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亞硝酸鹽中毒是由於食入含有較多亞硝酸鹽類的植物,如醃製疏菜或陳腐疏菜,或者誤將工業用亞硝酸鈉作為食鹽食用而引起,也可見於飲用含有硝酸鹽或亞硝酸鹽苦井水後,亞硝酸鹽能使血液中正常攜氧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因而失去攜氧能力而引起組織缺氧。臨床上突出表現為皮膚黏膜發紺及其他缺氧症狀。因紫紺的發生與腸道有關,故又名腸原性紫紺症。
病因及發病機理
1、食入含大量亞硝酸鹽蔬菜,一般是葉菜類,如小白菜、芹菜、韭菜、甜菜葉、蘿蔔葉、萵苣等含有較多的硝酸鹽,當這些蔬菜貯存時間長,一旦開始腐爛,亞硝酸鹽含量就會明顯增高。蔬菜腐爛越重,亞硝酸鹽增高就更明顯。
2、新掩制的蔬菜,在醃製2~4天后亞硝酸鹽含量增高,7~8天達到最高。同時與食鹽濃度及掩制的溫度也有一定關係。(如5%濃度的食鹽在37℃左右時所產生亞硝酸鹽濃度最高;如15%鹽水則無明顯變化)。因此醃製蔬菜在8天以內,食鹽濃度在15%以下時,易引起亞硝酸鹽中毒。變質醃菜中亞硝酸鹽含量最高。
3、烹調後的熟菜放在不潔的容器中,存放過久,在硝酸鹽還原菌的作用下,熟菜中的硝酸鹽被還原成亞硝酸鹽。
4、在一個時期內,集中吃大量葉菜類蔬菜,如菠菜、小白菜(未腐敗變質),但當消化功能紊亂,胃酸濃度低下時,大量食用硝酸鹽含量較高的蔬菜,且腸內硝酸鹽還原菌大量繁殖,致使胃腸道內亞硝酸鹽產生速度加快,體內又不能及時的將大量的亞硝酸鹽分解成氨,這時亞硝酸鹽大量吸收入血而引起中毒,常稱為腸原性青紫。
5、某些地區的井水中也含有較多的硝酸鹽及亞硝酸鹽(一般稱苦井水)。使用這些水煮飯(粥),存放不當,時間過久,也會引起中毒。其他如奶製品,醃製品加工過程處理不當,均能造成中毒。
腸原性紫紺症的原理是其與血紅蛋白作用,使正常的二價鐵被氧化成三價鐵,形成高鐵血紅蛋白。高鐵血紅蛋白能抑制正常的血紅蛋白攜帶氧和釋放氧的功能,因而致使組織缺氧,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缺氧更為敏感。
臨床表現
1.全身皮膚及黏膜呈現不同程度青紫色;
2.嘔吐、腹痛、腹瀉、腹脹等;
3.煩燥不安、精神萎靡、反應遲純,重者神志不清、嗜睡甚至驚厥昏迷;
4.頭暈、心悸、脈快、心尖區可聞及Ⅱ-Ⅲ收縮期雜音或有肺水腫徵象,嚴重者引起呼吸迴圈衰竭。
診斷依據
1.有大量食用醃製蔬菜或陳腐蔬菜史,或誤服亞硝酸鹽史;
2.皮膚黏膜呈典型的青紫色; 3.高鐵血紅蛋白的鑑定。
治療原則
1.催吐、洗胃、導瀉;
2.靜脈輸液、利尿;
3.治療高鐵血紅蛋白症;
4.對症支持治療。
用藥原則
1.輕症病例以休息、大量飲水、靜脈輸注液體(加維生素C)為主。
2.重症病人加用美藍治療。 3.若出現肺水腫、休克、驚厥和呼吸迴圈衰竭,應及時 預以對症支持治療。
輔助檢查
1.對早期輕症患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晚期重症或診斷不明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C”。
療效評價
1.治癒:症狀體徵消失,各項檢查正常。
2.好轉:症狀體徵減輕; 3.未愈:症狀體徵無變化。
專家提示
本症主要由於大量食用醃製蔬菜或陳腐蔬菜或誤食亞硝酸鹽引起,體內維生素C缺乏,營養不良,腹瀉等均為誘發因素。因此預防關鍵在於勿吃陳腐青菜、新醃青菜及煮熟剩餘的蔬菜。平時注意維生素C的供應及防治腹 瀉及營養不良。本症皮膚黏膜呈特徵性的青紫色,因此如有上述飲食後出現此些徵象,應想到發生本病的可能,應及時到醫院診治,才能保證生命安全。食鹽銷售、保管部門及食堂、家庭均應防止誤用亞硝酸鈉為食鹽。
預防保健
1.蔬菜應妥善保存,防止腐爛,不吃腐爛的蔬菜;
2.食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溫下存放長時間後再食用;
3.勿食大量剛醃的菜,醃菜時鹽應多放,至少醃至15天以上再食用;但現胞的菜,最好馬上就吃,不能存放過久,醃菜時選用新鮮菜;
4.不要在短時間內吃大量葉菜類蔬菜,或先用開水焊5分鐘,棄湯後再烹調;
5.肉製品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用量要嚴格按國家衛生標準規定,不可多加;苦井水勿用於煮粥,尤其勿存放過夜;
6.防止錯把亞硝酸鹽當食鹽或鹼面用。