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信息:與李九我宗伯
作品年底:明代
作者:湯顯祖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從京師來者,言丈蔬食敝衣。或以丈為貧,或以丈為偽。夫世人何足與言真偽也。馬心易作縣[1],食嘗不飽;趙仲一為銓部歸來[2],幾為索債人所斃。貧而仕,仕遂不貧耶?古人云:“匈奴未滅,何以為家[3]。”此時亦非吾輩作家時也。惟丈有以自礪。
作品注釋
[1]馬心易:名應圖,平湖(今屬浙江)人。官至刑部主事。公元1585年(萬曆十三年)因疏劾科道齊世臣等,並及首輔,謫大同典史。後升封邱知縣,年余復刑部主事。以疾免歸。
[2]趙仲一:名邦清,真寧(今甘肅正寧)人。公元1595年、1598年(萬曆二十三、二十六年)以山東滕縣知縣赴北京上計,得與湯顯祖兩度相聚。公元1598年(二十六年)遷吏部主事。後被劾,削職為民。銓部:因吏部專司銓選。故稱吏部為銓部。
[3]“古人云”三句:為漢代霍去病語。《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天子為治第,令驃騎(指驃騎將軍霍去病)視之,對曰: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
作品賞析
該文選自《湯顯祖詩文集》卷四十六。李九我,名廷機,字爾張,晉江(今屬福建)人。公元1583年(萬曆十一年)與湯顯祖同榜進士,授編修,累遷祭酒。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宗伯,古代六卿之一,掌邦國祭事典禮,後因稱禮部尚書為宗伯。據《明史·七卿年表》,李廷機於公元1603—1607年(萬國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任禮部尚書,則信當寫於此時,該文說明了作為有抱負的士大夫,當以國家為重,“匈奴未滅,何以為家?”貧窮是必然的,用來勉勵李廷機,也用來自勵。它體現了湯顯祖這時的抱負與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