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平川中學

興國平川中學

興國平川中學,是一所老牌名校,是江西省興國縣唯一的省重點中學,校園幽靜恬淡,是學習和生活的極好場所,被社會譽為“花園式學校”,評為省庭院衛生綠化先進單位,辦學設施設備一流,有全省著名的教師新村。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興國縣城,沿319國道,往東行4公里,便到洪門,往左拐,行50米,昂首瞻望,氣勢恢宏的“興國平川中學”校門便呈現在眼前。

建校歷史

興國平川中學興國平川中學

平川中學於1923年在瀲江書院創建。瀲江書院建於清代乾隆三年,地址為縣城北門外瑤岡下。當時主要講授“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提倡“文以載道”、“禮以防漸”,重在“修身”、“養性”、“治德”。

興國平川中學興國平川中學

平川中學創建以後,繼承瀲江書院的教育傳統,重在道德修養,教人做人。80年的歷史,幾經興衰,幾番更迭,歷經滄桑。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戰火的硝煙攪亂了校園的寧靜,為了革命,青少年參軍參戰,學校於1929年至1935年停辦,許多青年血灑疆場,為共和國的誕生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和千千萬萬所學校一樣,平川中學也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直到1985年才恢復原名“興國平川中學”。全國政協副主席肖華上將題寫校名。

平川中學富有光榮革命傳統。1926年9月,教員胡燦等人在平川秘密召開會議,成立了興國縣第一個黨支部,胡燦任書記。1929年4月,毛澤東同志第一次來到興國,就住在平川中學——瀲江書院,興辦了土地革命幹部訓練班

平川中學素以嚴謹治校而著稱。當年的校長王有芬常說:“我們辦學就靠一個‘嚴’字。”他還提出“讀書、做人,轉移風氣”的辦學宗旨,勉勵學生要“為國之乾”。

學校規模

解放後,老紅軍、興國縣第一任縣長李貽樹兼任校長,從此,平川中學走上正軌,辦學規模不斷擴大。1978年,平川中學被定為省、地、縣三級重點中學。各級領導的關懷和重視,使平川中學如虎添翼,飛速發展。現在,全校發展到46個班,學生2800餘人,教職工180人,校園面積達240多畝。

教學態度

平川中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團結、求實、勤奮、創新”的校風。教師以“團結、吃苦、拼搏”的精神著稱,學生以勤奮、刻苦的學風聞名。近二十年來,學校採用多種形式實施德育工作,注重人文精神培育,創造了新的第一等的工作,先後被評為“贛州地區示範性重點中學”、“江西省德育示範性學校”、“省級文明單位”、“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學習科學研究實驗學校”、“全國優秀控煙學校”。

八十年來,平川中學鐘聲悠揚。這鐘聲傳得很遠很遠,傳到天涯海角,傳到太平洋彼岸,真可謂桃李滿天下。他們當中有共和國的功臣肖華、陳奇涵;有黨和政府的各級領導,如中共十六大中央委員現任安徽省委書記王太華、中共十六大候補中央委員中國鋁業集團總裁郭聲琨;有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教授,如南開大學教授謝慶蘭、吉林大學教授黃明游等,有在美國任教的著名博士范新亞、朱添偉、李電白、李東明、凌克菲等。恢復高考以來,平川中學年年上新台階,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6000餘人。

平川獎學金

朱雅儒獎學金:民國三十五年秋(公元1946年),方太鄉紳朱天一捐田百餘擔,歲收華利二十餘石,設立“朱雅儒獎學金”,每年舉行獎學考試一次,獎助家境貧寒而成績優異的平川學子。

范新亞教育獎:1989年11月起,美籍平川校友范新亞先生每年捐資1000美金,設立“范新亞教育獎”,獎勵在教學上有顯著成績的師生。該獎每年評選一次,分為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優秀科研成果、優質服務獎,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科研活動積極分子等獎項。

