費乘坐的優惠政策。興隆台區有省級示範園幼稚園3所、市級示範幼稚園4所,有國小8所。國中2所。
2012年,全區國中招生441人,在校生1392人,畢業生470人。普通國小招生607人,在校生4105人,畢業生700人。幼稚園入園人數1992人,在園人數7562人,離園人數1519人。全區中國小入學率為98.1 %,中考成績再創歷史新高,全區升入高中學生491人,國中升學率為99%。
衛生
2012年,興隆台區累計投入1.3億元支持衛生事業發展。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城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由每人每年15元提高到25元。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業人口參合率達到100%。強化食品衛生監管,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
就業
2011年,全區實現實名制就業21730人,對14807人進行了普惠制就業培訓,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1%以內,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2012年,累計實現實名制就業86694人,創業就業16626人,普惠制就業培訓76451人次,在全省率先實現了穩定就業、素質就業、技能提升轉崗就業。保持了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1%以內。鶴鳴社區被評為“全國首批百家充分就業社區”。
城市建設
2010年,興隆台區對石油大街、興隆大街、公園大街、中華路、泰山路、雙興路、林豐路相繼完成了改擴建工程,兩年內新建和改擴建貫穿城區的“兩橫三縱”主要幹路和8條次幹路網。恆大、雅居樂、榮盛、錦聯、阿爾濱等房地產公司入區,一批生活小區建成,“平房區改造”和“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完成。全區城市化率達到94%。房地產開工面積246萬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為35.0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為53.5平方米。興隆台區還重視城市特色建設,努力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文化產業園每年承接各類展會、活動、會議一百多次,豐富居民民眾的文化生活。興隆台區還將加大對文化服務的投入力度,在現有文化設施的基礎上,2012年,再新增一個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圖書館和一個文化館,擴大文化設施的覆蓋面。
社會民生
2010年上半年,全區實現實名制就業10820人,完成年計畫的83%。創業就業2609人,完成年計畫的87%。實名制勞務輸出855人,完成年計畫的85%。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51人,完成年計畫的12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1%以內。全區共有養老保險參保職工56170人,比去年新增2411人,完成擴面計畫的58.8%。企業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7983人,完成年計畫的96%;失業保險擴面1411人,完成年計畫的176%。不斷加大“三農”支出的投入力度,完成了全區4647戶農民的糧食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良種補貼3363萬元,撥付“家電和汽車下鄉”資金130萬元,拉動消費1300萬元。
2013年上半年,全區實現實名制就業14090人;免費為2695名城鄉勞動力提供就業培訓;為328人提供創業培訓;扶持創業帶頭人42人,帶動就業252人,均超額完成計畫。共發放低保金546.7萬元、低保配套資金218.2萬元、優撫對象撫恤、補助金210萬元,保證了低收入群體的正常生活。新農合籌資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年290元增加到每人每年350元,取消報銷封頂線。上半年,共為5992人次報銷醫藥費342萬元。成功舉辦元宵節燈展、送文化進社區、廣場文藝演出等十餘項大型文化活動。提高社區工作經費和社區工作者待遇,按照住戶規模,社區每月辦公經費提高至1600元—5000元;按照崗位不同,社區工作者每月補貼標準提高至1500元—1800元。圓滿完成興隆台區第十一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基層民眾自治組織得到有效加強。投資新建8條、續建19條道路;出資1740萬元實施城區綠化、美化;結合創城工作,投資2000萬元對城區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城區環境進一步改善。
風景名勝
鼎翔生態旅遊度假區
鼎翔生態旅遊度假區為國家4A級旅遊區、省級濕地森林公園,1995年由盤錦市政府批准建立。景區規劃面積72平方公里,核心區4.8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生態旅遊區之一。
