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淮鎮

臨淮鎮

臨淮鎮地處洪澤湖西岸,江蘇省泗洪縣城東南,呈半島狀伸入洪澤湖。轄5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2個養殖場,其中魚種場具備四大家魚育種條件和技術,總人口1.5萬人。黨支部22個,黨員547人,其中農村黨員378人,村幹部56人,臨淮鎮陸地面積19.16平方公里,轄洪澤湖水面184.8平方公里。臨淮鎮螃蟹養殖面積6萬畝,其中外湖網圍養殖面積5萬畝,內塘養殖面積1萬畝。年產螃蟹3500噸,居全國鄉鎮之首,素有“蘇北第一鄉”的美譽。199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螃蟹之鄉”,2002年被授予“中國名鎮”的榮譽稱號,是歷屆舉辦螃蟹節活動主要場地。

基本信息

經濟發展

臨淮鎮黨委、政府依託豐富的水產資源,“走水路,奔小康”。以中華絨鰲蟹為重點大力發展特種水產養殖業,並主動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斷探索水產養殖新技術、新模式,逐漸形成了以蟹為主,全面實施套養、混養、立體養殖的生態型、效益型養殖模式,特別是螃蟹產業極為成熟,螃蟹的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鏈條緊密,螃蟹套養桂魚、套養青蝦扣蟹培育等技術嫻熟,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

歷史產業

臨淮鎮臨淮鎮
臨淮鎮歷史悠久,早在堯舜時期即為塗山氏國,以後歷代統治者都在臨淮建州設府,立郡置縣,四九年國務院曾暫列為臨淮市,五四年起臨淮鎮定為國家標準建制鎮。臨淮鎮有較多的人文景觀、歷史景點。如:莊子釣魚觀魚台;皇廟附近的戚繼光點將台;古代建過連結淮河兩岸的浮橋,煙鎖浮橋為鳳陽八景之一;唐玄宗在聞賢門內建過開元寺,寺內建有南華樓;入淮口上的廣運橋;馬灘街上的濠梁驛站霸王城的雄風尤在。這些都記載著古濠梁輝煌的歷史。

臨淮鎮地勢是丘林北端和淮河南岸的平原地帶,處在我國季風氣候區,溫暖帶和亞熱帶的交匯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15度,年平均降雨量達900毫米以上,雨水充沛,緊鄰淮河,水資源非常富足,臨淮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京滬鐵路、省道307線縱貫東西,在省道307線門臨路兩旁投資辦企業,有得天獨厚條件。鳳陽火車站設在鎮內,可北上首都,南接金陵;臨淮鎮港口日吞吐貨物近三千噸,上至華東重要商城蚌埠市,下可達江入海。臨淮鎮不僅是鳳陽縣工、商業重鎮,而且是沿淮水陸重要的交通樞紐。

招商引資

臨淮鎮臨淮鎮
2004年經市場調節,養殖經濟攀升,民眾收入有所增加,加之保莊圩和移民遷建兩項國家工程落戶臨淮,給臨淮增添了新的活力,重新激發了老輩姓的創業熱情,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361億元,增長1.4%;農民人均收入4715元。全社會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4865元,增長10.5%;新增私營工業企業7個。招商引資項目:投資310萬元的精銳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完成鎮園區項目投資209萬元的鈣塑板廠項目和投資410萬元的洪澤湖苗種培育基地項目。

名勝古蹟

臨淮鎮臨淮鎮
臨淮古縣城:在臨淮鎮小城頭以東,築於南朝梁天監五年。建時,有六個城門,淮河水落枯時在廣運橋以東的薄岸下面可以看到城牆根基。因被地方拆用,現在地面上已很少見到古時城牆的遺蹟了,只有臨淮縣遺留下來的許多地名諸如:大關、小城頭、縣署街、西關、小東關、大東關、城裡南關等,還保留古時的名稱。