朱添偉獎學金:1990年9月,美籍平川校友朱添偉先生捐資元,設立“朱添偉獎學金”。分為優秀新生獎及高考優秀獎。每年招生時,第一志願報考平川中學並被正式錄取、總成績列前八名的初一新生和總成績列前十二名的高一新生,授予優秀新生獎;每年高考總成績列前八名之理科考生、列前四名之文科考生,授予高考優秀獎。該獎每年授獎一次。

長征獎學金:1999年4月,興國籍長征老將軍歐陽平及夫人吳文桂捐資人民幣10萬元,設立“平川中學長征獎學基金”,旨在褒揚優秀,獎勵先進,激勵平川學子奮發向上,進取拚搏。每年用基金利息及其它捐助,獎勵品學兼優、當年考取大學的六名以上優秀學生。

惜才獎學金:2006年3月,在廣東增城創業並定居的興國龍口中嶺村鄧習才先生出資在平川中學設立了“惜才獎學金”,每年二萬元獎勵品學兼優且家庭經濟困難的平川學子。

獎教獎學基金:1995年3月設立平川中學校友獎教獎學基金,由93年校慶時校友捐助的12萬元作基金,獎項有狀元獎、風尚獎、雛鷹獎、希望獎、奧林匹克獎、園丁獎。

陳奇涵獎學金:2007年,是興國籍開國上將陳奇涵110周年誕辰紀念。為實現老將軍生前關心家鄉教育事業的心愿,陳將軍的兒、孫輩決定在平川中學設立“陳奇涵獎學助學基金”,每年至少捐資5000元獎勵品學兼優學生。首屆陳奇涵獎學金於2007年4月15日舉行,12位品學兼優的平川學子獲得了此項獎學金。

晨光教育助學金:由嚴麗華女士發起組織的晨光教育助學者協會於2005年成立,連續多年捐助家庭貧困的平川學子。至2006年,己先後捐助貧困學生213人次,累計金額達207000元。

歷屆校長

陳宗炫:東村齊心人。先後就讀贛南師專數學科,江西教育學院數學系學習,本科學歷。畢業後,曾任平川中學團委副書記、鼎龍國中校長,平川中學副校長,一九九二年九月起至今任校長。1998年起兼任校黨支部書記,2003年起兼任興國縣教育局副局長。2004年8月起,任興國縣教育局局長。

李傳梅:東村鄉壩子村人。一九六二年畢業於江西師範學院政教系,同年八月參加工作,先後任興國一中教師、工會主席,古龍崗中學校長,平川中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一九八二年八月被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一九八七年評為中學高級教師,一九八九年評為贛州地區拔尖人才。

李紹乾:方太人。大廈大學畢業,一九四六年下期至一九四七年上期任校長。在此以後曾任本校教務主任和教員,一九四八年教育部核定表彰為“優良教師”。

李貽樹:興國興蓮鄉人。1950年-1952年底兼任本校校長。1937年參加革命,1939年冬被選為中共七大代表。歷任團政治委員,興國縣縣長,中共興國縣縣委書記,中共贛州地委委員,贛南行署副主任,中共贛南區黨委副書記,中共贛州地區紀委檢查委員會書記。

劉超凡:興國東村人,大專文化,1963年至文革時上任書記、校長,其後歷任縣文工團團長、書記,興國師範、興國一中副書記、副校長,縣電影公司經理、書記。

歐陽裕:興國瀲江鎮人。1961年11月至1963年7月,1973年6月至1976年3月任本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歷任興國一中黨支部書記、校長,縣政協辦公室主任,城關鎮黨委書記,縣廣播事業局局長,享受到縣級待遇。

黃承彥:吉林人。1943年北京師範大學就讀,1945年參加工作,1949年南下,1953年至1955年任副校長,主持學校工作,歷任古龍崗、江口區區長,興國一中副校長,1974年復任本校副校長。1982年起任政協興國縣副主任。