張氏故居
張氏故居,地處東風鎮葉家村北約一公里,清道光年間,張學良高祖張永貴從河北遷到東風鎮時就選中了此地。故居分東西兩處,相距1米左右。東西各5間正房。張作霖成為東三省巡閱使、安國軍總司令、陸海軍大元帥時,曾投巨資對故居進行建設。鼎盛時為兩座四合院,車馬成群,十分勢派。“九·一八”事變後,故居被日寇拆毀,至今為一片廢墟。故居遺址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氏墓園
張氏墓園地處東風鎮葉家村鏡內,占地面積25畝。張學良高祖張永貴、曾祖張發、祖父張有財、二伯父張作孚均葬於此。解放後,東風鎮政府先後兩次共投資300萬元,重新修建了圍牆,門樓等設施。東風鎮政府決定對“張氏墓園”進行擴建,擬修建“張學良衣冠冢”1個、牌坊1個、水上公園1個、停車場1處、其他娛樂設施3處。所需資金1000萬元。
盤錦中興公園
2000年,投資6000萬元興建了中興公園。公園占地18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園。
中興公園已經通過了國家旅遊局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查會的評審,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太平河風光帶
太平河流經景區十餘華里匯入遼河。
葦海蟹灘
坐落於遼河與繞陽河交匯之三角洲處。兩千米的木製棧道蜿蜒於葦海之中。
鳥樂園
三面環水,土地肥沃,境內有200多種鳥類群體在此繁衍棲息。一些鷺類家族成員為省內所獨有。世界瀕危鳥類黑嘴鷗,震旦鴉雀也在此安家。
名優特產
香螺
香螺是中國特有的海螺品種,主要分布在黃海和渤海的北部,以大連沿海島嶼所產者最為有名。屬於腹足綱,蛾螺科。大連香螺殼大而質厚。香螺是世界上較稀有的海螺品種,大連地區用它加工成的豉油海螺罐頭。
河蟹
盤錦河蟹的養殖、銷售主要集中在胡家鎮。早在1994年就投資120萬元建了交易大廳2000平方米,並成立了市場管委會,市場由季節交易發展到常年交易,吸引了全國1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客商,參加交易人數每天在4000至5000人,最高峰可達萬人,日成交額300萬元,最高日成交額達500多萬元。
蘆葦
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85年,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蘆園就建於其中。
1988年春在趙圈河管理站建立蘆園風景區,園內千米長廊,俱為木板架制,迴環往復。廊中有木屋6座,可供遊人休閒小憩。
政治體制
姓名 | 職位 |
戚宇 | 區委書記 |
耿敏 | 區委副書記、區政府代區長 |
舒然 | 區委副書記 |
楊懷林 | 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黨組副書記 |
李明煒 | 區委常委、區委政法委書記 |
王 磊 | 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 |
劉國新 | 區委常委、區武裝部政委 |
趙軍 | 區委常委、區委組織部部長 |
宋偉峰 | 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 |
參考資料來源
遼寧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瀋陽市 | 瀋河區 | 皇姑區 | 和平區 | 大東區 | 鐵西區 | 蘇家屯區 |東陵區 | 瀋北新區 | 于洪區| 新民市 | 法庫縣 | 遼中縣 | 康平縣 |
大連市 | 西崗區 | 中山區 | 沙河口區 |甘井子區 | 旅順口區 | 金州區 |瓦房店市 | 普蘭店市 | 莊河市 | 長海縣 |
鞍山市 | 鐵東區 | 鐵西區 | 立山區 | 千山區 |海城市 | 台安縣 |岫巖滿族自治縣 |
撫順市 | 順城區 | 新撫區 | 東洲區 | 望花區 |撫順縣 | 清原滿族自治縣 | 新賓滿族自治縣 |
本溪市 | 平山區 | 明山區 | 溪湖區 | 南芬區 | 本溪滿族自治縣 |桓仁滿族自治縣 |
丹東市 | 振興區 | 元寶區 | 振安區 | 東港市 | 鳳城市 | 寬甸滿族自治縣 |
錦州市 | 太和區 | 古塔區 | 凌河區 | 凌海市 | 北鎮市 | 黑山縣 | 義縣 |
營口市 | 站前區 | 西市區 | 鮁魚圈區 | 老邊區 | 大石橋市 | 蓋州市 |
阜新市 | 海州區|新邱區 |太平區 | 清河門區 | 細河區 | 彰武縣 |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
遼陽市 | 白塔區 | 文聖區 | 宏偉區 | 太子河區 |弓長嶺區 | 燈塔市 | 遼陽縣 |
盤錦市 | 雙台子區 | 興隆台區 | 盤山縣 | 大窪縣 |
鐵嶺市 | 銀州區 | 清河區 | 調兵山市 | 開原市 | 鐵嶺縣 |昌圖縣 | 西豐縣 |
朝陽市 | 雙塔區 | 龍城區 | 凌源市 |北票市 | 朝陽縣 |建平縣 |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
葫蘆島市 | 龍港區 | 南票區 |連山區 | 興城市 | 綏中縣 |建昌縣 |
(註:瀋陽市、大連市為副省級城市。)(參見:遼寧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