濠梁觀魚”:為鳳陽八景之一,據《臨淮縣誌》記載:“濠梁在城西南七里”,今鎮胡府村境內。“濠梁觀魚故事”出自《莊子秋水篇》,被古人傳為美談。

釣台春漲:為鳳陽八景之一。據考察縣城隍廟後有一塊石碑,上刻“西映雙台”四個大字。傳說為:雙台是莊子釣魚台戚繼光點將台,都在老塘湖邊的濠河一帶。

新橋溝:古稱“淮寧橋”後又改為名為“廣惠橋”、“弘濟橋”、“淮寧橋”。此橋工程堅固,三百多年來,歷經洪水沖涮,仍安然無恙。當年橋孔高大,三條桅大船能從橋下通過。這是本鎮僅存的一座古代橋樑。

臨淮鎮臨淮鎮
廣運橋:在臨淮縣塗山門(西門)外,洪武三年(1370)造。清乾隆年間,知縣鄭時慶重修,後又稱吊橋。解放前的廣運橋,在淮河南岸東大街西端濠水入淮口上,是一木板平橋,後被洪沖塌。一九六八年七月,開工修築濠河橋,到一九六九年五月竣工。就是現在中心街濠水上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拱形橋,現稱“濠梁橋”,舊廣運橋殘址,依稀可見。

馬灘:現在的馬灘,以前是濠梁驛。據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鳳陽縣誌》載:設馬六十五匹,馬夫四十一名,差夫二十四名。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濠梁驛添建草房十八間,入民國驛站廢除。

府城隍廟;在臨淮縣移風門內,早在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封臨濠府城隍之神為王爵(忠佑王)。洪武六年(公元373年)知府嚴達建廟,後經歷代修建,廟址房屋猶存。此外,還有像縣城隍廟、浮橋煙鎖、開元寺南華樓等名勝古蹟,歷經自然、歷史風雨的洗滌大都已不存在了。

遠程教育

臨淮鎮臨淮鎮
2007年,臨淮鎮鋪設了寬頻網和有線電視網,初步建成了9個黨員遠程教育網點,並在各網點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教育學習活動,幫助廣大黨員和農民民眾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基礎理論知識,掌握致富信息和實用技術。為進一步完善遠程教育網點的基礎建設和規範管理,臨淮鎮對相關網路線路進行了一次全面檢修,制定了一系列遠程教育網點管理規章制度,對各網點管理員進行了電腦知識規範化培訓,加大遠程教育宣傳力度,把農村黨員遠程教育作為推進新時期黨的建設的有效途徑和載體,進一步加快臨淮鎮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歷史文化

臨淮鎮臨淮鎮
江蘇省泗洪縣臨淮鎮是洪澤湖西岸的一個半島,古老的汴河穿境而過匯入洪澤湖,該鎮始於春秋、興於唐宋,為古泗洲的重鎮,歷史十分久遠。革命戰爭年代,臨淮及湖區人民前赴後繼,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許多革命先輩在湖畔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改革開放以來,臨淮人民抓住機遇,快速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經濟實力大大提高,以螃蟹養殖為龍頭的水產業已形成了產業化經營,並被國務院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命名為“中國螃蟹之鄉”。位於該鎮的“中國螃蟹市場”,迅速成為中國螃蟹及相關產業南北方周轉中心,年客流量達百萬人,交易額達10億元。

臨淮鎮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悠久的歷史,旖旎的風光使臨淮極具旅遊價值,鎮黨委政府抓住機遇,加大投資,突出“人文臨淮”,以“煙波水世界,綠色夢田園”為主題,興辦特色旅遊。2002年旅遊收入達5000萬元,帶動了三產的快速發展。但至今臨淮尚沒有一個星級涉外賓館,這與旅遊勝境的建設極不相稱,臨淮鎮已投資金120萬元對賓館的前期工程幫了充分準備。賓館建成後將成為蟹都的一道亮麗風景,提高臨淮的外事接待和旅遊的規格檔次,為蟹都臨淮的國際化道路添上絢麗的一筆,項目建成後,將近會事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