許克鉦:長岡鄉上社村人。一九五八年八月於江西師院畢業,曾任興國二中教師,城岡中學教導主任,永豐中學教師,興國縣教育學校教研員,長岡中學校長,興國二中副校長,校長,教師進修學校校長,一九八七年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

張文熙:1923-1929年任平川中學第一任校長。一九四八年下期復任校長。

鄭宗李:楓邊鄉密石村人。一九四九年於平川中學高中畢業,同年八月參加工作,曾任楓邊國小校長興國一中教員,龍崗中學教導主任,共大均福山分校教務處長,興國一中團委書記,長岡中學校長。一九七一年至一九八四年八月任興國平川中學校長、書記,八四年九月至八六年三月任書記,後任教育局調研員,八八年評為中學高級教師。

鍾才福:興國五里亭人。江西工專畢業,1955年至1996年任本校校長,黨支部書記。其後任興國一中校長,江西省商業學校教務主任,高級講師。

范拯球:福建人。1956年至1959年任本校教導主任,1959年4月至1959年9月任興國二中黨支部書記,後曾任一中黨支部書記,縣教育局局長,興國師範黨總支部書記。

鄒樹本:山東人,1946年參加工作,1968年至1970年任本校委會主任,歷任省農墾廳副科長、科長。水保所主任共大興國分校委會主任,興國縣林業局局長,中共興國縣紀委檢查委員會副書記。

藍寶田:長岡人。清末秀才,省優級師範畢業,曾任縣教育局局長。一九三六年到一九三九年上學期任校長。

王有芬:埠頭人,清末秀才,江西高等學堂本科畢業。歷任鄱陽縣縣長及師範教員,一九三九年下期至一九四六年上期任校長。一九四六年下期至一九四七年上期任名譽校長,一九四七年下期至一九四八年上期復任校長,任內為嚴格校內校紀及勘定校址籌建校舍,貢獻殊多,一九四八年夏,為學校籌資奔波,在厚塘中暑病逝,後於縣城隆重追悼祭奠,出席者數以千計。

所獲榮譽

興國平川中學興國平川中學興國平川中學
興國平川中學興國平川中學興國平川中學
興國平川中學興國平川中學興國平川中學
興國平川中學興國平川中學興國平川中學
興國平川中學

校友名人

興國平川中學蕭華

蕭華(1916-1985),男,江西省興國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共青團興國縣委書記,紅四軍軍委青年委員,連、營政治委員,第十師三十團政治委員,紅一軍團政治部青年部部長,紅軍總政治部青年部部長,少共國際師政治委員,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陝甘支隊第一大隊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二師政治委員,八路軍東進義氣風發日挺進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魯西軍區政治委員,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兼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遼東省委書記,南滿軍區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政治委員,第四戰軍特種兵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委員,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幹部部副部長、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軍事科學院第二政治委員,蘭州軍區第一政治委員,是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八、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興國平川中學王太華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黨組書記、局長

王太華,男,1945年10月生,江西興國埠頭人,中央黨校研究生。1957-1963年就讀於興國平川中學。1965年9月至1968年12月在江西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習;江西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197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十四、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歷任江西贛州市第三中學副校長,中共贛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贛州地區行署副專員,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副書記、合肥市委書記。1995年1月任安徽省副書記,1998年10月任安徽省副省長、代省長。1999年2月10日,在安徽省九屆二次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安徽省省長。是中共十四、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十六屆中央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1968年12月在江西生產建設兵團九團鍛鍊;

1970年8月任江西省贛州市第四中學教師,政工組長;

1978年8月任江西省贛州市第三中學副校長、黨支部委員;

1979年5月任江西省贛州市教育學校副校長、黨支部委員、市招辦主任;

1980年8月任中共江西省贛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1983年6月任江西省贛州地區地委委員、行署副專員(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在中央黨校學習);

1985年6月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1992年3月起任第五屆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副書記、中共安徽省合肥市委書記;

