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李九我宗伯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江西臨川人。出身書香門第,為人耿直,敢於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權貴,曾任太常博士及一些下層官職,四十九歲時棄官回家。他從小受王學左派的影響,結交被當時統治者視為異端的李贄等人,反程朱理學,肯定人慾,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想對他影響很大。在文學思想上,湯顯祖與公安派反覆古思潮相呼應,明確提出文學創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張,把思想內容放在首位。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體體現。湯顯祖雖然也創作過詩文等,但成就最高的還是傳奇。他是我國古代繼關漢卿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戲劇家。他的戲劇創作現存主要有五種,即“玉茗堂四夢”(或稱“臨川四夢”)及《紫簫記》。“玉茗堂四夢”即《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這四部作品中,湯顯祖最得意,影響最大的當數《牡丹亭》。

基本信息

作品信息:與李九我宗伯

作品年底:明代

作者:湯顯祖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從京師來者,言丈蔬食敝衣。或以丈為貧,或以丈為偽。夫世人何足與言真偽也。馬心易作縣[1],食嘗不飽;趙仲一為銓部歸來[2],幾為索債人所斃。貧而仕,仕遂不貧耶?古人云:“匈奴未滅,何以為家[3]。”此時亦非吾輩作家時也。惟丈有以自礪。

作品注釋

[1]馬心易:名應圖,平湖(今屬浙江)人。官至刑部主事。公元1585年(萬曆十三年)因疏劾科道齊世臣等,並及首輔,謫大同典史。後升封邱知縣,年余復刑部主事。以疾免歸。

[2]趙仲一:名邦清,真寧(今甘肅正寧)人。公元1595年、1598年(萬曆二十三、二十六年)以山東滕縣知縣赴北京上計,得與湯顯祖兩度相聚。公元1598年(二十六年)遷吏部主事。後被劾,削職為民。銓部:因吏部專司銓選。故稱吏部為銓部。

[3]“古人云”三句:為漢代霍去病語。《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天子為治第,令驃騎(指驃騎將軍霍去病)視之,對曰: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

作品賞析

該文選自《湯顯祖詩文集》卷四十六。李九我,名廷機,字爾張,晉江(今屬福建)人。公元1583年(萬曆十一年)與湯顯祖同榜進士,授編修,累遷祭酒。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宗伯,古代六卿之一,掌邦國祭事典禮,後因稱禮部尚書為宗伯。據《明史·七卿年表》,李廷機於公元1603—1607年(萬國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任禮部尚書,則信當寫於此時,該文說明了作為有抱負的士大夫,當以國家為重,“匈奴未滅,何以為家?”貧窮是必然的,用來勉勵李廷機,也用來自勵。它體現了湯顯祖這時的抱負與胸懷。

作者簡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