1995年1月在中共安徽省委第六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共安徽省委副書記;

1998年10月在安徽省九屆人大常委會六次會議上被任命為安徽省副省長、代理省長;

1999年2月至2000年1月任安徽省省長;

2000年1月任中共安徽省委書記。2003年1月在安徽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安徽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4年12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黨組書記、局長。

興國平川中學郭聲琨

郭聲琨,男,1954年10月出生,江西興國五里亭人,1967-1973年就讀於興國平川中學,1979年畢業於南方冶金學院選礦專業,現任中國鋁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高級工程師。89-92年:任畫眉坳鎢礦礦長兼貴溪銀礦建設指揮總部指揮、礦長兼黨委書記。93-97年:任中國有色金屬南昌公司經理兼黨組書記;中南工業大學管理系工商管理研究生;中國有色金屬系統全國勞動模範。97.7中國鋁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002年11月當選為中共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興國平川中學興國平川中學

范新亞,男,美籍華人,原籍江西興國。美國加州大學教學研究所教學博士。歷任美國加州大學機械研究所研究員、美國國防部寒冷研究所研究員、加州大學數學研究所研究員。現為美國加州州立科技綜合大學終身教授。專長機械設計、流體力學及套用數學。1989年,捐款母校興國平川中學,設立“范新亞獎學金”。並倡設興國縣教育獎學基金會。

李電白,男,美籍華人,原籍江西興國。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哲學博士。歷任美國威士康辛大學教授、哈佛大學教授兼系主任、泛美大學教授兼系主任。曾擔任過美國國家計算機會議主席、美國決策支援系統會議主席、美國決策科學會議主席、美國惠特公司顧問、倫敦牛津雜誌、國際政策及資訊雜誌客座主編,還就美國國務院邀請擔任對華科技轉移及對華政策顧問。李電白先生還為美國麥卡倫市同贛州市結為友好城市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朱添偉,男,原籍五里亭。1948年本校高中畢業。後獲台灣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系學士,美國西維及尼亞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繼續深造於賓州大學。先後任巴西航空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助理教授。巴西飛歌公司半導體部門總工程師,現任美國馬丁公司高級技術工程師,兼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1990年起為本校捐資設“朱添偉獎學金”。

陳正清,男,瀲江鎮人,1955年本校高中畢業,1960年畢業於哈爾濱工大。歷任國家電子工業部工程師、處長,國務院電子振興領導小組組長,國務院電子工業部計算機與信息推進司副司長,並任航空航天部七零六所研究員,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北京計算機學院教授,一九八八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鄧宗琦,男,漢族,江西興國縣人,1937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1958年畢業於師範大學數學系,現工作於華中師大。曾任副校長(1983.12-1999.6)、教授,兼全國高等數學教學指導組成員,全國數學史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政府諮詢委員等。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學天元基金項目、香港王寬誠教育基金項目等近10項。獨著、主編、參編著作10部,撰寫論文80余篇,1991年獲國家體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得獎人);1993年獲湖北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第一得獎人);1998年獲教育部基礎教育實驗成果二等獎;還獲湖北省科學成果三等獎兩項及其他獎10餘項。1989年入選英國名人傳記中心名人錄。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校園風采

興國平川中學2000年至2002年我校相繼投入資金500余萬興建了學生公寓三棟達10000平方米,極大地改善了學生的住宿條件.jpg


興國平川中學氣勢恢弘的辦公大樓
興國平川中學教師公寓
興國平川中學寬闊的校內主幹道
興國平川中學
興國平川中學平川校園環境幽雅、綠樹成蔭,為師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工作學習場所
興國平川中學荷趣

學校簡介

興國平川中學,是一所老牌名校,創辦於1923年,是我縣最好的省重點中學。 解放後曾稱興國中學、興國二中。1986年復稱:興國平川中學,由校友、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肖華題寫校名。

平川中學占地360餘畝,芳草萋萋、綠樹環抱,兩條寬廣筆直的主次幹道將學校的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劃分的井井有條。整個校園幽靜恬淡,是學習和生活的極好場所,被社會譽為“花園式學校”,評為省庭院衛生綠化先進單位。學校現有98個教學班,學生5000餘人,實行半封閉式管理,杜絕校外干擾。為使興國多出人才,讓興國的莘莘學子更多地進入高校深造,突出重點中學的辦學宗旨,學校已剝離國中,只辦高中,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提高辦學水平,使學校真正成為“大學生的搖籃”。

平川中學辦學設施設備一流,正在使用的校園網和閉路電視系統使學校步入省級現代教育示範學校行列,寬頻接入能使學校500餘台計算機同時快速上網,網上教育資源和各種光碟播放能通過閉路系統送到各教室29寸大彩電。氣勢恢宏的科技樓(設有按省級重點中學和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的標準配備的校園網路中心,三個多媒體教室、三個微機教室、三個語音實驗室、電化教室、大型講座廳和各類科技活動室)、寬敞明亮的膳廳(可同時容納5000餘人用餐)和舒適高雅的學生公寓(每個房間設有衛生間、電話、書櫃、風扇、箱櫃等齊全設施)等標誌性建築成為全省一流,有寬敞的教學樓四幢,有高標準的實驗樓一幢,有藏書十萬餘冊的圖書館(實行開架借閱)和中、英文閱覽室各一個,有全省著名的教師新村。

正在興建的八幢學生公寓和即將興建的體育館將使平川中學躍上一個新的檔次。

歷史沿革

初創時期

初創時期(1923——1929)

仁人志士具卓識 草創平川教澤長

簡介:一九二三年春,全縣四十七鄉聯鄉自治研究會發起募捐創辦,王有芬、張文熙、吳大鵬、謝式初、劉嗜慵為勸募員。各鄉設分勸募員。同年秋招生兩班,校設瀲江書院。開設迄一九二九年停辦,國中畢業四屆192人。

復辦時期

復辦時期(1936——1949)

復辦復興鴻基奠 校風校紀遐邇物

一九三六年復辦,呈準省教育廳立案,同年秋招生。一九四五年增辦高中。從此成為一所完中。

辦學宗旨:讀書、做人,轉移風氣。

治學管教:王有芬校長辦學強調要“嚴”。平川時以校風好,校紀嚴著稱。

評價:江西省教育廳廳長程時煃,周邦道,省督學歐陽魁等先後來校視察。在視察報告中盛譽平川:管教優良……

發展時期

發展時期(1950—1976)

物換星移催桃李 清泉甘霖育棟樑

1950年2月以前仍名“平川中學”

1950年2月,本校與正史中學,崇孝農職、光華商職、興國中師合併,名興國縣聯合中學,初設背街濟美堂,孝睦堂,同年5月於洪門本校今址。

1951年2月改名“興國縣立中學”。

1953年改名:“江西省興國中學”

1953年秋:將國中9個班遷過社門前新校,一校兩址,社門前新校為分部本校今址為本部。

1955年全部高中班及部分國中班遷社門前,仍一校兩址,但改社門前新校為本部,本校今址為分部。

1956年本部、分部獨立設校,本校名“興國國中”

1958年增辦高中,更名為“興國二中”。

1968年一、二中合併,校設本部今址,實行開門辦學,廠校掛鈎,改校名為“興國縣農機廠五·七中學”。

1971年復名“興國中學”。

1973年因復辦“興國一中”本校復改名為“興國二中”。

改革創新時期

改革創新時期(1977——2002)

革故鼎新騰飛日 人才輩出譜新章

恢復招生考試制度,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平川中學勃勃生機,辦學規模日大,校園校貌一新,教學改革邁開大步,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校譽日隆,人才輩出。一九七九年至2002年二十四年間平川共為大專以上高校輸送新生6000餘人,被興國人民盛譽為“讀書的好地方,”“大學生的搖籃”。

一九八五年,本校恢復初名“興國平川中學”,全國政協副主任肖華出寫了校名。

一九八七年2月被定為省地重點中學。

1995年以來,先後獲得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優秀控煙學校、中國特色學校、新教材實驗全國先進單位、省文明單位、省德育示範學校,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省教科所科研基地、省衛生庭院等榮譽稱號。

教學態度

平川中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團結、求實、勤奮、創新”的校風。教師以“團結、吃苦、拼搏”的精神著稱,學生以勤奮、刻苦的學風聞名。近二十年來,學校採用多種形式實施德育工作,注重人文精神培育,創造了新的第一等的工作,先後被評為“贛州地區示範性重點中學”、“江西省德育示範性學校”、“省級文明單位”、“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學習科學研究實驗學校”、“全國優秀控煙學校”。

八十年來,平川中學鐘聲悠揚。這鐘聲傳得很遠很遠,傳到天涯海角,傳到太平洋彼岸,真可謂桃李滿天下。他們當中有共和國的功臣肖華、陳奇涵;有黨和政府的各級領導,如中共十六大中央委員現任安徽省委書記王太華、中共十六大候補中央委員中國鋁業集團總裁郭聲琨;有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教授,如南開大學教授謝慶蘭、吉林大學教授黃明游等,有在美國任教的著名博士范新亞、朱添偉、李電白、李東明、凌克菲等。恢復高考以來,平川中學年年上新台階,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近7000人。

教學成果

興國平川中學恢復高考二十多年,向高一級院校輸送新生近7000人,其中考取碩士、博士研究生二百餘人,近六十名出國留。2000年鄭歡同學以612分的高分獲全市文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2001年王蘇蘊同學又以669分的高分獲得理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連續四年有8名高二學生考取中科大、吉林大學、東南大學少年班。學校有“長征獎學金”、“范新亞教育獎”、“朱添偉獎學金”和“獎教獎學基金”,設立了“高一新生獎”、“高考優秀獎”、“雛鷹獎”、“希望獎”、“見義勇為獎”等十幾個獎項,每年拿出五萬餘元獎勵成績優異學生。我校教育教學風貌在江西電視台《成長》欄和中央電視台《第二起跑線》播放後,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讚譽。

興國平川中學歷史悠久,成就斐然。七十年前,毛澤東同志第一次來興國住在平川——瀲江書院,舉辦了土地革命幹部培訓班。進入九十年代後,興國平川中學在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上邁開大步,全校教師每年發表專業論文近百篇,教學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政治課的“四會教學法”、“五自一導教學法”在全省介紹推廣。政治教研組評為全省課程實驗先進集體,我校的新課程試驗工作受到國家教育部表彰,定為全國新教材實驗基地。德育工作注重實效、特色鮮明,繼97年被省委宣傳部、省教委定為首批德育示範學校後,2000年又獲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殊榮。2001年以來還榮獲地區示範性重點中學、愛國主義教育先進單位、地區文明單位標兵、省青年教師工作先進單位、省文明單位、全省教科研實驗基地、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中國特色學校、全國控煙優秀學校等稱號。是全省五十所具有向高校推薦保送生資格的學校之一。

八十年來,平川中學鐘聲悠揚,桃李芬芳。莘莘學子為國效力,不少校友出類拔萃,如十七屆中央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太華、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郭聲琨、國務院信息產業部電子中心主任陳正清、清華大學科研處處長肖小月博士、華中師大副校長鄧宗琦、廣東科技幹部學院副院長鍾定華、江西農大副校長池澤新、美籍博士范新亞、朱添偉、李電白、李東明、凌克菲、曾慶輝、饒建宇等就是其中傑出代表。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享有“讀書的好地方”、“大學生的搖籃”之稱的平川中學,正以嶄新的面貌,更加優異的成績,力爭躋身於全國千強之列,在科教興國的征途中創造新一輪輝煌。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組織機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